立即打开
与时间赛跑

与时间赛跑

金波 2012-07-13
有着数百年传统的瑞士制表行业,在与时间和潮流的赛跑中为自己重新赢得了时间。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石英表的兴起,曾经独领风骚的瑞士制表行业几乎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相比手工制作的机械表,日本人发明的石英表走时更为精确,又带着新技术的神圣光环。此外,石英表还可以批量生产,生产速度快,价格也随之下降。价廉物美的石英表迅速风靡全球。一夜之间,瑞士表无人问津。很多制表厂商因此破产关闭,从业人员也从鼎盛时期的九万人骤降到三万人,三分之二的人丢掉了工作。

    被摧毁的还有人们对机械表行业的信心。许多瑞士父母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孩子从事制表工作,从而造成了此后几十年制表工匠的稀缺,其影响甚至持续到今天。

    “那是一个巨大的真空,我们失去的是整整一代人。”尊皇表(Juvenia)行政总裁安德列(André Meier)说。三十多年以后,坐在北京王府井澳门中心富丽堂皇的名表城里,讲述起这段历史,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却足以让人体会到瑞士这个钟表王国在制表业生死存亡时所经历的阵痛。

    安德列本人在钟表行业有丰富的工作经验。2011年加入尊皇之前,他曾在宝珀表(Blancpain)工作十余年,担任全球市场销售部副总裁。更早之前,他在雪铁纳(Certina)和真力时(Zenith)都负责过多年的销售业务。在这个行业浸淫时间太久,安德列笑称自己已经患上了职业病,每到一个新的场合,不管是飞机还是餐馆,他总会习惯性地朝周围人的手腕上瞄一眼,看看别人戴的都是什么表。

    寒冬持续了十年。十年后,瑞士的时间海盗们手工制作的机械表又开始成为世人追逐的焦点。许多品牌消失了,但也有很多品牌挺了过来,其中就包括尊皇表。安德列自豪地说,多数瑞士名表的历史或多或少都有中断,但尊皇表在150多年的历史中从未中断过生产,哪怕是在最困难的七十年代。尊皇表的创办人是法国制表匠积·狄狄逊(Jacques Didisheim)。1860年,他在位于瑞士西部著名“钟表山脉”的小城圣耶米(St. Imier)设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制表厂,不久之后迁移到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

    新技术的出现,总会带来旧行业的消亡。在现代经济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但瑞士钟表行业可能却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在与新技术的生死肉搏之中存活下来的传统行业。这其中,是否有值得许多今天在新技术的步步进逼下奄奄一息的传统行业所借鉴的经验呢?安德列认为,技术很快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而且技术是冷冰冰的,和人没有关系;手工制作的机械表则不同,里面有人的温度。石英表停了,只需要换一块电池;机械表则需要不停地进行维护,需要送回原厂由工匠进行维修。

    钟表行业的定位,也早就从早期的时间工具,演变成了配饰和收藏品,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瑞士的钟表厂家愈加重视工艺的精湛和设计的精巧。安德列引以为傲的一款尊皇Sextant.3腕表,其指针基于六分仪测量工具的概念,原理由牛顿提出。将六分仪运用到表盘并不容易,其中包括可转动的半圆形刻度弧形时针、罗盘秒钟以及日期功能。这款表每年生产500只,中国市场的售价是86,000人民币。第一代Sextant推出的时候,好莱坞影星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就十分钟爱,经常戴着出现在公众场合。并非品牌代言人的他甚至在拍摄著名男性杂志Esquire封面的时候也戴着Sextant表,为尊皇做了免费的广告。

    谈到尊皇表的市场定位,安德列画了一个名表金字塔。处于金字塔尖的是几个神话级的品牌,比如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和爱彼(Audemars Piguet),在中国市场则要再加上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位于第二级的是积家(Jaeger-LeCoultre)和萧邦(Chopard);尊皇表则大致排在第三级的位置。

    机械表行业的重新兴盛,中国市场也可谓功不可没。据安德列介绍,尊皇表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占到其全球销售额的75%左右。其他许多知名奢侈品品牌,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一般也可占到总销售额的50%以上。尊皇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算晚,但多年来一直较为低调,在不声不响中积蓄实力。目前,尊皇在中国共有25个销售点,其中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有一间规模较大的专卖店,西安、沈阳和成都的专卖店也在筹备之中。

    “十年以前,翻开中国的时尚杂志,里面的广告大多数是汽车。但是现在,你还可以看到很多的手表广告。”安德列说。

    有着数百年传统的瑞士制表行业,在与时间和潮流的赛跑中为自己重新赢得了时间。现在,它们的跑道又切换到了中国。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