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猪茅”起飞,但可能飞不了太久

“猪茅”起飞,但可能飞不了太久

柏文喜 2022-10-25
行业形态和政策逻辑已彻底改变

当猪肉价格起飞之后,有着“猪中茅台”之称的牧原股份业绩也随之飞上天。10月24日,牧原股份发布的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大赚超81亿元,同比增长1097.41%。相较于半年报时亏损66.8亿元,牧原股份年内已实现扭亏为盈,前三季度累计盈利15.1亿元。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起起落落,从牧原股份可见一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国人最大最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之一的的“二师兄”,也同样如此。

猪易通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为26.67元/公斤,同比增长99.9%,较今年年初增长81.18%。不过,穿越了多轮猪周期的猪肉养殖业,行业形态和行业政策逻辑已彻底改变,近来的猪肉价格高涨实际上也不同于过往了。因此,在目前猪肉价格达到这一波段“峰值”的情况下,四季度虽然可能依然会有所波动乃至季节性上涨,但已不具备大幅波动和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二师兄”已经失去了“猪疯”的条件,养殖企业也可以相对地睡个安稳觉了。

猪肉价格涨跌的市场逻辑,无非供需二字以及供求关系变化。之所以说猪肉价格已达阶段性“峰值”,是因为此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与此前大不相同,目前既缺乏持续上涨的产业基础,也缺乏继续大幅波动的政策环境。换而言之,“二师兄”所面临的产业与政策环境已彻底改变。

在过去,猪周期的出现是肉猪存栏期较长而引发的供需关系变化及其在价格上的涨落现象,也是在产业化养殖程度较低时代反复出现的行业周期问题。猪周期所带来的行业风险,反过来也影响了生猪养殖业产业化的推进,导致生猪养殖在产业化程度上始终无法与肉鸡养殖业相类比,因而在产销量上也始终无法超越肉鸡养殖业。纵观整个养殖业的过往,养猪企业的规模从来都无法与养鸡企业相比拟。

实际上,中国以猪肉消费的超大市场规模和近年来剧烈的行业调整,改写了世界养殖业和世界养猪业的历史与现实。可以说,正是以过度环保目标为核心的“南猪北移”政策,再加上非洲猪瘟,过度压缩了前几年的中国生猪产能,才导致了即便将中国之外全球可贸易猪肉全部进口到中国内地市场也无法弥补需求缺口的窘境,自然引发了上一轮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此轮猪周期中肉猪产能建设的“大跃进”,也就是资本市场所呈现出来的“猪疯”现象。

此前,在猪肉价格、生猪产能与资本效应的相互推动下,在一众猪企、股市投资者大赚特赚和生猪产能的急速形成与释放下,生猪价格很快被压低至行业成本线以下,造成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年第一季度的全行业大幅亏损,尤以龙头企业的巨亏以及正邦科技惊现”猪吃猪“的骇人一幕为代表。

也就是说,正是猪周期的存在,与不当的行业政策共同作用,推高了猪周期的振幅和行业损失惨烈程度,在造成行业巨大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猪肉消费市场的大幅起落问题,以至于国家发改委等政策层面不得不在出台国家储备肉政策的同时,呼吁公众加大消费猪肉力度。

不过,此次惨烈的猪周期和市场调整,在大大增加猪企产能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明显提升以及以牧原股份的楼房养猪为代表的养猪业集约化程度的大幅提升,推动了行业横向整合和垂直整合的加速进行。而这又推动了世界级养猪企业在中国市场纷纷涌现和行业养殖效率提升,进而提升了行业抗周期能力,反过来也推动了政策面的自我反思与调整,从而推动了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根本改变。

这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猪周期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生猪存栏时间较长以及生产与消费的极度分散而影响了市场供求调节的频率,而政策面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更加强化利用国储肉的抛吸乃至企业约谈等管控与调节手段来平抑行业与市场波动的能力。在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环境之下,由于CPI面临较大通胀压力而猪肉权重在CPI中又占比较大,就更是如此。

回到近期的猪价上涨,虽因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但主要还是猪周期的恢复性上行和季节性上涨所致,同时叠加短期生猪压栏惜售与饲料成本上升、二次育肥增加、生猪产能高位回调等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养殖户在猪肉价格上涨行情下为博弈后市而出现的非理性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所导致的市场供应减少问题。但很显然,从现有生猪产能和商品猪存栏、出栏、补栏规模以及能繁母猪的存栏数等基本面来看,生猪和猪肉价格并无持续大幅上涨的市场基础。因此,新的“猪周期”如果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启动,目前或许已达这一波上涨“峰值”,未来并不具备大幅波动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这是因为行业集中度已大大提升,企业抗周期能力因此得以大幅提升,而产业政策也不会再犯此前加剧猪周期的错误,而且当前的政策调控能力和调控力度也非同从前了。如果再度出现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乃至大幅波动,自然会影响CPI走势并导致养殖端产能的再度过快增加,不利于行业稳定发展,而这无论从行业本身还是政策层面都是不允许的。

无独有偶,10月24日,牧原股份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出于批次养殖利润的考量,部分生猪养殖户会选择在生猪价格较高的行情下压栏或进行二次育肥,客观上造成了短时间内市场供给的减少。前期公司也存在一小部分客户购买育肥商品猪进行二次育肥,为了积极响应保供稳价政策、稳定市场供给,公司近期调整了销售规定并通知了相关客户,目前公司已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

行业依旧,市场依然,但是以楼房养猪210万头为代表的单个养殖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生猪养殖业已发生质变。而政策面无论从体系构建还是具体实施上,也都更显成熟和力度。这无疑有利于行业发展与猪肉保供稳价,也是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助力。(财富中文网)

作者柏文喜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