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403 longstory - 观点作者 - 财富中文网
立即打开
longstory - 观点作者
longstory
longstory
没有很深感触的,绝对不说。
观点
【重新看任老的“寒气论”】

META为了节流也是蛮拼。

突然,想起任正非的“寒气论”,原文如下:未来3--5年内,世界经济将面临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要收缩、关闭不赚钱的边缘业务,要保证足够的现金流,将“活下去”作为华为未来几年内最主要的纲领,将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

这是任老的内部讲话,如果不流出来,咱们也看不到,但,既然是内部讲话,也就意味着其对趋势预判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是偏高的。

在社会舆论冷静之后,我们今天再来看看这句话都可能存在哪些历史背景信息。

未来3——5年,这是里面最重要的一条信息,作为领袖级的人物,对时间判断慎之又慎,是一门必修课,按照任老一贯严谨的作风,做出这个时间判断,他必然思虑很久。

华为的体量,以及业务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他这种判断背后的客观逻辑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不妨顺着任老的话发挥一下想象,虽然这不见得是他本人的全部考虑。

未来3到5年,这个世界最大的变数是什么?

是全球政治格局!

东西方主要大国都将面临政府换届,领导人更迭,站在我们的角度,首先要考虑的必然是美国。

拜登任期到2025年1月20日结束,注意当选时间和宣誓任职时间中间隔了几个月。拜登在任期内的对华政策不会出现转向,虽然他直接发表对华强硬的言论没有懂王多,但他的对华政策比之懂王不相上下。

而美国每一届新任总统在任职首年内,对上届政府的政策不会做大规模修改,也意味着下任总统无论是谁都不会在任期首年在对华政策上发生180度的急转弯。

这就是已经3年过去了。

美国总统第二年开始,国会会有一次中期选举,因为国会选举与此时间重叠,也叫“中期选举”,国会选举两年一次。

中期选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争夺国会控制权,争夺的焦点必然是上议院,也就是参议院,通常为了平衡,落败的一方获得下议院,也就是众议员的控制权。

历史上,民主党比之共和党对华政策会更友善一点,比如克林顿和奥巴马;而共和党里面,比如小布什和特朗普。

但,你们知道拜登是什么党吗?民主党!!!

而实际上小布什虽是共和党,但期间中美关系也还算不错,随后的奥巴马(民主党)也一定程度上延续小布什的对华风格。

克林顿(19930120——20010120,民主党)期间对华政策软硬皆有,包括1996年的台海危机,他用“新冷战”代替“冷战”,对华有打有拉,但也好过90年之前的中美关系。他,小布什,奥巴马,三人对华的态度是逐渐逐渐走向缓和。

可见即便存在执政党派的更迭,在对华政策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延续性。

后来懂王降临,特朗普重新采取对华强硬态度,在拜登这里也得到了延续。

但是要知道小布什和奥巴马都各干了8年总统,懂王和拜登加起来才8年,如果照此推算,始于特朗普的这一轮对华强硬态度,也许刚刚进行到中场!!!!

并且从目前看来,美国总统下任候选人所处的社会舆论期是近30年来对华强硬最旺的历史时点之一,无论真心如何,为了迎合舆论,下任总统候选人在竞选的时候,都不可能表露对华偏软的态度!!而一旦被竞选时的社会舆论和自己演说绑架,其上任之后,都不可能采取180度的态度转弯!!!

这就是我私下一直说的,历史的政治走势一旦发生转向,绝对不可能再反向急转弯的原因!!!机制的力量啊!!!!

在下任总统期间的中期选举结束之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方向现在就更难判断了。

在目前能算到的,美国逆全球化脱钩和对华强硬的时间跨度,就是5年!!!
——————

另外,在一个方向上,一个国家前赴后继的政治家们不穷尽这个时期这个方向上的办法,是断然不肯善罢甘休的!!!更何况是更具冒险精神的美国!!更何况是在争夺21世纪主导权的头30年!!!!

——————

信我一句话,在没有大规模战争发生前提下的历史转向,是缓慢的,其过程在初期甚至是存疑的。

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一点没有错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经开始了,这期间的摩擦所导致的历史灰烬,无论哪一片都是吾辈众人头上的山!!!
UGO
评《Meta或将削减开支超10%,扎克伯格身家今年已缩水过半》
用我之躯,去填白令海峡!

