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演讲手势的三步三忌

 演讲手势的三步三忌

戴晓雪 2024-01-15

上台演讲,手要不要动?怎么动?许多人上了演讲台,突然感觉自己这双手变得多余了。

该如何向自己的双手借力?对初学者来说,演讲手势可以记下三步三忌。

 

一、演讲手势三步

1、多学几个招式

要在自己手势的“仓库”里多存储几个手势,以免“黔驴技穷”。刚开始可以多学习高手优美潇洒的手势,照着他们现成的样子做,尝试从模仿起步。还要切合实际地“引进”符合自己年龄、性别、气质、习惯、身份的动作,不然就像装上去的“机械手”。比如儿童、年少者在表达“我”的时候,可以用单手或双手掌放于胸前,但年龄成熟的人就不必了,不然像个超龄“小甜甜”。

手势活动区域不同,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也不同:

上区(脖子以上),表示积极向上,一般用在号召、鼓动、赞美、表扬时。比如,“当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什么机种是过时的?’这位设计师的回答是‘凡是天上飞的都是过时的!’”配合此句表达,可以伸直手臂,食指或手掌指向头顶上方,“都是过时的!”食指或手掌有力地从头顶处划向前方。

下区(腰以下),表示消极、否定,一般用在批评指责时。比如,“戈贝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他不是跟着希特勒一起垮台了吗?”(“垮台了吗?”右手食指指向侧身后的地面,眼睛正视前方,以表示对某些事物的不屑。)

中区(腰至脖子之间),表示一般阐述和说明。在演讲过程中,手势大都在中区自然使用。比如,“如何突破舒适区?”(张开双手,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这一手势包容量很大。区域不同,意义有别:手部抬高表示“赞美”“希望”;在中区为“提问”“阐述”;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对于新手,从某种程度上讲,如同任正非谈管理体系建设的路径一样——“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

2、大胆创新

模仿是初级阶段,如果增加一些个人的独特风格,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戏剧界,大师梅兰芳的手势和唱腔因为有新的突破,被称为“梅派”。

手势设计要合理、恰当。早年我在演讲竞赛中说到:“坚持讲真话,不怕得罪人,不怕伤感情,不怕穿小鞋,不怕丢乌纱帽,不怕掉脑袋……什么都不怕!”讲到最后一句,我将一根长辫子从胸前用力甩到背后,用来表示坚定的信念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我当时是个学生和演讲新手,除了内容和语言表达获得专家评委的好评外,他们还对我的个性化手势作了高度肯定,而专家中不乏“五四”运动的演讲高手。

在演讲练习中,我们往往会自然带出一些好的即兴动作,如果能够敏锐地抓住它,大胆地提炼加工,就很可能成为一个特别棒的手势,进而可以更准确鲜明地配合语言表达。

3、合理布局

在演讲台上,有人纹丝儿不动;有人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让听众或心如古井或心神不宁。我也见过有的演说者只是在最后一分钟频频加速加力,结果只能给人留下拳打脚踢的印象。

作为一场准备充分的演讲,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安排,即哪句话需要用手势强化,还要考虑手势幅度的大小、使用频度、单手或双手等,乔布斯在这方面堪称行家里手。

手势多好还是少好?如果你在演讲方面尚是个新手,一般说来,手势少些较为安全。

 

二、演讲手势三忌

1、单调重复

有人反复做同一手势“炒菜——切菜——炒菜——切菜”(炒菜:“掏心窝”状;切菜:五指并拢,手掌像一把刀用力往下来回切)。还有的一场视频直播仅两个动作:十指穿插双手紧握,十指松开掌心相对,只见开——合——开——合,不仅单调枯燥,还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要么认为你紧张、怯场,要么认为你不够谦虚,会产生厌烦心理。

2、设置屏障

双手在腹前交迭或指尖相对呈塔尖状等动作,一般显得过于正式。把双手放在身前或身后,亦被称作“前遮羞布”和“后遮羞布”,好像与听众之间设了一道无形屏障。有经验的演讲者几乎很少做这类手势,也不用双臂抱肘,尽量与台下听众保持平等的对话关系。使用张开双臂等开放性的手势(注意,大臂不能粘在胸的两侧)则让你更显亲和力。

3、呆若木鸡

有的演讲者从不动手,危襟正“站”,中指紧贴裤缝,像士兵列队,听众只看到他嘴巴一张一合,即使再好的演说词,人们从这两只下垂的手里又能够得到什么启迪?也有的演讲者两手紧摁讲台,禁锢着双手的自由。

恰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情感张力,为演讲内容“点睛”。手势应该和语言一样透露出权威、信心、能量。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