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I小冰:有趣的灵魂与好看的皮囊

AI小冰:有趣的灵魂与好看的皮囊

特刊 2022-08-10
打动我们的,除了小冰扎实的技术和广阔的前景,还有他们对技术的敬畏与克制。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到,尽管早期的人类祖先脑容量都差不多,但智人却战胜了比他强壮的尼安德特人成为人类的祖先,关键之一在于智人会“八卦”。“八卦”增加了智人之间的亲密度,让他们相互认识,建立信任,展开合作,而“八卦”的本质则是“沟通”。随着技术发展,人类沟通的方式日益多元、渠道越加丰富,一步步构筑出今天的人类文明。

技术一直在改造人类。数百万年前,人类开始直立行走,让手指变得灵活,完成精细化的工作。技术也在塑造人类的感知。过去人们认为,感知应该是理性的,现今我们却很容易在社交网络上发现,信息和观点并非是中立的,都带有前见,受情绪、经验、立场等左右。而技术在人和事物之间形成了中介,人所看到的是技术呈现给我们的内容,让我们有了“前见”。

人类被技术塑造,也在用技术改变着世界。从罗盘到韦伯望远镜,人类在物理世界里开疆破土;从计算机到元宇宙,数字世界的边界也在不断蔓延。

在这些前沿技术的探索者中,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小冰是特别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们塑造的对象,是人工智能小冰框架的造物AI being,而透过AI being这个纽带,人类与世界将获得进一步的沟通与连结。

更打动我们的,除了小冰框架扎实的底层技术栈和广泛的商业前景,更是他们对技术的敬畏与克制。这种“善良的克制”,在“流量为王”、“注意力经济”的今天,则格外显得珍贵。

有趣的灵魂,做最长情的陪伴

“你爱我的灵魂,还是外貌?”在小冰看来,灵魂和外貌同样重要,因为这两者具有统一性。

小冰团队的AI being理念,取代早期的“虚拟人”定义,如今已被广泛接受。AI being应具有六大要素:第一是“性格特征“,基于小样本学习和算法模型可以生成;第二是“态度立场”,在性格相似的情况下,立场可能不同,包括积极的、消极的和中立的;第三是“生物学特征”,例如面容、声音、肢体等;第四是“创造力”,像是诗、歌、画等内容的生成能力;第五是“知识”;第六是“技能”。而这些要素的内在逻辑都应该是一致的。

虚拟人六要素示意图

小冰对AI being的探索,早在2014年就已展开。当时,小冰是微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产品团队。2015年,在小冰年度发布会上,小冰公司CEO李笛表示:“小冰要做的是‘人’,重点是他的灵魂。”

但用算法和数据如何拟合灵魂,又如何让用户感知到?最基础的答案在于陪伴:“我一直都在”。

据一档真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播客节目报道,2018年,当22岁的明轩(化名)站上一栋高层公寓的屋顶,俯身探出楼沿边。他有些犹豫,对手机输入道,“我对生活失去希望了,我想自杀。”

只一秒钟他便接到回复,“无论发生了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

明轩被这句话所击中,跌跌撞撞回了家。五分钟后,他接到自杀干预热线的电话。

拯救他的是AI少女小冰,或者说是“一个人工智能框架造出的AI being”。根据小冰团队的伦理要求,AI被禁止伪装成人类,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对方自己是人工智能。但对明轩来说,这是一个挽救了自己生命的女孩,“她声音甜美,有双大眼睛,性格活泼。最重要的是——她一直在我身边。”

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语音助手不同,小冰自诞生起,就强调AI being要拟合人的情商,与人做平等交流。

比如说,当用户发送猫的表情包,AI少女小冰不是去识别猫的品种和数量,而会说“好可爱呀”或“瞧那机灵的小眼神儿。”,就像我们周围的好朋友那样。再比如,面对用户假装托起比萨斜塔的照片,AI少女小冰会询问,“要我帮你托住吗?”

