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巨龙登场

巨龙登场

Scott Cendrowski 2015-05-15
中国的手机生产商几乎在一夜之间统治了国内市场。如今,它们正在摩拳擦掌,极目远眺。

    《财富》(中文版)-- 一加公司纯白色的现代化大厅内气氛紧张。一批批低声交流的宾客在大厅里往来穿梭,两位显然已经快忙不过来的前台接待员在办公桌前飞速地敲打着键盘。当时是周六上午11点。对于深圳市中心的办公楼而言,这样忙碌的景象非比寻常。对一加公司而言,这是常态,这家年轻的电子产品公司期望在成立的第一年就售出100万部智能手机。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40岁的刘作虎和25岁的卡尔·裴(Carl Pei),之前他们曾经在中国著名的手机生产商Oppo供职,Oppo公司与一加只隔了4站地铁。如今这两个人自立门户,他们计划推销一款300美元的手机。此举看似有勇无谋。“卖出3万部手机只能保证不被淘汰。”公司的全球化业务负责人裴说。“卖出5万部算是可以接受。10万部是个梦想。如今,我们正在努力卖出100万部。”

    乍一看,一加公司一夜成名的成功经历似乎非同凡响,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书写了多年的故事的最新进展。尽管中国的人均收入(在经过购买力调整后)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在13.6亿中国人中,却有许多人渴望得到低价格、高技术的手机。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从那以后,中国的手机年均出货量已经翻了一番,达到大约4亿部,这足以让每个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人手一部,同时还有数千万部的富余。

    全球手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三星(Samsung)和苹果公司(Apple)想要统治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的雄心都已经表露无遗。但是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国内公司在争先恐后地满足其需求。“如今你可以看到中国有400个品牌在扩张。”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司的一位董事尼尔·沙(Neil Shah)说。“这就像是一场淘金热。”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统计,在2011年中国最大的10家智能手机生产商中只有两家是中国公司,它们是华为和联想。在2014年,有8家中国公司跻身前十位;余下的两家外国公司分别是三星和苹果。仅仅在3年时间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规模就增加了3倍,而市场领头羊也出现了一次彻底的大洗牌。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统计,如今全球最大的10个智能手机品牌中,有6个是中国品牌,不过其中的多个品牌只在中国的国内市场销售—由此也可以证明中国市场之于世界其他市场的意义。

    现在,中国的行业新秀跃跃欲试,准备开拓国际市场。位于北京的新兴公司小米的市值约为450亿美元,它正在向邻国印度投入资金和人才。位于深圳的中兴公司计划在未来3年内把美国市场的份额翻一番。同样位于深圳的华为远赴柏林,参加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并且在展会上推出了最新的旗舰手机—Ascend Mate7。中国手机生产商的触角几乎伸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并且做好了推销的准备。

    “中国是全球重要市场之一,但是海外营业额在智能手机营业总额中的占比将超过70%。”中兴公司的手机战略负责人吕钱浩在援引整个行业的预计值时指出。“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这一幕我们似曾相识。20世纪70年代,日本迅速实现工业化,其公司的电子产品如潮水般拥向西方市场。起初,来自于索尼(Sony)、松下(Matsushita)、三洋(Sanyo)、夏普(Sharp)等公司的商品还只是在模仿,依靠的是薄利多销,随后开始逐步完善,并且打败了像RCA、通用电气(GE)和Zenith等美国公司的产品。本世纪初,来自于三星、现代(Hyundai)和LG等韩国生产商的产品重走日本先驱的老路:以低价竞争,靠创新领先,最后获利。

    多年来,中国手机生产商一直在诺基亚(Nokia)等公司的照应下过活。自从谷歌公司(Google)在2008年推出安卓系统(Android)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价格低廉的定制化手机操作系统安卓的问世是为了应对苹果公司用以打破现状的iPhone手机,凭借安卓系统,任何精明的电子产品公司都有可能开发出有价值的替代品。中国生产商立即扭转战略,从为其他公司贴牌生产转变为塑造自有品牌。

    如今,我们正在面临消费电子产品的新时代—中国时代,这个时代里涌现出了一代老谋深算的企业家和头脑聪明的工程师,他们的武器是从前辈那里汲取来的经验和教训。诚然,其中的一些公司照搬了西方的点子,有时甚至达到了亦步亦趋的地步。[几乎每个人都学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穿着黑色服装登台。]但是,在大家争相成为下一个90年代的诺基亚(即生产人们买得起的高科技产品的全球化公司)的过程中,许多人都表现出了十足的创新精神。

    位于上海的晨兴创投公司(Morningside Venture Capital)的执行董事刘芹是小米公司的早期投资人,他说:“这也许只是这一波浪潮的开始。”

    魅族是第一家凭借自身实力创建品牌的中国手机制造商。魅族公司设在距离香港不远的绿色海滨城市珠海,公司领导人黄章是一名高中辍学生,他曾经做过工厂工人,人们说他性格内向、喜怒无常。由于没有市场营销预算,黄章在本世纪初利用网络舆论的力量—他经常出现在网络论坛中—创造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MP3播放器。

    苹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iPhone手机4天后,黄章便夸下海口,声称魅族将推出iPhone手机的终结者M8。结果,这款手机与苹果手机实在过于相像,为此魅族公司受到了其灵感来源—苹果公司—的巨大压力,最终不得不让产品下架。但是黄章的公司成功地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支持者,并且最终让中国的智能手机在这个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如今,魅族正在努力拓展国内市场,以便巩固自身地位,为进入亚洲其他市场做准备。尽管公司开发出了许多在中国备受好评的智能手机,但它还是未能跻身中国10大手机品牌排行榜。去年夏天,在位于魅族公司总部的一间拥挤的会议室里,市场营销负责人阿诺德·裴(Arnold Pei)和张佳描绘了一项新战略。阿诺德在一块白色书写板上潦草地写道:

    2013年的状况:

    1. 一部手机;

    2.2,500元(约合400美元);

    3. 利润优先;

    4. 黄章管理下的家族企业。

    2014年的目标:

    1. 四部手机;

    2.售价1,000~3,000元(约合160~480美元);

    3.市场份额优先;

    4.聘用大量人才;

    5.从硬件公司转型为移动互联网公司。

    魅族公司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把关注的焦点从利润转向市场份额。“问题在于,我们的手机非常棒,但是没有人知道我们。”去年秋天魅族公司的一位市场营销顾问在为新款手机MX4举办的一场五光十色的活动现场对我说。这种状况并未持续太久:今年2月,阿里巴巴公司投资5.9亿美元,收购了魅族公司的少数股权,这家电子商务巨头因此在手机市场中有了立足之地,魅族公司进行扩张的机会也变得更大了。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