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在底部寻找安全回报

在底部寻找安全回报

史颖波 2012-06-14
今年的明星行业会有哪些?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战胜通货膨胀?救生圈在哪里?三位基金经理的观点不尽相同,甚至有相反之处。

软着陆的标志是什么?

    陆从珍:GDP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观测值。目前来看,我们认为,全年在8%以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整个经济即使一季度不触底的话,二季度也会触底。从我们去企业调研的情况来看,各项指标都在好转。未来的指标只要是缓慢回升,那么我们就认为经济已经软着陆了。

    刘天君:全球经济仍然处在复苏过程之中,还需要各国政府不断出台一些政策来刺激,某些时候还需要救命。通胀的阴影挥之不去,货币当局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踩大油门来放货币的。经济不好,又担心通胀,所以是一种两难的境地。从中国到美国,都是类似的情况。

    对股票市场而言,目前是一个即将浮出海面,但是还需要救生圈的时段。从行业来看,有一些行业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比如白酒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救生圈。白酒业既能保持较高增长,同时板块估值也比较安全,从机构投资的角度也有流动性匹配,是我们收益颇丰的一个板块。现在业内不太看好的医药行业,我仍深具信心,经过过去一年多的修正,我觉得可以选到很多类似救生圈的品种。

最近的胶囊事件对医药板块是不是有一些影响呢?

    刘天君:我们过去投资中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双汇瘦肉精的问题。更早些时候的白酒质量危机,导致白酒行业惨不忍睹。之后行业里的人慢慢吸取教训,杜绝了一些不良的东西,行业进入一个整合期,好的企业能够出来。客观地说,危机推动好的企业向前走,差的企业向后退。

我们都能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你们怎么看待通货膨胀?

    陆从珍:这确实是个比较大的问题。我觉得通胀压力需要在发展中解决。从去年开始,政府在货币政策上采取比较稳健的政策,对抑制通胀的预期还是有帮助的。今年来看,货币的增长目标不是很高,结合现在的经济增速,我们认为今年通胀还是比较可控的。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战胜通胀?

    刘天君: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你的产品能提价,而且消费者能够接受通胀水平的价格浮动。即便客户的需求量没有太大变化,每年跟随通胀的幅度或者略超过通胀的幅度来涨价,利润水平也可以维持一个同步的增长,达到抗通胀的基本要求。更好的品种就是白酒之类的公司,它们不仅产品涨价,量也会增长,自然可以战胜通胀。

年内还有几次动用货币行政调整手段的可能?您预计今年的GDP增速是多少?

    何江旭:我们的判断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2次。降息如果要有,可能在下半年,但是也很难说。GDP我们的认为在8.5%左右。

    陆从珍:调整利率的次数不会很多,可能会下调一次或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能有三四次。对于GDP的增速,我们认为全年在8.3%左右。第一季度8.1%是最低点,二、三、四季度逐渐往上走,但是回升的幅度比较慢。

    刘天君:我们的观点是年内会有4~5次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守一点的话,是3次。主要可能在下半年。降息还不能确定。理论上说,随着通胀走低,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应该往下调,但是,基于对通胀反弹的预期,不做调整或者滞后调整也是有道理的。GDP全年估计是在8.2%、8.3%的样子。政府对GDP的容忍度在提高,对于高增长带来的副作用的容忍度在减少。

您今年最关心的议题有哪些?

    何江旭:今年是中国政府的换届之年,我个人认为还是会平稳过渡的。还有就是A股的券商创新,过去这一年过于强调管制,把证券这个很有生命力的行业越做越窄。未来券商会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证券行业集中了今日行业最优秀的人才,如果能够松绑,让他们做的话,这个行业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另一个就是基金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变革。

    陆从珍:国内方面,一是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房地产本身和房地产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占了中国A股市场比较高的比重,房地产调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其二,(要看)政策放松的空间和力度。其三,我个人比较关注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力度。很多价格目前还是政府管制的,资源价格改革对公司和产业的竞争格局都会有影响。金融改革推进的进程也是一个议题。海外方面,会关注欧债的演化趋势、伊朗问题,等等。此外,不少国家今年都是大选年,比如美国和法国,要看相关领导人的变更所带来的政策波动。

    刘天君:郭主席上任之后带来了一系列制度变革和优化,我们非常关注其对市场的影响。从政策层面来讲,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财政的投入方向也非常重要。另外,对于医改的进度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都会持续关注。

今后一年,房地产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将会如何?

    何江旭:中国的地产行业还远远没有到饱和的程度,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一个点,相当于每年有1,300万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这些人的住宅肯定都是刚性需求。还有一部分是改善性需求。也就是说,每年有2,000~3,000万套的住房需求摆在这里。从供给方面来说,去年4月份开始调控之后,地产商拿地非常谨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新开工建设面积和拿地的数量都大幅下降。从建房的周期上来看,从拿地到把楼盖好,可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说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收紧的话,未来可能有反弹的风险。

    陆从珍:从政策方面来讲,地产调控最严厉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之后,可以明显地看到,政策的基调在逐步改变,地产调控已经从过去的“一刀切”变成现在的有保有控。这意味着未来的政策不会更加严厉,对股市应该说是有支撑作用。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