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通“民心”?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通“民心”?

财富中文网 2023-11-03
遵循融合发展的路径

2023年10月12日,广州。《财富》世界500强峰会现场。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被寄希望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本,更被寄希望于成为新的全球增长极,这是应对全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环节,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条件、经济环境以及政策优势,都让它承载了更多期待。

那么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情况如何?挑战又有哪些?在最近的广州《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财富》中国新媒体执行副主编杨安琪与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胡伟星、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景广军、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湖清、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军展开讨论。在“一国两制”的制度创新之下,两岸三地的“民心”相通更为迫切与重要。

杨安琪: 2019年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现在已经过去四年多的时间,从微观上来说,各位感觉大湾区有哪些变化?

景广军: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广州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大湾区这几年来,它的营商环境正在持续的优化,实际上这个规则的对接和衔接正在不断的深化。

从制造业来看,交流增多了,有很多香港人在广州来创业,在很多技术岗位上或者服务岗位上,也有更多的港澳人士能够在广州很就业、发展。尤其青年的创业正在呈现一个很好的趋势,也看到有很多方面正在深度交流。

梁湖清:粤港澳大湾区有三个特点:市场容量大;从业人员多;技术水平高。

首先,从广东省来看,建筑行业的总产值占全国的8%左右,在全国是一个建筑大省,也是一个建设大省。其次,整个广东地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两百万人。第三,大湾区整个建设水平应该在全中国、全世界都是顶级的,全中国、全世界所有大型建筑企业都聚集在大湾区、聚集在广东,这里“上天入地”的工程都能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世界的最高水平。

杨军: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疫情,真正是把大湾区包括广东、香港、澳门都密切联系在一起。如何有效的去防控疫情,更好的推进民众的健康?这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实际上整个大湾区在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一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广州、广东作为全国医药产业的第一方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和香港、澳门的一些大学、科研机构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在产学研和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一直都有非常好的合作机制。

湾区的发展规划,像澳门的产业适度多元化,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做了积极的对接,包括广药在澳门去建立一些符合GMP标准要求的中药制药企业,开展相关的一些产品认证等等,都做出了比较多的实质性的举措,也为推动湾区的合作发展贡献作为企业的一些具体力量。

胡伟星:刚才他们几位都是从企业的角度,从各自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主要变化是几方面:第一,发展的势头上来了,动能非常好。第二,从湾区内部的这种硬连接,比如说交通基础设施这方面发展很快,有目共睹,大家看到桥梁、铁路、道路发展都非常好。

除此之外,讲湾区内部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连接,即我们所说的软连接,这方面中央政府、各级政府发力,力度都很大。软连接主要是讲规则的衔接、制度的对接,有各种各样优惠的政策出台,使人民生活更方便,这方面我们也有目共。最后,2021年出台《横琴方案》,之后有《前海方案》,2022年《南沙方案》,这三个合作区提供了湾区发展的三个重要的平台、三个有利的抓手。

杨安琪:胡院长,您之前提出来过“应该遵循融合发展的路径”,能不能具体给我们解释一下您对“融合发展路径”的思考?

胡伟星:我一直在提湾区融合发展,融合发展这个词还难翻译,实际上是integration,即和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差不多。

因为我们国家有很多区域开发的模式,比如长三角它“三省一市”,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协调式的协同发展,成立了“长三办”,在他们所管辖的范围内,化工企业长江中下游如何一体化?如何协调?汽车产业链、制药怎么样发展都是由行政协调来完成。

大湾区也有这种行政协调,有中央的湾区领导小组,有湾区办,到省里也有“9+2”的机制。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政府解决了软联通、硬联通的问题,最难解决的还是怎么样能够克服“一国两制”的隔阂,使民生深度融合,达到思想观念的融合,认同上面能够上个台阶,最后能够在心灵上融合。这是融合发展,和协同发展有点不同。

杨安琪:广州是重要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同时广州也提出来“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广州工控正是制造业的代表,接下来要怎么样做?