周一上午谈判,乌克兰上来不会认怂的,还是会各种扭捏作态,老毛子的态度很明确,而去军事化对乌克兰来说,接下来只能寻求莫斯科的庇护,因为如果还是寻求北约的庇护,那就不是去军事化。

确实,这不是一场公平的谈判,最终要寻求入侵方的庇护,只能说是自己拉的屎,自己一点点吃完。

当然,谈判过程里北约不会那么容易放弃乌克兰,好嘛,不想好好谈,俄罗斯继续打就可以了。

我查了一下俄罗斯的核政策,有6种情况会使用核武器,第一种是潜在对手在俄罗斯国境以及盟友的领土和海域附近,部署有核武器载具的常规兵力,也就说,美国要在俄罗斯周边 或 盟友周边部署核武器,俄罗斯就可以率先采取核武器攻击。

今晚俄罗斯把核遏制力量提升至特殊战备状态,就是先下手为强!直接遏制了北约下一步的战略部署,美国北约敢在白俄罗斯和车臣等外围增加核部署,我就直接对乌克兰动用核武器,我的核政策你们也知道,不是我要打,是你们逼的。

也所以,我们看到了车臣和白俄罗斯的表态,虽然在之前就是事实上的盟友,但战争状态中的表态会使得盟友地位更加明确!

如果战事不升级,乌克兰的结局就是北约的弃子,俄罗斯的囊中物;如果战事,一旦不小心升级,小伙伴们,就怕黄金也扛不住,那是真正的超级系统性风险。

俄罗斯的生活物资,完全不用担心,一段时间内的中俄交易足以满足俄罗斯的需要,毕竟我们是世界工厂。

同时,北京对战事的最终态度和最差打算是什么,这个你们猜?不过,残奥会是3月4日到13日,就给这个世界的时间不多了。

当然,历史进程是微妙的,如果全世界人民能抓住历史上仅有一次的打掉美帝的机会,我希望是在我身强体健的时候,用我之躯,去填白令海峡!!
UGO
评《俄媒:普京下令将俄核遏制力量提至特殊战备状态》
太空时代,中美或有一战!

北京在战事发布后,第一时间对俄罗斯全境小麦的进口政策,也是这场战事可以迅速结束的一个重要砝码,美欧必须要考虑进一步全方面激化矛盾的后果,必须给他们脑子里打开一个具有相当震慑力的“三思”的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世界经济发展至今,其实各国尤其是大国对地球有限资源和高科技的争夺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

美国如果对中国偏友好,政策偏包容,讲真美国也很难解决它国内的问题,更不用说保持全球的统治地位了,偏偏美国是不止要解决国内问题,更要保持统治地位,那它唯一的选择就是对中国打压制约抗衡。

而我们中国有14亿人口!!要解决数量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的问题,外部友好的国际政治环境是必须的,而且我们过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使得我们想要减少经济中的摩擦,更加需要这种外部环境,如果稍微不满足,那么我们的经济发展就随时有硬着陆甚至塌方的巨大风险。这两年能扛到现在没有硬着陆,骂归骂,但是在理讲,水平已经是优秀级别。只不过,现在的政策效果增量不像以前了,国内每一种政策,几乎只能在“权害取轻”的轨道上,导致大部分百姓的体感就是不舒服不得劲。

从人性的角度,没有人喜欢战争;但当你站在人类社会组织的角度,就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人类就是隔三差五,隔十差廿的需要战争,这种循环目前看不到打破的可能。

有的时候想想,其实灭霸的想法很有道理,一个响指,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我们能活到太空时代,人类不太依靠陆地,地缘政治效果大大减弱的时候,中美很可能会有一战。
UGO
评《乌克兰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已宣战,全球避险情绪再次升温》
中国男足的天台困境

多亏了女足姑娘保住了中国足球最后的一丝颜面。但就如有的评论员说的,女足也存在下滑以及被男足各种问题逐渐侵袭的局面,这里面的原因有哪些?我们的足球还有没有的救?我觉得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要从下面几个维度来看。

人种维度

单纯从足球运动的角度看,黄种人比之白种人黑种人存在先天劣势,是一种广泛共识,也有科学依据。“人种维度”可以看做是足球水平存在差异的最高纬度,单从这个维度说,日韩代表了黄种人在足球这个项目的最高水准,也就说在不考虑别的制约因素的前提下,【中国人能达到的上限应该跟日韩差不多】,但是否能“差不多”,还要考虑接下来的因素。

