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为什么外国信用卡难以在中国流行

为什么外国信用卡难以在中国流行

Nin-Hai Tseng 2011-02-16
美国运通、万事达(MasterCard)和维萨(Visa)等正在努力打入中国市场。不过他们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文化差异。

    由于欧洲和美国的消费者都债台高筑,因此许多大型美国公司都纷纷涌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以寻找下一个大客户。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中国这条东亚巨龙在去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还有13亿人口。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

    美国企业不仅仅想在中国销售商品,他们也想设法促进中国人的消费。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全民储蓄的国家,而现在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万事达(MasterCard)和维萨(Visa)等电子支付服务企业正在努力打入这样一个市场。不过他们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美国的贸易官员和这些大型信用卡公司都表示,这个行业现在正被一家中国公司垄断着,不过他们仍然要尽力一搏,不会轻易放弃。

    美国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提起了诉讼。美国认为中国的信用卡业存在贸易壁垒,歧视那些想要进入中国电子支付市场的美国信用卡和借记卡公司。上周五,美国贸易官员请求世贸组织建立一个争端解决小组。此前美国贸易官员已经就此问题与世贸组织进行过磋商,但是未能解决争端。

    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Ron Kirk)在上周五的声明中表示:“四年多以前,中国就承诺过开放市场。如果中国开放了市场,美国的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们就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中国的支付卡体系也会更加高效,这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去年维萨、美国运通和万事达三家公司找到了美国贸易官员,表示他们正在被排挤出中国市场,于是美国贸易署在去年九月向世贸组织进行了投诉。

    不过,中国是个消费者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借贷和支出的国度,那么美国为了打入中国信用卡市场而大动干戈是否值得?当然,这起诉讼有助于使中国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促进公平贸易。

借贷的文化差异

    中国银联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电子支付网络。中国央行在2002年成立了中国银联,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银行卡网络,它有近200个成员单位,促进了银行卡的跨行和跨国使用。为了使银联执卡人可以进行跨国取款,中国银联与花旗银行(Citibank)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等外国机构进行了合作。不过在中国国内,银联却垄断了定价和服务,这让外国信用卡发行商又妒又怒。中国不允许外国机构发行人民币银行卡,也不允许外国机构建立用于银行卡支持或交易处理的网络。

    不过中国的信用卡使用率已经出现激增。自2005年以来,信用卡的发行量一路暴涨。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数据,中国的信用卡账户在2004年只有1100万个,到2008年已经达到了1.24亿个。在2009年4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42%的城市消费者表示自己拥有信用卡。

    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卡业务一定是有利可图的。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储蓄性国家。中国家庭会储蓄大约25%的可支配收入,这个比例是美国储蓄率的6倍,日本的3倍——而就连日本也算一个相对节俭的国家了。在购买高价商品的时候,许多消费者喜欢动用储蓄的资金,甚至去找亲戚借钱,也不愿使用信用卡购买。他们也不喜欢透支,根据麦肯锡国际研究院的调查,在所有的交易中,只有6%是利用信用卡完成的,而未偿信用卡透支额占GDP的比重更是不到0.1%。

    外国机构完全可以尝试打入中国市场。不过在短期内,如果他们想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分一杯羹,那么他们还需面对一些比中国银联大得多的拦路虎。

    Sanford C. Bernstein & Co.2公司派驻香港的高级证券分析师麦克•维尔纳指出,即便信用卡和借记卡公司与中国本土商业银行达成了合作,他们也不会从这种合作中得到多少利润。因为手续费相对较低,而银行卡公司短期内很难说服中国本土银行提高费率,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量使用现金的国家。

    维尔纳还指出,大多数中国持卡人不会成月成月地透支,使得利息费用更加没什么油水。尽管持有银行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不过大多数人对贷款消费还抱着又爱又恨的心理。

    1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都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就连最高级的政府官员都承认,仅靠巨大的贸易盈余是无法承载经济发展的。现在政府已经开始重点在教育、医疗和其它社保网络上进行更多的支出(虽然这个过程很缓慢),以使人民更加放心地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因此,尽管有些分析人士可能持不同意见,但信用卡并不是刺激消费的关键因素。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国家庭已经坐拥大量的现金——中国的家庭存款总额已经达到30.8万亿人民币,几乎相当于GDP的四分之三。

    “如果中国家庭去年消费了这笔钱的十分之一的话,它会使家庭消费增加五分之一,而且会使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7%。过去10年里,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出现了下降 ,但如果上面的假设成真,降幅的大部分都会得到抵消。”

    此外,中国家庭已经拥有了许多获得贷款的渠道。拉迪指出,到2010年末,家庭借贷的未偿贷款已经攀升到了GDP的30%,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0%左右。

    “与其他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不管以上述哪种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信贷额都大大高于其他国家。”拉迪说。

    因此,美国运通等外国公司尽可以尝试打入中国市场,不过现在看起来,至少在短期内,中国市场已经十分拥挤了。

    译者:朴成奎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