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言事都向内中求

言事都向内中求

胡泳 2016-07-26
真正具有通达德性的人,无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

《财富》(中文版)-- 中国古谚:“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语出《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记载傅说对商王武丁说:“懂得道理并不难,付诸实行才艰难。”《伪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知易行难”是知行关系的一种状态,而知行关系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说命中》这两句话,应当看作是东晋人的意思。原因是《说命中》本为《伪古文尚书》中的一章,此书是晋代梅赜献给晋元帝的《尚书》,后被考证系假托于古文经而伪造,故称《伪古文尚书》。内中附有伪称“孔安国”所作之传,被称为《伪孔传》。

围绕知行的争论是:实践难,还是获得真知难?其实老子早就说过:“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今本德经第七十章)

首先,老子说,我(有道者)所说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天下却没有人能够理解,没有人能够施行。为什么?因为易知易行的主张未必是好的主张,所以,老子进一步表示,“我”发“言”是“有宗”的,成“事”是“有君”的。“言有君,事有宗”,意谓,我的主张据于道,我的行事本于德。

“我”的主张不仅容易理解、容易实行,而且是有所本、有根据的,但即使这样,还是“不我知”,这又是为什么?“夫唯无知”,因为没有智慧。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却揣着美玉。

仔细琢磨老子这段话,如果用它来看待知行关系,显然是知比行更难。“德经”首章有一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怎么理解这段话?按照任继愈先生在《老子今译》中的说法,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也即形式上不离开德),可是反而失去了德。陈鼓应先生在《老子今注今译》中对此的译法则是: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其实更好的理解可以从《韩非子·解老》中找到:“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德是人身内之物,而得却是向外部获取。韩非子认为,“上德不德”这句话,是说具有上德的人的精神不游离自身。精神不游离,自身就能保全。自身能够保全,也就称为“德”。“德”就是得到自身。

如此一来就很清楚:“上德”所以“有德”,是因为它不去外部寻求“德”,而“下德”所以“无德”,是因为它依靠外部手段而寻求“德”。这种思想在《老子》中可谓一以贯之。《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与难得之货等感官诱惑都不利于求“德”。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减少外部欲求,才能无限接近“道”。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向内求德的功夫就是求知的功夫。所谓德,是对真知有得于心。唯其如此,方可能有德行。这令我想起苏格拉底“德即知”的主张,道德是智慧、知识,也就是对善恶原理的洞见。

按照中国古人的讲法,“德”由“道”生。王弼曰:“德者,得也。… …何以得德?由乎道也。”这与《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中的“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 …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不别也”思想相一致。

道生德,故道乃德之舍。又道生万物,故云“物得以生”。心智依赖德,也才能认识道的精髓。无为叫作道,体现它就叫作德,所以道与德没有什么距离,谈论它们可以不加区别。

不论管子、韩非子还是王弼,其实都在解释和说明《老子》第二十章的最后一句:“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王弼以“空”解释孔,“孔德”即“空德”。河上公以孔为大,“孔德”即“大德”。《说文》:“孔,通也。”段注:“通者达也,于易卦为泰。孔训通,故俗作空,穴字多作孔。”“通为吉,塞为凶。故凡言孔者,皆所以嘉美之。”总而言之,孔为通达,其义通孔穴、空、嘉美。

容:容量、雅量。《说文》:“盛也。从宀从谷。”徐铉曰:“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引申为包容之意。《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孔德”即“当其无”,也就是“店心”之德和虚怀若谷的修为。真正具有通达德性的人,无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