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退休规划宜早不宜迟

退休规划宜早不宜迟

周展宏 2011-09-02
一位私人银行家就普通人和高净值人士的退休规划可能遇到的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私人银行不是帮助客户赚更多的钱,而帮助他将目前的生活方式永远继续下去。”

    对于杨诚信或者招商银行私人银行而言,其客户并不存在通常普通大众所遇到的财务问题,因为他们都是在银行净资产超过千万的人,没有购房、购车的需求,现在的资产就足够应付子女教育、退休等资金的需求。但是,如果说这些高净值人士就没有进行理财规划的必要,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这些人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如何确保10年、20年、30年后,这些财富还在他们身边,因此不必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同时将财富传承下去,让子子孙孙也能继续这种生活方式。

    在境外,私人银行的客户最大的需求就是财富传承和财富安全。但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目前的高净值人士(或者说财富阶层)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创造更多的财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目前的高净值人士多数是第一代创富者,他们还是想变得更有钱,因为他们经常发现身边的人更有钱;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遗产税和赠予税,因此财富传承并没有那么急迫。不过,据杨诚信介绍,中国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4.6(事实上,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11年中国基尼系数预期将达到5.5),而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4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最近,中国政府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在试图改善社会财富分配。杨诚信认为,不排除在合适的时机中国政府也会推出遗产税和赠予税。据他介绍,境外绝大多数国家都有遗产税,而中国的遗产税法律草案已经讨论了七、八年,他本人也参加过很多次的研讨,看过多个版本。而新颁布的法律是不溯及既往的。因此,高净值人士提前做好相关的财富规划也有必要。

    另外,中国的高净值人士70%为企业家,而他们比较普遍存在将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混同的问题。根据中国法律,在有限责任公司,如果股东资金与企业资金混同,或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司账户管理条例进行管理,情节轻微的将受到警告、罚款、返还不当得利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按挪用公司资产、制造虚假账目等名义追究刑事责任。对此,杨诚信给客户三点建议:(1)在总资产中切分出一块“自留地”,为家庭设立保护屏障;(2)对私人资产做好适当的规划,并配置一部分具有破产隔离作用的金融产品;(3)可灵活运用担保和质押等方式解决融资需求。

    财富阶层也要避免给子女留下不适当的财产。在海外,杨诚信曾经帮助一位客户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托计划。这位客户担心自己的子女没有上进心,因此银行帮助他设计了一个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规定:1)如果孩子顺利高中毕业,考上大学,从信托中拔一笔钱给他;2)如果考上的是名牌大学(信托中明确列出哪些是名牌大学),从信托再拔一笔钱给他;3)如果他四年后顺利从大学毕业,且拿到毕业证书,又从信托中拔一笔钱给他;4)毕业后,如果他找到一份全职工作——信托计划中规定全职工作是指每周至少工作5天,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的工作——且工作满半年,再从信托中再拔一笔钱给他。也就是说,该信托计划帮助父母实现他们希望子女过的生活。杨诚信告诉《财富》(中文版),在境外,利用保险和信托等金融工具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非常普遍,但这些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相应的案例。一方面,客户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对这种与对公业务相比金额较小的交易也不大感兴趣。

最后,杨诚信还对目前中国人将大量个人资产放在房地产上表达了担忧。根据相关的研究,中国人将72%的资产投资在房地产上,在股票上只占8%~9%,而在欧美国家,人们将70%~80%的资产直接或间接投资在股票上,房地产投资只占25%。杨诚信认为很难说谁对谁错,但对一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达到极限之后就会收敛。理论上,既然中国人在房地产上的投资比例超过70%,未来这个比例很难再提升。而且,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见图3),将来中国人对房产的需求肯定不像今天这么旺盛。不过,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对直接购买国内住宅的投资热情已经明显下降,投资性房地产在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的比重从2009年初的17.9%下降到2011年初的13.7%。杨诚信建议,那些对房地产投资情有独钟的客户现在至少应当减少直接投资住宅,可以以投资房地产的基金作为替代,从开发的环节赚钱,后者的风险相对较低。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