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两会盘点:治霾科技创新须摆脱政绩逻辑

两会盘点:治霾科技创新须摆脱政绩逻辑

贾鹤鹏 2014-03-17
两会期间,借助科技创新来治理雾霾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抛弃根深蒂固的政绩逻辑。否则,治霾科技创新就很可能重蹈近几年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怪圈。

    像往年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告中,科技继续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之一。由于两会前不久,北京及华北其他地区遭遇了史上最为严重的雾霾,以科技手段促进雾霾的解决自然也成了环保领域投资的一个亮点。据说,中国整个环保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

    说到此处,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以科技创新治理雾霾看起来合情合理,哪里谈得到什么科技创新与雾霾的博弈?

    的确,如果中国的科技创新真如同总理报告中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那现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将会得到极大优化,造成雾霾的重污染排放行为自然也会大为减少。

    但尽管中国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促进发展这样的口号,尽管过去10年来,中国的科技投入逐年高速增长,到2012年中国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数,但以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却似乎未见减速。

    那么,中国科技投入的钱都哪里去了?何以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不论是从总数还是从所占GDP的比例衡量都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时候,中国民众享受不到这些国家的人民能够享受到的碧水蓝天?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让所有欧洲国家望尘莫及,虽然中国投资者和游客已经遍布众多发达国家,但客观地讲,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还无法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

    两会前不久以及在两会期间发生的一些消息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回答钱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就在两会前不久,近几年的科技创新明星华锐风电爆出2013年可能巨亏数十亿元。华锐风电的亏损并非偶然,另一家新能源的明星企业天威保变预计2013年可能巨亏52亿元,成为A股新的亏损冠军。而此前,曾经缔造了中国首富的无锡尚德、以及从事多晶硅与太阳能面板生产的江西省明星企业赛维太阳能等也陆续爆出巨亏、甚至破产清盘的消息。

    这些一度成为科技创新的明星企业都是研发经费投入的大户——不论经费是来自政府还是企业自投(实际上,企业自投研发经费的一部分也变相来自于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条件)。

    也许人们会说,中国新能源行业遭到的重创是因为受到了世界、特别是欧洲市场不景气的拖累。这话不假,但问题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这些科技明星企业的大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让它们丧失了捕捉市场信号的敏感。而在新能源热潮燃遍神州大地之时,政府支持这些企业,不但不会受到扭曲市场的指责,还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为自己打造靓丽的政绩。

    而雾霾的大面积肆虐,也与地方政府为自己打造政绩或者完成经济发展的任务分不开。有人统计,河北省一个省的钢产量比欧盟28个国家的总和还多。业内人士称,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本不可能发展钢铁工业。可以说,塑造创新政绩和催生钢铁等重污染行业遍地开花都与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紧密相关。

    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的治霾创新继续由政府驱动和支持为主,特别是由地方政府驱动,那么政绩逻辑也将继续主导这个领域,正像它曾经主导高排放行业和新能源行业一样。实际上,尽管新能源行业促进低碳发展,但新能源材料的制造业既不低碳,恐怕也没少贡献雾霾。

    果真如此,“致霾”和“治霾”对于部分地方政府来说只是它们交替使用的左右手而已。(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