文化维度

在2020年的一场业内人士公开座谈会上,时任山东鲁能教练的李霄鹏就提到一点:除了外援,现在几乎看不到国内队员有加练的。其实,中国本土男足队员缺乏加练的情况,存在时间很久很久了,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记者提及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加练,除非教练给个别队员开小灶,否则只要是主力队员,尤其是队内“非正式组织”的大佬们不加练,其他队员就更【不敢】加练---因为加练,在中国文化里,就意味着你不合群,甚至想出头,很可能会导致你队内关系的紧张,但对尚需更多锻炼的新人而言,只有通过不断的加练才能尽快提升竞技水平和足球意识,可惜很多新人就是因为这种文化,或主动或被动得忽视了加练。

在网上新闻考古的时候,看到当年申花的谢晖在加盟德甲之后的一段采访视频,他大体意思是:在德国,生活训练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关系要去处理,有很多时间可以加练,在国内就不行啊,到了周末或者休息的时候,就会有人找你玩找你喝酒,根本静不下心来练,而且你也不能不去,你不去别人会说你不给面子。所以你们看,连当时的谢晖,想变得优秀,却被一些文化因素困扰着。

“文化维度”对中国足球的影响还有很多,我这里只挑这一点来说,是因为:我觉得即便在青训体系比较差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文化中某些负面因素的困扰,“就算”仅仅依靠现有的职业球员的技术精进,依然可以进入更高一阶的“成绩范围”内,不至于输完泰国输越南。因为,只有技术过硬,所谓的信心才会更强,这不是金钱可以给到的。

体制维度

体制维度,着重谈两点:联赛市场化与协会官僚化的冲突。

我们联赛的市场化进程,虽然存在波折,但整体还“算是”朝着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发展的-----尽管这里面存在着金元足球的情况,薪水与水平不匹配,但薪水高了,在市场化里还是可以调整的嘛。

当然,这里面市场化发展的不稳定,不只有背后赞助商的原因,更有很多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

但协会的官僚化,却是顽固的。市场化运行跟重官僚化体制的矛盾爆发点,几乎都集中在了国家队层面,选教练、选队员、目标设置等等几乎全程都是拧巴的状态,而且一直拧到现在。

其实,上述两点,如果放到全社会的范围来看,就是经济市场化与政府职能之间矛盾的缩影呀!!!!DDDD,就不展开说了!

------------------
最后,也是被人诟病最多的“糟糕的青训”,其实它是人种、文化、体制上述三点共同作用下的一个结果!!!不是仅靠俱乐部、仅靠足协、甚至仅靠政府就能解决的!!!
------------------

在上面三个维度,层层嵌套,层层作用下,我们的足球或者说男足就必然是这个熊样!

任何一个小群体都逃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要我说,男足现在已经是面临“天台困境”了!

去市场化,会面临被批判为倒退的可能;加重市场化体系,又面临文化和体制的重重阻滞!

不跳楼吧,感觉再也活不下去了;想跳楼吧,内心还TM有一丝丝苟且!于是,就天天在天台顶转来转去,转来转去,别人还得给你送吃送喝送马桶!你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别人也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

--------------------
真的,中国男足啊,在目前的多维度嵌套下,没救啦!!RNM,退钱!!!!!
UGO
评《中国女足逆转绝杀夺冠!黄健翔:按男足标准双倍发奖金》
酒水总量下降趋势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原因

1.汽车销量的持续增加

私家车的快速增长,以及近年来国家对酒驾醉驾的0容忍,“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劝酒文化也因此被一定程度上消解。

另外,单身人口的增加,很多人都是一个人一辆车,加上逢年过节代驾数量大大减少,更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酒水消费。

2.更加注重身体健康

脂肪肝的患者越来越年轻。脂肪肝,不是一种酒水病,长期熬夜+宵夜+运动不足都会导致,而这种生活状态是目前城市中年轻人的常态,可以说大部分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脂肪肝。而中国的白酒度数太高,主流品种度数都是53度左右,本来工作中的熬夜可能是种不可避免,避免再用酒水尤其是高度酒来增加负担,会成为很多人心里的顾忌。

3.社交文化气氛的转变

如果说白酒的气氛是严肃而有等级,那么啤酒的气氛就是轻松而重在参与。现在很多社交场合,追求的都是轻松而尽量平等,尤其是随着管理观念的改变,上司也越来越倾向淡化非工作场合跟员工之间的上下级身份,尽量创造轻松愉悦的同事关系。

