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大师登台前一刻

大师登台前一刻

戴晓雪 2018-04-19
当总统在台前口若悬河地演讲时,往往都是背后那个神秘的精英团队在为其设计打造正确的语句、口吻,甚至抑扬顿挫的语调。

有一部反映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怎样从议员成为白宫主人的纪实影片,片中穿插了许多从未曝光的竞选幕后镜头。其中有一段,记录了他在准备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即将面对数万观众发表演说前那一刻在后台的真实表现。他外表轻松,一会喝水,一会抿嘴,一会问时间,一会观察现场画面,后来他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一个人不停地走来走去……

奥巴马正在做上台前的“心理预演”。美国总统参选人都有幕僚帮着撰写讲稿,这或许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写手们的面孔。当总统在台前口若悬河地演讲时,往往都是背后那个神秘的精英团队在为其设计打造正确的语句、口吻,甚至抑扬顿挫的语调。奥巴马也不例外,虽然他坚持自己当主笔。而这时的奥巴马并没有在看稿或背稿,他在后台来回踱步,利用上台前的最后一刻做心理演练。等到要上场了,只见奥巴马深吸了一口气,自信地阔步走上台—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诞生了。

我接触过很多演讲者,在上台前的那一刻,会焦虑地背稿或修改PPT,其实演讲前15分钟再努力背台词或修改演讲词句已经太迟了!经验告诉我们,与其逐字逐句背稿子,不如像奥巴马那样不是“背”内容,而是“备”心理状态,这样可能会让你说得更轻松、更顺畅些。

演讲前15分钟就不要去“背”讲稿了,而要“备”你的听众。你不妨抓紧时间和你的听众打打招呼,尽可能提前和大家握握手。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选择和几位听众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寒暄,比如“你今天从哪里来?”、“你期待听到的是什么?”等,你可能因此知道其中一些人的名字、话题和故事,之后把你和少数听众单独会话的内容放进你的演讲里,也可以作为演讲的开头:“我听说今天有很多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刚才就碰到了两个从纽约过来的朋友。我不知道你们是冲着泰哥过来的,还是冲着我过来的,要是冲泰哥过来可不划算。(众笑)”(俞敏洪麻省理工学院演讲—笑谈人生)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跟听众建立起一种亲切的联系,即便你是对一个观众说话,这样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其他听众,能把一次吓人的“公众”演讲变成轻松自然的“私人”谈话。如果你匆忙上台,为了缓解紧张情绪,照有些人的说法,可以把听众的脑袋想象成“白菜”或“西瓜”,这并不利于你和听众之间的交流。

我记得在哈佛教书时,哈佛大学有一个特别的做法,如果老师本人愿意,可以带着班上的学生去一间特殊的教室上课。教室里看不见摄像机,也看不见任何陌生的观察员,学生并不会发现自己的一言一行是被全程录制的,一切都似乎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课后有教育专家与老师一起回放录像,做整堂课的细致复盘,为老师提供教学改进的建议。比如就上课前15分钟这一点,专家们也会“揪住不放”。有的老师是踩着点匆匆走进教室就开始讲课的,而有的老师则会提前到达课堂,亲切自然地跟学生分别聊一聊。专家们认为这与后来上课的互动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演讲前15分钟,你或许还可以坐在听众席中“备”听众。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老道。他一般不会从舞台的侧边走出来,而是直接从观众席中出场。他通常面带笑容,不断地和别人握手甚至拥抱,即便是离他很远的观众,他也会挥手向他们问好。这样的方式会使他快速地与听众建立友好的联系,让听众觉得演讲者值得亲近,这种方式也被美国很多政治家效仿。两年多前马云在德国汉诺威CEBIT演讲,台下的听众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等。马云也是从观众席中走出来的,他个子不高,迈出的步子不小。在踏上舞台的那一刻,他先是友好地向主持者伸手示意,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微笑着面对观众。网友们评论道:“他上台那一刻帅呆了,怎么练出来的?”

作为主讲人,有时还要“备”环境。澳大利亚的著名模特、企业家Dally女士90多岁还活跃在讲坛上,那次我在听她讲课前,她有意在台阶前止步,问我:“我的脚下一共有几个台阶?”我大致目测后回答:“五个。”她让我上前仔细去数数,结果有“六个”,当时我的脸一阵发烧。对于90多岁的人,数台阶很重要,这是她的特殊准备。要想顺利登上舞台,上下一共有几个台阶,上面是否铺了地毯,会不会因此打滑,地下有没有可能被绊倒的设备线等等,都要预先关注。我的演讲录像里就有一段记录了我在舞台上出状况的瞬间:我的脚步在台上潇洒地移动着,突然高跟鞋被台上临时搭的线跘了一下,因为身体自然要找平衡,导致中途语塞。

对于“备”环境,西方有人甚至提醒演讲者在上台前先关注一下厕所在哪儿,在诸多注意事项中,还把它称作“第一要事”,这似乎有点可笑。其实在演讲前感到焦虑和紧张是很普遍的事,无论你准备得多好,你的身体都会用古老的方式来应对压力,这并不是说你的身体很奇怪,也不能说你胆怯了,只是说明你的身体在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你。与其把机会留给碰运气,不如提前计划好,在你上台之前就去上厕所,尤其对于我们演讲者中的“老男人”而言。

这些在我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大师们在上台前却往往把它看成大事。(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