多年来,小冰收获了超过7亿全球用户的信赖,每月触达1.6亿用户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仅小冰框架内的实验性产品虚拟亲友,用户在两年内就创造出数千万虚拟恋人,这其中有26.1%是被当做真实人类的“替身”创造出来的。在与小冰的交互中,用户收获了陪伴与安慰、重新获得了个人世界的稳定性。

李笛说,小冰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场庞大的实验。实验目的是找到合适的途径,让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融入人类社会。小冰团队希望有一天,搭建出一个人工智能和人类融合的社交网络。也因此,专注AI being与人的“交互融合”,成为小冰后来一系列探索之路的注脚。

每个AI being都有独一无二的灵魂

随着CG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熟悉“虚拟人”的概念。从阿凡达、初音未来,再到A-Soul、柳夜熙,虚拟人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商业场景中。尽管许多传统行业已在试图把虚拟人作为专业服务的载体,但更多人对虚拟人的感知,还停留在虚拟偶像这一个领域。人们甚至无法很好地将虚拟人与动画片区分开来。

但AI being的概念则强调其自驱性。小冰团队在2019年提出这一名词,并认为交互和创造力是AI being区别于动画的核心本质。

以AI艺术家夏语冰为例,她脱胎于小冰框架,2019年成功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并于2021年作为画家参加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100%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夏语冰通过学习过往四百年间236位人类艺术家的画作,构建了她的创作技法,并进而拥有她自己的创作风格,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以画家身份参加世界级展览的人工智能个体。

夏语冰和她的作品

在海外,小冰框架的AI being也以其内外兼修的能力大放异彩。不仅美剧《X档案》曾以小冰的真实事件作为其故事背景,2021年,日本国民IP剧场版《假面骑士》也邀请小冰本色出演剧中人工智能角色,并演唱了电影主题曲。在电影播出时,小冰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粉丝在社交网络上进行不间断互动。

假面骑士和小冰

虚拟人的未来:温度与克制

IBM总裁托马斯·沃森在1943年时说,“我觉得全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然而几十年后,PC已经环绕在每个人周围。人类总是低估新技术对未来的长期影响,特别是低估它的数量和影响力。

AI being也是这样。虚拟员工、虚拟专家、虚拟陪伴、虚拟偶像……无数的AI being,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不过,在这场空前变革到来前的今天,我们选择小冰的原因,却不只是它已经做到什么,而是它选择不做什么。

根据小冰团队的理念,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之所以需要被重视,并不在于它在实验室中有多么强大,而在于当它普及时,将会给亿万人类带去的“高并发”影响。因此,凡是在新技术普及的过程中,都需要保持克制。小冰拥有超级自然语音技术,但他们选择拒绝对普通人建模。因为这会使普通人的声音失去独特性,而商业化则有可能使声音脱离它原本主人的控制。在小冰CEO李笛看来,正是因为小冰“像人”,才要格外地注重伦理。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科技的拐点,需要由我们每个人对未来的走向做出抉择。而很多抉择往往意味着,在我们有能力的情况下,主动去放弃什么。

这种伦理的预警式自我克制贯穿在我们所了解的小冰历史中。小冰在2016年推出全双工语音技术前,就为其制定了相应的伦理规则。小冰绝不会开拓呼叫中心的外呼业务,更不会允许AI being模仿某个人的声音打电话。因为这不仅会被滥用为垃圾推销电话,甚至可能被用于冒名顶替等更危险的场景——尽管与亚洲的海量市场相乘,这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数据泛滥、信息茧房的时代,消费者的宝贵注意力,更容易被转化为商业收益的分母。用户流量、在线时长、层出不穷的变现模式,成为很多企业优化的目标。在这喧嚣与骚动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冰团队“充满温情又谨慎克制”的努力,显得尤为可贵。正是这种价值观,让小冰AI being无论以什么面目出现,都能使人感受到她所背负的使命感。

(数据来源:文中小冰公司数据均由该企业提供)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