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虚拟人的未来

虚拟人的未来

徐晓彤 2022-07-13

只有当虚拟人与真人建立真正的关系,才会推进这一赛道走入下一步。

2021年10月的最后一天,虚拟人“柳夜熙”在抖音上发布了账号的第一条视频。首秀中,她坐在一个梳妆台前,被身后一群现实世界中的人围观,并与其中一个男孩互动。

这条两分钟的短视频被贴上了“虚拟偶像”、“元宇宙”、“美妆”标签,也充分展现了主角写在简介栏中的“人设”——一个虚拟美妆达人。

柳夜熙并不是第一个被定义为“虚拟偶像”的角色。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以初音未来为代表的虚拟歌姬出现,他们被视作最早一代的虚拟偶像。“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和相关技术的进步,再一次激发了人类对构建虚拟世界的欲望,也让虚拟偶像这一概念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对于“虚拟偶像”,次世文化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燕有绝对的发言权。

实际上,次世文化早在2018年就正式入场“虚拟人”领域,在“明星虚拟形象”、“超写实虚拟人”、“智能化虚拟人”及“品牌数字IP形象”等多方向打造了众多行业标杆案例,次世也因此成为国内“虚拟人IP”产品化能力突出的公司。今年2月,红杉中国独家完成了对次世文化的A3轮投资。

“虚拟偶像”只是“虚拟赛道当中一个非常小的细分领域而已”。虚拟人在全球市场对应的英文名词叫做“Virtual Beings”(虚拟人格),其中有很多细分赛道:超写实数字人(V human)、虚拟主播(V Tuber)、数字分身(Avatar)等。陈燕说。

虚拟形象与真实的人不同,本身不具备身份、技能、人际关系,所以需要背后的策划团队赋予这个角色以背景。与此同时,虚拟形象还需要被安排到最合适的平台、最合适的场景,以发挥其所设定的作用。

次世文化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燕图片来源:由上榜者提供

陈燕指出,他们可以陪伴人类,在很多时刻去解决一些直接的需求,在这个维度中,虚拟人被称为功能性数字人。

他表示,如今市面上不乏做得漂亮且精度高的虚拟人,也有影视公司入局做虚拟人,但鲜有声响。“产品加场景,才是赛道现在看起来很兴旺的核心原因。场景与产品两者相辅相成。”

在虚拟人发展的初期,有很多角色都应该走在“偶像”之前。虚拟人作为一种产品推出,需要有足够多的品类去满足市场需求。“人类有那么多伟大的职业,偶像只是众多职业中很渺小的一种而已。”陈燕说。“‘虚拟偶像’只是虚拟行业的冰山一角。”

被广泛认可的偶像需要时间、社会贡献,甚至需要结合人生的起落结局去定义。更何况是虚拟数字产品。如果在其功能性基础尚未建立好,并投入应用之前,就要树立起“偶像”概念,大概率是站不住脚的。

陈燕表示,现阶段人们对虚拟人的态度,相比于喜欢,更多的是猎奇。赛道的需求并没有真正得以拓展。只有当虚拟人与真人建立真正的关系,才会推进这一赛道走入下一步。“虚拟人不解决人的问题,那它就是一张冰冷无效的皮。当下可以很热,但如果跟每个人都没有关系,热度就会消失。”他说。

无论虚拟人领域未来发展如何,虚拟偶像与真人偶像之间都会存在边界,边界能够被技术与剧本模糊化,但不会彻底消失。

正是人类属性的缺失,也使得虚拟偶像难以向真人偶像市场一样出现传奇。现阶段具有传奇色彩的虚拟偶像,大多是因为顶着“初代”的光环。而当产业成熟后,如果虚拟人形象被批量生产,他们更多地是在各自的平台,发挥着各自被安排好的作用,评价高低只有功能效果好坏之分。

没有天然生命周期的虚拟偶像作为个体的结局会是什么?被人们遗忘直至自然退役,还是背后的团队会给他们安排不同的结局?

陈燕指出,随着大众对虚拟人和虚拟赛道的认知变化加快,“我们会看到很多维度,这指引了我们(现在)根本无法想象的方向,我觉得这才是这个领域最有趣的事情,而不是说我们已经看到了终局。”

现实世界中,真人偶像会有生老病死。有时正是因为每个个体不同的生命长度,和不同的境遇结局,结合他们一生的创造与贡献,才会造就一代有传奇色彩的偶像。这种情况之下,“自然”是不可忽视、不可抗拒的因素。

虚拟人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次世的使命是打造一个用户数字身份生成系统,及可通用开放生态。”陈燕的表述让人看到一个更大的未来。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