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

胡泳 2020-05-19
君子在不同的处境下,要对有为;无为做精细的考量,绝不轻举妄动;时至则动,时不至则潜。

鬼谷子云:“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如何隐匿?老子有六法:“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也就是说,圣人须做到—塞住孔窍,闭起门径,挫掉锋芒,化解纷扰,含敛光芒,混同尘世,这才是达到了“玄同”的境界。

明杨慎著有《韬晦术》,《隐晦卷一》起首即说:“东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何则?以其与众同也。藏人于群,而令其与众同,人亦将视而不见,其理一也。”

然而圣人终难掩锋芒而奋发有为,所以《周易·乾卦》一整卦,用龙的由“潜”到“见”,来象征圣人的由“隐”到“现”:“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日乾夕惕”、“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初九:潜龙勿用”,《易传》这样解释:“‘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郭嵩焘阐发说:“‘隐而未见’,以位言;‘行而未成’,以道言。‘未成’,谓方在笃志近思之时,不即见之成能也。‘弗用’者,君子自修之序,自不急于见功。《爻》言‘勿用’,以君子之道戒占者也。”(《周易内传笺》)

《周易·系辞下》:“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宋俞琰《周易集说》卷三十五:“天地设位于上下,圣人中立乎其间,赞天地之化育,所以成天地之功能也。”圣人,向大处立志,由近及远而思,惟修道方可成能,所以不焦不躁,不急于见功。

位置隐藏着,还没有彰显,道业修行之,还没有达致,是故君子应顺应天时,深潜不动。用者,施行也。勿用者,无所施行也。《爻》言“勿用”,是让那些占者守君子之道,就其所当戒与可戒而戒之。“君子弗用”,就是君子安心忍耐,静候时机,暂不施行,“该出手时方出手”。

孔颖达解释“潜龙勿用”:“圣人虽有龙德,于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以道未可行,故称“勿用”以戒之。由此来推断,“小人勿用”作为周易中常提起的重要戒条,通常理解为小人绝不可以重用,其实真正的含义,应该是指小人在位的时候,君子勿用。

《师卦》第六爻:“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传》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大君”指六五之君;“有命”谓论功行赏;“开国”,谓新封诸侯也;“承家”,谓使之为卿大夫。古代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这里的“小人勿用”,乃是指小人处上六之位,惟当自守,不宜有所施行也。有所施行,必至于乱邦。所以郭嵩焘强调:“解者谓小人勿用为用小人,非也。”

《颐卦》:“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拂即违,违反了颐养之道,是凶险的征兆,预示人十年无所施行,无有利益。《象传》:“十年勿用,道大悖也。”极言之“十年勿用”,是形容久久而不能成事。

《坎》卦:“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吣,勿用。”来之坎坎,后退是坎,前进也是坎。《易经》中由外到内为“来”,由内到外为“往”,“之”也是“往”的意思。坎中有枕,朱熹:“枕,倚著未安之意。”虽不理想,也要暂且安之若命,动则掉入“吣”(音“但”,通陷、,为坎中之坎,坎洞的最深处)中。这一爻的意思是,进退皆坎,当静以俟,不可妄加施行。

孔子在《文言》中释“潜龙勿用”时说:“龙,德而隐者也。”有德者何以隐?自然是在帝王无道时。因此,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说道:“此夫子以人事释‘潜龙’之义,圣人有龙德隐居者也。⋯⋯虽逢险难,不易本志也。”同样在《文言》中,孔子又进一步说:“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所以,“潜龙”是否浮出,关键要看时局变化。在今本《易传》作者的视野下,当政治清明时,君子应当以天下为己任,不遑多让;当政治无道时,君子则潜藏民间,隐忍不发,即如《系辞》所云:“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而帛书《易传》中提到:“易曰:卦龙勿用。孔子曰:龙卦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可胃(即“谓”)卦矣。”卦,说者以此为“寝”字,但它可能是“卦”的通假字,“卦”即“浸”,有“潜”意。值得注意的是,在释“卦”字时,“时至矣而不出”被孔子特别强调。刘震指出:“《周易》是一部‘时’的哲学,《文言》中有‘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帛书中亦有‘君子务时,时至而动’,可见,《文言》与帛书的作者都十分重视‘时’的概念,特别是帛书,将‘时至而动’作为君子的特征。而此处却言‘时至矣而不出’,这显然否定‘潜龙’是君子的行为,对其持批判的态度,视之为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刘震:《今本与帛书〈乾卦〉卦义考》,载黄玉顺等主编《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其实这并不矛盾,帛书之意,恰恰在强调,君子在不同的处境下,要对有为无为做精细的考量,绝不轻举妄动,时至则动,时不至则潜。(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