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

胡泳 2016-03-10
悟得佛法真髓的唯一路径只能是自悟、自修、自证

《财富》(中文版)——“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簄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

这是禅宗史上的第一则公案,也是禅宗的起源。故事讲的是:一日,灵山会上,佛陀拈起花儿,庄严地示向众僧。众僧瞧了半天,无人回应。只有迦叶看在眼里,忍不住破颜微笑。佛陀于是就说:“我有一个微妙心法,即常乐我净(所谓涅簄四德)状态的妙心,它是一切法的核心根源,其真实体相是无形无相无生灭,无法立下文字去表达清楚,只能够以心印心传法。此种微妙心法的传承方式,我将它作为传统教典以外禅宗特有的另类传授方法。这个微妙心法,就付嘱摩诃迦叶。”

“正法眼藏”,指妙心是一切法的核心根源。此心只见正法,故曰正法眼。所谓正法,只要符合释迦牟尼佛教义的任何教法,都可称为正法,常见的评定标准为三法印、四圣谛或八正道等。朗照真理谓眼,包含万有谓藏。正法眼藏,又名“清净法眼”,禅家以之为教外别传之心印。

“教外别传”,教即教理,也可以说是经典;教外就是教理经典之外。何谓“别传”?别传就是教理经典之外,另有传承、传授的方法。禅宗思想曾经被概括为一四句偈:“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心、性、佛在禅宗来说是同义词,指佛教所讲的最高价值主体。禅宗如天台、华严等,以追求佛性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并且以为此理想是人人可以达到的。

依语言文字无法表现之觉悟心,称为佛心。以心印心是说:一个人已经开悟了,他用自己开悟的经验,去检验另外一个人是开悟还是没有开悟。今天我们把彼此会意称作“心心相印”,即本此意。如果佛心彼此相通,就可以用任何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来传递消息,比如修持的工夫和禅悟境界的肯定。

由于禅宗不采取从学经悟入,故其主张“不立文字”,即认为诸佛所说的妙理,并非语言文字所能通达,而是要离言亲证,直接去体证领悟佛理。但“不立文字”也并非是完全屏除一切文字言教,只不过是把语言文字作为悟道的工具。

“不立文字”表明,在指点开悟的过程中,文字言教自有其启发点示之作用,不过修道者还是应该远离一切经教文字之束缚,才能直接悟得佛法的真髓。“见性成佛”,这里的“性”是指每个人本来都有的“佛性”,不须经过任何言说分解,亦非仰赖经教权威,只要真接了当地从自心体认,去彻见此一佛性,便能觉悟此心是佛,如是即可立地成佛。这是禅宗独特的觉悟方式。

此心是佛,佛性即是众生性,性无二别;为众生时,此心不灭;为佛时,此心不添,本自具足。性外无佛,佛外无性。若不信此心是佛,纵使累劫修行,终不成道。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不知息念妄虑,佛自现前。

拈花微笑的传说是禅宗以心传心的根据。《坛经》云:“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心法要怎样说?现在能传的人和所传的人在哪里?后来者能够明白佛的本体、祖师的本意吗?其唯一路径只能是自悟、自修、自证,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里,“密付”之“密”,不是秘密不许人知,而是说,惟悟者与悟者之间方能相通相知。所以,心心相印,是经验的印证而不是知识的传授。

使用“花”的含意可能指一切事物经过起因,最终必然开花结果。迦叶知此而心动微笑,表示迦叶与世尊相契之“机”,盖在于“妙心”。此一“机”即后世所称之“禅机”。(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