去看看团建文化,占据C位的永远是啤酒果酒或者清酒,在放松的同时,不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就算是跟客户喝,大部分时候,也会考虑客户的身体健康,在微醺的状态中拉近彼此的关系比一个劲儿得灌酒要来得更加得体恰当。

4.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白酒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兑水后的高浓度酒精,纯烈而直接,除了各种繁文缛节般的劝酒陋习,单说白酒自身并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无论给它兑啥,都是对白酒灵魂的一种破坏,因为白酒的灵魂就是带着庄严而不可侵犯的调调。

但是,威士忌鸡尾酒为代表的洋酒就不是这样。可以调制很多口味,比如mojito,Cosmopolitan,Long Island Iced Tea,Margarita,Manhattan,Apple Martini,Gin Tonic,等等。国内酒吧小酒馆文化的兴起,更是把国外调制酒的文化迅速发扬光大,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而且,主流威士忌的度数都是40度-43度左右,麦卡伦、格兰菲迪、马爹利、乐加维林等等,在兑制之后,度数进一步降低而口感会增加很多层次,在调制后的“微醺”中,来一次次寻找自解自洽。

5.价格和真伪

讲真,这几年中国主流几大白酒的价格越来越贵了,尤其是这次春节前很多高端白酒又不同幅度涨价---便宜的1000多,贵的茅台就不说了,而且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真的。1000多元可以买两三瓶麦卡伦了!!

虽然威士忌也有很贵的,但对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对洋酒没有太深的情结,没有太多的乡情,选一般价位的,就足够满足一般的酒水需要。

乡情固然无价,但过高的白酒价格却在消耗人们内心的故土乡情,情感与现实还是需要一个平衡点的,这一点来说,白酒就是在抛弃年轻人,那就不要怪年轻人在二级市场用脚投票了,而你们推出的所谓43度的茅台,也已经一千好几了,亲!

想起007的那句经典台词:马天尼,要摇匀,不要搅拌。生活需要的是静静得摇匀,而不是翻江倒海的搅拌。
UGO
评《今年春节喝酒劲头没往年足,这个省的人最能喝》
娃哈哈是在用多元化的新闻来保持曝光度?

在写这篇之前,我先是重新看了一下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知识,本来我以为是不是娃哈哈在多元化战略上有疏漏的地方。

然后,我又搜了一下“娃哈哈的多元化”,好家伙,不得了,网上关于娃哈哈多元化的文章近10年来一直屡见不鲜,这样看来是我之前没有过多的关注它---而从这些文章也可以窥探出娃哈哈在多元化的尝试过程中,肯定对自身的业务延伸进行了无数遍的梳理,那我再去谈什么企业多元化战略,就不明智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些年来娃哈哈已经进行过的多元化尝试。

2002年,娃哈哈就兼并了涪陵地区的酒厂,投入巨资开发中高档产品,推出一款名为“白露醇”的白酒产品;
2010年高调宣城进军婴幼儿奶粉领域,推出爱迪生奶粉;
2012年进入零售业,首家娃欧商场开始营业;
2013年高调进入白酒行业,推出领酱国酒,瞄准中农高端白酒,定价688元/瓶
2014年推出娃哈哈富氧水
而最令现今的众人想不到的是,娃哈哈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并且在2002年半年时间内,就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而后来因为定位和管理等问题,到现在可以说直接消失了。
还有,娃哈哈2020年开过奶茶店,还成立了机器人公司,多元化跨度之大,令外界咋舌,但基本没有好的下文了。

而在饮料产品端,除了矿泉水,目前销售还可以的就剩下AD钙奶、营养快线了,其他的非常可乐,格瓦斯啥的在很多城市几乎找不到了。

在互联网上做了一番新闻考古之后,我也有点凌乱了---目前看来,娃哈哈多元化几乎是个无解的难题啊。

多元化无非还是资金端,产品端,管理端,销售端,生产端五个环节的问题:

感觉凭娃哈哈的资金实力,资金端/生产端肯定都不是问题;
销售端凭借多年沉淀的网络应该也没啥大问题--最多就是部分产品的定位跟销售端存在冲突;
管理端也应该是成熟的--就是有一点“企业文化”可能存在跟“多元化”相左的地方,但这点外人很难看得很透;
最后,产品端,多元的产品定位还要市场认同,如果市场不认同,那娃哈哈必然要往管理端/销售端/生产端/倒推才行,而之前多次多元化失败,娃哈哈应该倒推过多次了吧??

