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演讲,眼讲

演讲,眼讲

戴晓雪 2016-01-18
演讲,不仅用嘴,还要用眼。

《财富》(中文版)-- 常常有人问我,演讲的时候眼睛应该看哪里?是看着听众的头顶好,还是看着听众的眼睛好?是看着坐在前排的人,还是看着坐在后面的人?演讲者孤独一人站在空旷、无处躲避的讲台上,就好像在丛林里被一群动物包围着、“虎视眈眈”审视着,很容易产生被袭击或者被生吃的恐惧。假如这时,你的眼睛开始转向礼堂的屋顶,那么你的末日就来了。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演讲者,从开讲的第一句到结束,眼睛自始至终瞧着天花板,听众只能看着他的下巴。尽管台词很熟,内容也很丰富,可惜他没有能够得到预期的反应和掌声。自从有了PPT之后,很多演讲者更是找到了躲避目光的好去处,这样听众只有看他后脑勺的福分了。现在有了苹果公司的Keynote演示软件,演讲者更可以轻松地朗读准备好的注释,而观众只能看到投影仪上的幻灯片。即便你逐字逐句地读着解说词,下面也没有人会发现这个秘密。不过你的眼神不在听众身上,他们还是能够感受到的,会觉得你“目中无人”。电视台的气象预报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故意把绿屏和台词提示器无缝组合起来,使其在播报时一直面对着摄像机,确保听众接触到自己的视线。

最近接连为几位企业家做了上市路演的辅导,我发现他们在练习演讲时常常羞于放射展示自信力和领导力的眼神。实际上公司在路演之前,投资人对你的公司的情况和数据报表已经了如指掌,但是还不敢轻易拍板掏荷包,他们还要亲自看一下真人秀,接触一下演讲者,试图通过观看脸部表情和眼睛,来判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希望从你的眼神以及眼部周围肌肉的微小变动里获取诚实、守信、真诚和自信等信息。

我常常会跟我的教练对象和听众分享一个经验。当轮到你演讲时,走上讲台(如果没有讲台就走到听众前面),千万不要急于张口,先“老资格”地扫视一下距离自己三分之二远的听众,目光从左到右,再回到中间,在定神、定睛的同时,用你的微笑和眼神告诉他们“我对你们很感兴趣。我已经做好了和你分享的准备。”这时,他们会安静下来。当演讲厅静下来时,听众反而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力。假如你能够营造和把控这种寂静,就为自己能量的传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文明史当中,演讲者曾经都是那些首领、国王或法老,然而,很少有演讲者用到他所拥有的这种力量。许多演讲者的双脚还没有站稳就开始讲话了,因此也浪费了观众赋予他的力量。

眼睛的力量可以远远追溯到生命最初的阶段。医学博士马歇尔·克劳斯(Marshall Klaus)是美国的一位著名新生儿专家,他专注于研究母亲和新生儿的行为。他发现孩子在婴儿阶段,母亲与孩子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做头挨着头、脸对着脸的目光交流时,婴儿就不会像平时那样扭动身体或四下张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母亲身上,备受关注的婴儿在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一种状态—“安静警觉期”(quiet alert)。

如何把听众带入“安静警觉期”?你不妨这样来控制自己的视线:在脑海里把听众分为四个区域,随机面向每一组讲3~5秒钟,可以用“Z”形开始。先向A组(左边后排)的听众谈几秒钟,然后跟B组(右边后排)的听众说上几秒,再挪到中间的听众,然后再是C组(前排左边),再移到D组(前排右边),等等。接着变化一下次序,从B组开始……千万不要像摇头电扇那样匀速地转来转去。

如果有数百位听众来听你的演讲,只要你能够正确地使用你的双眼,大多数听众仍然会觉得你在直接和他们讲话。比如你在A区域的一大群人里挑一个人,把目光停留在那个人的身上,你一次只看一个人,并且直接对他说话,直到一个意群或一种思想表达完毕之前,你的目光一直要对他“忠贞不二”,这样他周边的十个人都会认为你在看着他们。此法在演讲当中用得比较多。在演讲结束的时候,应当力求与每一位听众至少有一次眼神交流。

要增加眼神交流的变化,还可以短暂地闭上眼睛。比如在回忆的时候,吉尔·泰勒(Jill Taylor)在TED演讲中的几个地方就很有效地使用了这个技巧,此招很灵光。我听过这样一个演讲:演讲者上台之后,突然把手从背后移到了胸前,手里攥着一支玫瑰。他闭上眼睛,对着花足足闻了几秒钟。现场听众被他这种陶醉的举动搞蒙了,都屏住了呼吸,想看个究竟。这时,他睁开眼睛开讲了,大致内容是:有时候事业顺风顺水,好事连连,如同这朵美丽绽放的玫瑰,香气四射;但是突然有一天倒霉的事情发生了,你丢掉了工作饭碗,失去了多年的爱情,坏运气接二连三,就像这些凋零的花瓣(他用手把它们片片撕下,眼神跟随着可怜的花瓣)……演讲者以此展开了关于人生的讨论。

演讲,不仅用嘴,还要用眼。如果你不用眼睛看着听众,听众就会看他们的手机!(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