景广军:目前广州工控集团主业是新兴材料、核心部件还有高端装备这三大主业,应该说现在制造业立市,国家也重视实体经济,对我们制造业企业是个难得的机遇,在这个机遇下,更多的专业人员、更多的资本和更多的社会资源会更关注制造业。

广州工控集团围绕产业链、资本链和创新链“三链”的深度融合,用这样的思路去抢抓机遇。

在产业链里面,我们一直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投资并购,围绕主业去搭建小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比如说像新兴材料,我们围绕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或者相关的辅助材料,还有一些器件,形成一条专精的链条,拥有一些产业链核心环节,当然这产业链也是跨区域的。

第二,在资本链方面,因为广州工控是资本投资型公司,我们一直发挥资本赋能的作用。现在集团已经实施天使、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并购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产业基金群的覆盖,我们管理基金群的规模也接近300亿,同时我们还在不断的进行扩容,通过资本的赋能企业发展,很多优质的科技企业始于科技,成于资本,资本和科技形成整个联动和融合,也更为关键。

同时最核心的部分是创新链的问题。广州工控在创新链上,汇聚整个行业的资源,打造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通过集团的中央研究院来导入优质创新成果,我们也主动释放需求,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加快新的科技型的或者专精特新的企业进一步的孵化、壮大,深度推进这“三链”的融合来抢抓这次机遇。

梁湖清:第一,整个模块化建筑,也是装配式建筑的一种,目前来讲,模块化建筑在香港用得比较多一点,内地的MIC模块体系和香港的MIC模块体系有所差别。事实证明,香港的MIC模块体系比内地的MIC模块化体系有一定的优越性。

简单来讲,以后“盖房子像搭积木一样”“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一辆汽车四千多个零件,我们一栋房子的部品、构件可能比它多,这些部品、构件应用的场景也更多。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香港在这一块,给我们搭了一个好的平台,目前我们广州建筑和香港合作得非常好,现在香港首栋MIC超高层模块化建筑——香港东京街32层商住项目,我们和香港华懋集团合作的项目,目前效果非常好。

第二,我们依旧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MIC模块化建筑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因为它的精度按毫米来计算。大家知道超高层建筑,它对精度要求非常高,另外我们希望中国的MIC模块化建筑能够走出国门,到欧美、东南亚等等地方。香港和欧美、东南亚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的规则都是英美的体系,所以我们通过香港走出去是非常好的桥梁,我们现在也储备一些力量。

香港有精度、有能力,但是还没有做到大规模。此外,基本上核心技术这一块还是在中国内地,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与香港合作,共同搭建“出海平台”,进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杨安琪:广药集团以“中医药”为重要的标签,今年广药集团在3月也表示要“加强推动粤港澳中医产品注册互认互通”,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现在的进展和成果?

杨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像刚刚胡院长所谈到的一体化发展和融合发展的问题,其实我之前也听院长说过,即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它大门打开了,大门是讲到一些方向、原则、指引,小门打开是具体的一些制度、规则、一些机制的对接,各方面联通之后,才能落地。

这方面我们也考虑到这个行业的特点,特别是中医中药一些注册,湾区内的互认互通,中医治疗标准的互认问题,我们在这个事项上,确实做了一系列的呼吁。目前来说,有些工作有一定的进展,有些工作还在继续呼吁之中,这个事情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一蹴而就。

杨安琪:广药集团如何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将中医进行国际化,下一步有哪些想要做的事情?

