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方与圆

方与圆

胡泳 2015-05-15
“天圆地方”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文化和心理领域。

    《财富》(中文版)-- 我在《中国人的天下观》一文中写过,在西方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传入之前,“天圆地方”说长期主宰着中华宇宙观。这种观念深入文化和心理,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建筑、生活方式和处事哲学中。

    在建筑方面,恐怕最典型的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天坛。天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乾殿。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体现出了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同时,它们又都寓意着圆形建筑立于方形大地上。

    北京城有古老的中轴线,梁思成在1951年4月写的《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对这条轴线有如下的描述:“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我们可以从外城最南的永定门说起,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公尺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做了前卫。但这还只是一个序幕。过了此点,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到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民国初年已拆除)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是最大胆的空间的处理,衬托着建筑重点的安排。由天安门起,是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顶,一层又一层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便到达中线前半的极点,然后向北、重点逐渐退削,以神武门为尾声。再往北,又‘奇峰突起’地立着景山做了宫城背后的衬托。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点上。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远距离重点的呼应。由地安门,到鼓楼、钟楼,高大的建筑物都继续在中轴线上。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也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中线不再向北到达墙根,而将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左右分立的两个北面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这样有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处于北京城市中轴线最北端的两个现代建筑鸟巢和水立方象征着古老都城的未来,形状一圆一方,正合“天圆地方”之意。而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南入城,不难发现,周边保存着大量的胡同和四合院,传递着都市的历史记忆。而四合院,像皇家建筑一样,处处都体现着方与圆的关系。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的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有自己的中轴线,北边的大房为正房,坐北朝南。两则是厢房,北向(南房)为倒座房。正房,也称上房,为宅主或老长辈的住所,其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均为全宅之冠;“两厢”指南北轴线相向对称布置的东西厢房,为晚辈的住处。王国维认为,四合院的布局与我国封建宗族制度有关,它不仅创造出舒适的日常起居条件,而且能够满足大家庭共居下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主尊奴卑的使用要求。

    四合院四面对称建房,其结构成方形,体现的是“地方”;院落成闭合状,门窗皆开向院内,体现的是“天圆”。四合院群落,院子与院子之间呈封闭状态,互不干扰,如分块耕种的农田,象征着“地方”;院子内多为一个大家族的不同分支,体现着大家庭团圆的气氛,象征着“天圆”。

    四世同堂,在一座全封闭式的四合院里其乐融融,可算是旧时代的北京人对生活的最高理想。也许只有在那样的境界里,才能体会什么叫天伦之乐,以及什么叫大隐隐于市。

    除了建筑,“方圆”最明显的表象是我国古代的钱币,外圆内方,俗称“孔方兄”。方孔铜钱在中国使用历史悠久,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币制,至1900年清朝末年废止使用,一共使用了两千多年。其实铜钱的外圆内方主要是由制造工艺所决定的,但被推及到为人处事上。黄炎培写给儿子的座右铭就这样说:“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方,耿介方正。圆,圆通应变。易经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陈鼓应、赵建伟《周易注释与研究》认为,此二句应当作“至柔而德方,至静而动刚”。意思是:坤地之德,婉曲柔顺而又耿介方正,宁定静处而又运动刚健。这里的“柔方”也就是《庄子·人间世》所谓“外曲而内直”,以及《文子·微明》里所说的“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

    “智圆行方”被古人当作是境界很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洪应明《菜根谭》有云:“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左传》:“政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