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欧债危机:大洋彼岸可能还有更多麻烦

欧债危机:大洋彼岸可能还有更多麻烦

Shriti Vadera 2011-11-02
重视技术革新和盈利的首席执行官们要的是用感冒风险的营销带头人。

    在今年夏天达成的制止欧洲局势急剧下滑的救助协议,甚至没能为“雷打不动”的8月休假期争取到时间。在协议的两周时间内,勉强出面的欧洲央行不得不充当临时代理人,购入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对市场的攻击予以反击。各国领导人已经同意,在这样的情形下,欧洲的救援基金可以购入主权债券,但这一交易还未得到各国立法机构的批准,而且无论怎样,这个救援基金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这项任务。关注的焦点自然而然转向处在前线的下一个国家——法国,它也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可以预见,停滞和对动荡的担忧交替出现的时期即将到来。

    截至目前,我们缺乏的是抢在市场前面的行动。每一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前,都会有一段长时期的酝酿阶段。在向注定发生的事情屈服前,时间都浪费在了保护那些根本保护不住的事物上。在这些阶段,接受救助的欧洲政府债券尚未完全恢复元气,但收益却大多急剧上升。这就提高了借贷的成本。由于这种负面作用影响的国家越来越多,因此在几个月前可能奏效的解决方案反而变得捉襟见肘。因此,必须采取范围更广、成本更高的应对措施。

    德国总理默克尔因为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而自豪。这可以降低政治成本,原因是公众有更多时间了解放任自流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市场上的情况恰恰相反。下面是一个小证据:我们可以从近三年来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做法中汲取许多经验,行动要迅速,抢在市场预期的前面,为所有可预见的缺陷想好对策,千万不要公开暴露矛盾。成功做到这些的政治家屈指可数。例如,英国在2008年10月制定了银行资本结构调整计划,欧洲和美国的银行也紧随其后做出了调整的计划。

    用这些标准来审视最新的(但不会是最后一个)欧洲一揽子救助方案,肯定会让人大失所望。这个协定甚至没有实现解决希腊问题的基本目标。按照规定,尚无偿债能力的希腊(尽管已经开始债务重组)必须提出一个几乎无法实现的裁减计划(参见本期杂志《欧洲会倒下吗?》一文)。这是因为,欧洲领导人允许银行债权人自行制定条件。金融危机爆发三年来,受管辖的银行业仍然在主权国家面前指手画脚。

    欧洲不能再拿这些权宜之计继续糊弄下去了,这会使欧洲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尽管为时已晚,但实力较弱的欧洲政府必须采取广泛的改革措施,让其僵化的经济变得更加灵活。实力较强的国家——如德国、芬兰和荷兰——必须让它们的公民明白,加入欧元区能让他们受益,并且应该做好准备,让他们的资产负债表能够为真正的经济联盟做出贡献。

    他们已经开始悄悄地向“财政转移联盟”靠拢,这正是德国人担心的,他们认为本国的纳税人将为其他所有人提供补贴。欧洲央行和救助基金可以在二级市场购买主权债券,这也暗示要共担欧洲的风险。

    公开做出这些承诺,并且信守承诺,会让欧洲专注于最基本的问题,即增长乏力。如果不清楚这一点的话,欧元区就有可能走向尽头。

    译者:萧艾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