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Smart:将步土星之后尘?

Smart:将步土星之后尘?

Alex Taylor III 2010-10-18
上周有关Smart汽车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认识到,当汽车厂商偏离了行业通常的做法时,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巨大的风险之下。有时,按常理出牌才是明智之举。

    由于Smart原始两门车型销量直线下滑,该品牌的美国分销商罗杰•潘斯克与日产汽车公司(Nissan)达成协议,后者将为其生产一种小型汽车,打上Smart的品牌出售。

    无论是Smart汽车本身,还是戴姆勒(Daimler)旗下的Smart公司老总扭转该产品销售颓势的速度,都令潘斯克极为不满。上述交易将潘斯克的不满情绪表露无遗。

    回首Smart品牌甫一问世之时,可谓雄心万丈,誓要掀起一场小型车生产的革命。潘斯克此举再次证明,如今Smart离这一目标可是越来越远了。这个品牌愈来愈像是戴姆勒版的土星(Saturn)汽车:必须打破设计者最初为其设定的理念,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Smart是手表厂商斯沃琪(Swatch)公司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海耶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构想。海耶克希望将斯沃琪的生产理念复制到汽车生意中。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与戴姆勒集团达成协议,由后者负责生产汽车,并提供一半的资本。当新车于1998年正式发布时,戴姆勒集团已完全拥有了Smart公司,并一手设计了该款汽车,而海耶克此时已然出局了。

    这款小巧、外形酷似老怀表的汽车一登陆欧洲市场,便立即成了畅销品,特别是在那些司机必须格外小心才能将车“挤”入狭小的停车位的城市。但是,徒有畅销的虚名,公司却颗粒无收。戴姆勒无法抬高汽车定价,因此销售收入不足以弥补所采用的专门的工程技术和小产量而产生的巨额成本,4年间,该公司在Smart这一品牌上损失了50多亿美元。

    慢慢地,Smart公司逐渐失去了独立运营权,并于2006年被戴姆勒公司的母公司接管。而Smart也成了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旗下的乘用车品牌。尽管Smart命运不济,但汽车分销巨头潘斯克却对其情有独钟,并于2008年1月开始在美国分销Smart汽车。

    Smart踏上美国市场第一年,正赶上汽油价格飞涨,这种外形可爱的两座小轿车于是受到了狂热的追捧,第一年的销量达到24,622辆。但随即,人们很快认识到,产于欧洲的Smart汽车不仅价格相对高昂,起步价便高达13,990美元,而且开起来也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好玩,因而失去了当初的热情。Smart车在公路上飘来飘去,而其手自一体变速器一点儿也不好用。

    虽然Smart体型小巧,只有不足9英尺,比Mini还短3英尺,但由于美国人讨厌将车停在人行道上,因此Smart在这一市场并没占到什么便宜。

    Smart体型纤细,却并不那么省油,耗油量为城市33英里每加仑 /公路41英里每加仑。而本田公司(Honda)的飞度(Fit)比Smart要长近4.5英尺,载客4人,耗油量只有城市27英里每加仑/公路33英里每加仑。

    如此一来,Smart可爱小巧的外形便失去了吸引力,其销量也随之直线下落。上个月销量仅为422辆。于是,以富有精明的商业头脑而著称的潘斯克,开始匆忙寻找应对之策。

    他最终在日产公司找到了解决方案。早些时候,日产曾与其法国合作伙伴雷诺汽车公司(Renault)达成协议,将其2013型年(2013 model year)的小型汽车冠以Smart品牌。潘斯克决定不再苦等下去,而是单独与日产达成交易。根据协议,这家日本汽车厂商将基于微型汽车平台,为Smart生产掀背式四门轿车。从现在开始算起,该车型将于1年后投放市场。

    潘斯克将投资2,500多万美元,用于改装日产汽车,使其看起来像出自Smart家族。这款车不会为他赚得多少进项,但至少他旗下的经销商可以有另一款Smart产品可卖。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