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何谓“史”

何谓“史”

胡泳 2016-09-19
中国传统上对史家的认知与期待,就是以中正之心,不偏不倚地记载历史。

《财富》中文版——何谓“史”?在甲骨文里,“史”字的上面为“中”,中者,正也;下面为“又”,表示以手持笔记述。连起来说,从又持中,就是以中正之心,不偏不倚地记载历史。这是中国传统上对史家的认知与期待。

唐朝刘知几提出“史家三长”—才、学、识,但上述中正之心,属于史德。中,甲骨文像两旗相对,表示两军对峙。有的甲骨文在两旗之间的对称位置加一点指事符号,并且在圆点上加两点,表示在相互对峙的两股军事、政治力量之间没有倾向。有的甲骨文将圆点简化成“囗”,表示两军之间不偏不倚的地带。

古代称博学的文职官员为“史”,行政官员为“吏”,前者需要在星象观测、凶吉卜筮等重大活动里做出论断并且记录在册。如果细分的话,从事求神占卜等活动的人叫“巫”,而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的人叫“史”。这些职务往往由一人兼任,统称“巫史”。

由此可见,史官的起源和巫有着一定的关系,史官的设置是从神职而来的。巫史能与神通、代表天意,因而有权训御君王的言行。

古籍记载,史官之制始于黄帝而“仓颉、沮诵实居其职”。黄帝时代是中国历史的传疑时代,也是中国文化肇始的时期。根据传说,仓颉和沮诵既是黄帝的史官,又是创制文字的人。想必是他们的记事需求驱使其发明文字,因为此前的记事方法太艰难了。

到夏商周之后,史官有了分工和职责,一个通行的说法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书·艺文志》云:“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意思是说,那个时期史书的代表作分别是《尚书》和《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鲁国历史,除此而外,楚国史官编写有《梼杌》,晋国史官编写有《乘》,诸史纷杂,不一而足,在春秋时期曾经有“百国春秋”之说。

那时,“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礼记·玉藻》则说是“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这和《汉书·艺文志》说法不同,考诸《春秋公羊传注疏·隐公》卷一疏解中的记载:“问曰:《春秋》据史书而为之,史有左右,据何史乎?答曰:《六艺论》云:‘《春秋》者,国史所记人君动作之事,左史所记为《春秋》,右史所记为《尚书》。’”是以《玉藻》所说是准确的,应为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不论记什么,史官如果秉持“史”的本意,一定会和人君发生冲突。刘知几著《史通》,在对古代史官建置的起源与演变进行详述的同时,把史官的作用说得至高无上。他认为史之为用,是“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的大事。历史既然用来记录功绩、纠正过失、分清善恶、辨别好坏,那么,史官的首要责任,就是分善恶,辨是非,清功过,倘不如此,则“坟土未干,妍媸永灭”,可谓罪莫大焉。所以他说:“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礼崩乐坏之际,孔子编定《春秋》,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希望借此提供“历史经验”(即后世所传“春秋大义”),而这种警戒的方法也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南史至而贼臣书”,说的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的一段有名的有关史官的故事:齐大夫崔杼杀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此事被文天祥写入他的《正气歌》,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的代表。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一干人物中,还有一位史官就是董狐。典出《左传·宣公二年》:赵穿杀晋灵公,时晋国执政大臣赵盾逃亡在外,未出国境,闻讯而返。“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这两则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扬了一种誓死捍卫直书实录传统的精神。刘知几强调史家要伸张正义,秉笔直书,使贼臣逆子,淫君乱主,恶名被于千载。什么是直笔?他在《史通·外篇杂说下第九》中作了扼要的解释:“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

其实,对于“史之为用”,历代帝王心里也很明白。最有名的论述出于《旧唐书·魏徵传》记载李世民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君主们真的能从过去当中学习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