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机会只属于擅长预判的人

机会只属于擅长预判的人

章劢闻 2015-06-09
专访澳新银行中国CEO、行长兼大中华区总裁黄晓光。

澳新银行中国CEO黄晓光

    《财富》(中文版)-- 纵观今天银行业的发展,具有成熟本地市场的金融机构需要思考下一步离自己“最近”的增长点和机会在哪里。作为澳洲的四大银行之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新银行”)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抓住部分跨国金融机构停滞或回撤的时间窗口,建造一家“超级区域银行”。这家《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52位的金融机构预计到2017年将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除了最近获得在缅甸的运营许可之外,去年年底澳新银行中国区任命了黄晓光为新任CEO并兼任中国区行长及大中华区总裁,延续中国的区域战略。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黄晓光在8年前担任了花旗中国行长,成为了首批外资法人银行总行中的第一位本地行长。他加入花旗缘于和经验丰富的老银行家约翰·比曼的一次短暂谈话。据黄晓光回忆,当时担任花旗中国区总裁的比曼在说服他加入时分享了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些独到见解,谈到了将来中国市场的机会—这种在“低谷中的预判”吸引了黄晓光,并让他在加入后见证了一家外资银行在中国排位的迅速提升。最近上海的专访中,黄晓光与我分享了在当前趋势下澳新中国做了哪些预判,会把握哪些未来属于自己的机会。

    《财富》(中文版):在与跨国、本地银行的竞争当中,澳新成功的机会在哪里?

    黄晓光:澳新在亚太地区一直有广泛强大的网络;作为对比,金融危机以后,很多欧美跨国银行处在停滞状态或者回撤的状态,在亚太留下了一个真空地带,为地区性银行提供了机会。在中资银行方面,我们的重点不在于和它们在中国竞争。随着中国公司走向亚太地区,我们的网络能够为中国公司提供良好服务,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在。

    问:哪些中国公司会成为你们的客户?

    答:中国去年第一次成为资本输出国。我们则瞄准了两类中国公司:一类是有全球化企图的公司,虽然不是全球性的银行,但是我们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业等很多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还有一部分是向亚太区发展的公司。对于后者,我们的产品和知识经验将对它们产生很大帮助。比如中国的一些矿业公司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去收购自然资源类公司,或有些中国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越南、泰国、印尼等等,我们就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利用当地的资本市场发债、融资、现金管理、外汇风险管理,以及为它们提供专业顾问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天在做的事。

    问:你到任后立刻加强人民币团队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们在中国开分行,必须做本地业务,不然和当地会失去联系。一旦做当地业务,就离不开人民币的能力。其次,人民币正在走向国际化,地位越来越重要。

    问:如何看待自贸区对你们的价值?

    答: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把握中国将来金融改革的方向和脉搏。从自贸区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实践中新的做法,然后来准备我们自己的业务发展。

    问:你得到的最有智慧的一条建议是什么?

    答:我母亲有一句口头禅:上什么山砍什么柴。对于我来说,就是要学会根据每一家银行的具体情况和市场发展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当年花旗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看到了中国将要到来的大发展,做出了一个前瞻性的战略预测。今天在澳新我们也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十分看好亚太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问:新常态下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今天的澳新如何预判机会?

    答:前不久我们内部谈到了同样的话题。单纯从量来看,中国GDP增量即使是7%,也达到了一个瑞士的经济体量,重要性不言自明。而我们接来下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增速相对慢了,但是走向亚太的节奏却加快了,而澳新的亚太网络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超级区域银行”的战略可以完美配合客户的业务发展。所以,对我们来说,未来新的机会大于挑战。

    问:作为金融机构管理者,你如何建设风险控制能力?

    答:和踢球一样,我最崇尚全攻全守型球队:第一道防线就开始抵挡,给中后场留下了准备的时间。这也是我们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哲学。而作为团队指挥者,我还要确保人尽其才,团队配合。这样的球队和团队才能赢。(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