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概股大跌,背后有深层博弈

中概股大跌,背后有深层博弈

杨安琪 2022-03-11
美国监管部门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科技、数据甚至是底层国家安全的博弈。

在过去20年里,中概股一度是“新兴的巨大市场”与“颠覆式创新”的结合体。一个反向的例子是,美国资本市场没有“印度概念股”,亦无“东南亚概念股”,却仅有“中国概念股”。

简而言之,“中概股”曾被认为是美国本土之外最具活力的公司,现在看来这种高光时刻已经一去不返。

昨晚中概股大跌,其中38只中概股跌幅超10%,多只股票创出历史新低股价。

在此之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了一份“预摘牌名单”。美国证监会发布消息称,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了五家在美上市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5只中概股,可能面临被摘牌风险。

《外国公司问责法》是美国国会在2020年表决通过的法案,主要内容是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被列入名单的公司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简称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

可以看到,在这份“预摘牌名单”中涉及医药、半导体甚至餐饮公司。

中国证监会连夜表态:“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一个正常步骤。我们此前已经多次就《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实施表明过态度。我们尊重境外监管机构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加强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但坚决反对一些势力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错误做法。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精神,愿意通过监管合作解决美方监管部门对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问题,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

表面上,SEC的理由是,一些中概股公司年报中的会计审计公司不合规,由此这些中概股公司被列入“预摘牌名单”。有预测称,接下来几天,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概公司公布第4季度财报,SEC的“预摘牌名单”会越来越长。

实际上,美国监管部门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科技、数据甚至是底层国家安全的博弈——美国不愿意再让中国科技公司通过其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行为,同时中国也要对自身科技公司进行更严格地管理,防止核心数据外流。

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大多数涉及互联网和科技产业,其中信息技术、芯片、交通运输、自动驾驶等行业都是被中美双方高度关注的领域。

以自动驾驶为例,不久之前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已经被美国审查。虽然图森仅在中国有少量业务,最后的结果是,美国限制该公司中国部门获得一些信息,包括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源代码和算法。

这就让一些中国公司陷入两难境地。

一些中国科技公司往往在设计之初会引入美元资本,原因在于美元资本追求长期价值,对于初创公司也更加慷慨,但现在看来这种美元结构的资本构成,现在却成为中国科技公司未来上市的风险敞口。

据统计,2020年共有39家赴美上市中概股,而2021年仅上半年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37家。完全有理由相信,若没有监管政策的介入,2021年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将超过2020年。但随着滴滴上市事件和数据安全合规审查之后,中国科技公司都面临来自监管机构和各种诉讼的压力,2021年7月后海外上市尤其是赴美上市已经被按下暂停键。

不难预测,未来在中国开展的牵扯基础数据业务的新基建、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产业必须由国内资本控股,而外资控股或外资结构的中国公司一方面受到中国政府更严格的监管和审查,另一方面也被美国投资者和监管者不信任。

希望“中概股”这一称谓不会成为历史。(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