然而,倒推下来,现在又要直接对标茅台,推出纯高端白酒?

讲真,我【非常不看好】娃哈哈这款“宗帅家酱酒”。

稍等!难不成!娃哈哈这种大张旗鼓的多元化宣传,实际上是在替代一部分广告,来保持市场曝光度,以此来卖更多的矿泉水???若果真如此,那连“多元化”本尊都要甘拜下风了!哈哈哈
UGO
评《娃哈哈跨界卖酒,零售价超茅台新品》
面膜该敷还是敷,减肥该减还是减

“挺起A股的脊梁”,这句话背后是体现的我们集体英雄主义的情结,然而资本市场是一个不认情结,只反映规律的地方。

我很相信一句话:在一个社会里搞投资,首先我们要搞懂这个社会。

而要搞懂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群体,我们就必须搞懂人文习惯和民族性格,因为“经济“只是“社会“这个大集合下的一个子集合,而“股市“只是“经济”这个集合下的一个子集合。如果上来就一个猛子扎到股市这个小集合里,并且扎得太紧,那我们很可能永远不能避免在股市里起起伏伏随波漂流的状况。

人文习惯之一:用力过猛

人文习惯是个非常宏大的文化概念,通过读历史学社科的方式,可以了解到很多很深的地方,这里我先说一点---用力过猛。

防疫是个最好的例子。对于国家在疫情爆发以来一直采取的清零政策,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是各个地方在执行的过程,处处流露着“用力过猛”的气息,本身清零就是一种猛药,再叠加部分城市的一刀切运动式防疫,就是猛上加猛。

碳减排同样是个很好的例子,国家三令五申各地不准搞运动式式减排,要精准细致,可宏观政策真正落到各地微观的时候,往往都带着一些不假思索式的一刀切。

如果用场景来具象化“用力过猛”,就好比你习惯用大炮打蚊子,习惯用吊车搬一块砖;或者说用肢体动作说,一个外表看起来正常的行人,受到周遭的叫声惊吓,就突然变成了“钢铁侠”,各种火力上线,攻击力一下子搞到顶。

其实,“用力过猛”在我们社会生活里比比皆是,太多太多,就连领导每天临下班最后一分钟召集部门会议也是如此啊。

人文习惯之二:饱和式攻击

哇,这一点就太多太多了,这应该是延续的我们早期的人多力量大,以及现在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维。看看今年锂电池相关的扩产计划,看看新能车,看看光伏,无处不透露着饱和式的味道;说白了,现在很多中低产业的产能过剩,也是当年“饱和式攻击”齐呼啦一块上的后遗症呀。

说到这里,其实加班和996也是一种饱和式攻击的表现形式。

民族性格之一:焦虑。

老祖宗那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算是搞到骨头里去了。

关于这点,我在之前的一篇观点里有详细的描述,感兴趣的可以翻看一下,在这里不再赘述了。
---------------------
哇哇哇,不得了!不得了呀!用力过猛+饱和式攻击+焦虑,各位亲们,这三点都体现到股市里,你们能想象我们的股市是一副啥样子吗??

对liao,就是现在这幅样子。

就连机构都会博弈到被逼疯,前一秒坤坤兰兰,后一秒就变阿狗阿猫了;就是暴跌之后,各种主流媒体都齐呼啦得站出来呼叫集体英雄主义了。

所以,你们看在中国投资股市还有不难?当然,你真把投资拉长到5-10年,短期的套牢岳父岳母,那也是一种未来能获得收益的爱。哈哈。

可对天天眉头紧锁,满脑子暴富的大多数国人来说,长线是真真不可能的事儿。

-----------------------

就这,再加上外部“常年”不安分的老美!

在一个上有千斤石,下有烫脚板,未富和先老并存,发展和转轨并存,“二元”“双轨”“多重”这种词汇长时间适用的国度,它就注定了股市是“博弈”为主啊!

就是我预判你预判我预判你预判的预判的预判啊。。。。。。

-------------------------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社会就不谈了,不归咱管。就说说个体好了,一个重要的心法是:接受自己的现状,并且接受很可能个人财富增长已经到达瓶颈的长期现实,然后轻装上阵吧。

面膜该敷还是敷,减肥该减还是减。
UGO
评《A股创纪录大跌后,证券日报喊话机构“挺起A股的脊梁”》
点击加载更多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