杨军:广药集团在2019年就在澳门设了国际总部,希望通过一方面推动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另一方面也使广药走向国际化有一个更好的桥头堡。

基于两个方面,我们去推动这个工作。第一是刚刚我讲的在澳门建的第一家按GMP标准来设计的中药的现代化的制药企业,该企业在2022年已经正式投产,随着该企业的投产,一系列的中药产品也获得注册认证和上市。

再有是在整个的科研合作方面,我们也利用香港和澳门科研院所的优势来推动一些产学研的合作和开发。我们和澳门科技大学做一些合作,比如说复方板蓝根在澳门当地产业化,已经落地了。我们和澳门大学中药质量国家的重点实验室也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推动整个中药作用机理、中药的循证医学研究,这些工作是为以后走向国际化会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澳门科技大学前任的校长现在是我们首席科学家,这是人文互通,我们在努力做这些事情。

杨安琪:胡院长,您之前谈到除了政策创新、政策上面的连接,人心、民心上的互通可能更为重要,后面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怎么才能够更好的两岸三地粤港澳人心上的互通,您有什么建议?

胡伟星:这就牵扯到深层次的一体化,不光是在产业层面,在政策上很多大门都开,但是小门还没有完全打开,所以还是有很多合作上的一体化障碍。

我觉得应该多管齐下,硬件上现在解决通关的便利性问题,澳门到横琴,现在正在解决怎么通关更加方便。政策上有一些规则的对接、规则的衔接,要看双方的规则,哪一方的规则标准更高、更好。

我举个例子,横琴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它是制度创新的实验,横琴制度创新,新在什么地方?它是内地的一个行政区域,但是由澳门去主导它的发展,澳门主导它的经济、商务和社会民生的发展,但是有一些属地的权利还是过去珠海来兜底管理,叫属地管理权,比如说公安、司法、党建、街道这些东西,这样有一个分工,这样的模式是澳门在内地嵌入式的发展。

这里边我们做最具体的工程是在横琴建立一个澳门新街坊,等于是澳门一个社区,四千户人住在那儿,这是一个很好的试验,住户会碰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医疗怎么办?社保、福利怎么办?还有一些社交需求,所以澳门的工联会在那里开了诊所,澳门的一些社团也过去在那儿开办事处,我们也研究了新街坊涉及到三十多条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修整。

如果通过这个实验,很多澳门居民愿意去那边住,那就是深度的民生的融合,这种实验如果做得好,港澳和大湾区就会有更多的融合、更深度的融合,这样就会达到我说的融合发展,达到民心契合的目的。

杨安琪:广州工控投资了47.3亿在南沙大湾区建造现代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背后思考的逻辑是怎么样,未来的设计、进展等等。

景广军: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是我们集团未来在高端装备业务板块一个重要的支撑平台,里面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检测和相关联的服务,是我们打造的一个重点平台。

在重点的产品里面,比如说会有直径18米的各种制式的盾构机,隧道掘进的装备,甚至可以研发一些全国或者全球属于最大直径的系列掘进产品。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装备产品,比如说燃气轮机,或者还有其他的超限容器,有可能还有一些新能源领域相关的装备。

我们未来更要去做的,是让所有的装备如何和人工智能结合或者打造智能装备,我们会在装备的绿色化、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上下功夫。

杨安琪: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现在还有哪些挑战,我们如何来克服这些挑战?

景广军:刚才实际上院长也讲到,规则的衔接、制度对接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从产业布局上来说,目前可能同质化比较高,产业的协同度还不算高。同时产业的整个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不强,有同质化竞争问题,没有形成真正产业链条优化的结构布局。

杨安琪:梁总,给我们讲讲建筑领域的挑战。

梁湖清:我们建筑行业有三大挑战,第一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第二是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第三是科技创新难度非常大。

杨安琪:胡院长觉得最大挑战还是民心上的挑战?

胡伟星:刚才他们各位讲的人才、创新这块的挑战是肯定的,我就不重复了,最主要现在国际形势的环境越来越严峻,对我们的压力很大,产业链的外移、国际市场的压力确实存在挑战。

我要说的最重要一点,即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的其他区域发展合作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一国两制”下的融合发展,现在两制之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内地和港澳怎么样能够联手共同招商、共同科技创新等等,这方面制度上的问题,怎么样把两制之力发挥出来,这才能够使我们大湾区发展上一个新台阶。(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