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都去研究人工智能,会没饭吃吗?

都去研究人工智能,会没饭吃吗?

魏雨彤 2023-03-27
如果发展的代价是竭泽而渔,会相当危险

ChatGPT的爆火,引发了全球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其中有一部分争议集中在,人工智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类的“饭碗”。近日,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在节目中谈及人工智能时表示,产业没有高端、低端之分,创业必须贴近市场,大家都去研究这个领域,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大家都去研究(人工智能),我相信大家都会饿死。”曹德旺说。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或将对某些简单的归纳型、创作型岗位产生实质影响,存在加速替代的可能。而曹德旺则提出了人工智能影响人类“饭碗”的另一个角度:中国科技界正被卷入人工智能竞赛的浪潮中,热度仍在蔓延,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方向、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以及企业和资本的投入。当更多组织和个人选择在人工赛道内卷,谁来做更多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围绕这个话题,“财富Plus”的用户展开了精彩的讨论,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

@隐隐

曹德旺对人工智能与就业的判断,既有一定道理,也有局限性。此前,OpenAI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曾发布了一篇有关语言大模型对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影响的论文。结论指出,受影响程度与学历、收入等因素成正比,尤其会威胁一部分脑力劳动者和创作者的饭碗,如作家、数学家、网页设计师和记者,对纯体力劳动者则几乎没有影响。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如果没有人完成基础性的工作,那么确实会像他说的一样。

虽然人工智能话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热,但并不是所有从业者,包括下一代的潜在从业者都对这一领域感兴趣,也不会出现所有人都去搞人工智能的局面。不过,面对变革带来的种种可能性,我们应该对未来抱有一丝谦逊和敬畏。人工智能不是只有GPT模型,智慧农业、制造业中也有很多细分领域的应用,看似很传统的产业,有一天说不定也能用得上AI来优化供应链。最终或许真的有机会借助人工智能做饭吃。

我认为曹德旺所说的,更倾向于建议大家别在人工智能这一棵树上“吊死”,机会足够广阔。但是从人工智能为生产力带来的进步性上思考社会前进的方向,作为打工人具备基本的危机感,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孟小道

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道出了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而是上世纪就出现的产物,从当初的人工智障,到现在的能写能画能说会道,都寄予了人类对人工智能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存在对于科幻电影描写的,人类主宰不了世界的患得患失。

从本质上来说,科技的进步,承载了资本的期望。如果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力成本,而节约资本的成本,就成了一个悖论。即,如果资本可以通过机器人创造价值,而普罗大众如果没有能力消费这些价值,那么这些价值无法通过人类消费形成价值的流动转换。最终无外乎,人类做更高端的事情,有这个消费能力;或者人类无这个能力而被人奴役。前者就是进入到塑造精英的怪圈,被筛选的命运就无法避免;反之也一样,被奴役的人,必定会循环的革命,推翻资本。无论是哪种,都能在科幻电影里找到副本脚本。

因此,曹德旺的角度还是很深刻的,毕竟如果人工智能发展的代价是竭泽而渔,本身就是相当危险的。

@引領Manuel

曹德旺先生的观点完全是站在以实业基础的角度为出发点考虑的,所以不无道理。我们在讨论人工智能的时候,迫于自我危机防御意识,往往再加上网络上一些频繁使用的“颠覆”“抢夺”等字眼,那些容易被替代的工作岗位将会被替代是一种趋势。但不要忘了,人工智能目前的缺陷很大,一方面受制于算法和海量数据扩容所带来的巨额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在很多实践落地应用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与设想的预期相差很大。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能成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革命,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实际落地应用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根本,从而提高了社会综合效应产生了良性的循环。整个社会是一个全面集体多维的系统,一项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会牵扯到各个子系统,社会不仅需要热点,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生产和基础服务,不可能都集中在研究应用前沿技术上,要不谁来从事粮食生产、货物流通、人居服务、保家卫国?如果全社会的资源和资本都集中在这个点上,一定会引发科技泡沫。

我认为AI的发展会在某些领域里阶段性、间歇性的战胜人类,AI运用得好就是伙伴或工具,用不好就是敌人。不要总纠结于人类与AI到底谁能战胜对方,而是要扎实地迈好每一步,大胆探索。AI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多年来以技术耍炫酷的资本收割机,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它仅仅是我们每一位普通人生活和工作的工具而已。(财富中文网)

编辑:魏雨彤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