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乔布斯的传记缘何热销?

乔布斯的传记缘何热销?

李骁轶 2011-11-10
倒不如把购书的行为,看成是购买自己缺失的某种东西的行为。就像购房是购买安全感、自尊和停留的稳定性,购置服装是购买理想中的人物形象、生活方式。

    一周前的中午,我在中环的咖啡厅跟朋友吃简餐,隔壁桌西装笔挺的银行家手捧《乔布斯传》。下午我去旺角的二楼书店,不时有人气喘吁吁的进来,问老板《乔布斯传》到货了没有。晚上我去朋友家做客,他兴致勃勃的拿起书架上的《乔布斯传》英文版告诉我,中文版的翻译还是有几个小瑕疵。就连在地铁里、巴士上,我身旁带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们,也倚着车门手举厚厚的《乔布斯传》,读得津津有味。

    这幅景象,好像“全城热恋”,对象却不是漂亮的Angelababy,而是个满脸黑白胡子碴儿、一生只有一套黑衣服的大叔。不过你倒可以反驳,或许我看见的只是个案,因为香港地铁里读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这我承认,但是我分明看见,车厢里其余的人,都在玩iphone。

    乔布斯这个天才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苹果的一分一毫,反倒持续给滚烫的苹果和通信艺术化、开放化的理念加温,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科技、通讯、娱乐领域的天才。

    其实,升温和高涨的,还有出版商和大众对偶像的膜拜情绪:《乔布斯的16堂创新课》、《乔布斯给年轻人的62个人生忠告》、《苹果教父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传》、《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乔布斯改变世界的秘密》……借着入土为安的机会,崇拜也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不过,若是说iphone和ipad的风靡,是归因于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品牌,比如说设计的无可替代、平台上应用程序的丰富、苹果自身的品牌效应等,这倒也可以理解,但是一个人的离开,可以让他的传记在短短一个月内,雨后春笋般出现将近10个不同的版本,讲述那段人生经历和启示吗?

    难道传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绝密内容?难道书籍给我们提供了超级权威的观点?难道这些书是揭示成功之路的宝典?

    或许以上皆非,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太需要乔布斯,我们太缺少乔布斯。所以,倒不如把购书的行为,看成是购买自己缺失的某种东西的行为。就像购房是购买安全感、自尊和停留的稳定性,购置服装是购买理想中的人物形象、生活方式,购买奢侈品是购买身份、特权和格调一样。

    在拥有乔布斯的世界里,人们看到自己缺少的是“有价值的逆反”,“疯狂的完美主义”和“老生常谈的成功学”。后两者是属于全民永远都缺失的东西,所以按照流行文化研究的观点,只要制造,消费者便不会嫌造的多。

    但是第一点,“逆反”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乔布斯的创新并非“为了逆反而逆反”,不是说你选择了大,我就非要赌气选择小,他不从他所唾弃的事物的反面出发,而是提供了一种跳出原本格局的、全新的逆反,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带来了超越事物原本层面的价值。比如说,当人们厌倦大键盘操作的时候,有人发明了小键盘,可是,苹果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鼠标。

    这就如同,当年,乔布斯若不允许微软使用自己的图形界面技术,那人们将会很长时间活在“背DOS命令”的时代里走不出来;今天,人们都钻营图像化呈现的好处,iphone却开发起语音化的表达。在强调个性独立的今天,“反对的声音”变成常态,所以“逆反”也分段位,在全民“逆反”的时代,“逆反”越是多、越是丰沛,则人们对乔布斯“有价值的逆反”才越感到饥渴。

    其实,对于乔布斯传记的热销,我们应该保持一份冷静,想想看,这是乔布斯真正制造的价值,还是这个社会正在缺失某种价值的反映。“羊群效应”的短期旋风过后,会有多少散发着墨香、当初求之不得的乔布斯传记,最终化为冰冷的纸浆?

    另一方面,究竟《乔布斯传》能否成为名人传记中的iphone,弥久不衰、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依旧能保持价值呢?

    想知道答案,不必询问上帝,我们或许问Siri就行了。

    (注:Siri是iphone4S智能系统虚拟出来的,可实现人机对话的手机机器人)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