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全球汽车业新秩序

全球汽车业新秩序

Alex Taylor III 2010-04-15
汽车制造商还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因为其传统市场,比如美国、西欧和日本市场,已经几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萎缩。

    最近有几条消息显示,全球汽车产业正转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第一条消息,是戴姆勒(Daimler)和雷诺-日产(Renault-Nissan)上周决定合作开发小型车和小功率发动机。

    另一条消息是,在2010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在北美市场的销量。

    这两条消息都传达出明确的信息:汽车制造商需要扩大规模,才能摊薄成本,应对由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造成的成本上升。

    而且,汽车制造商还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因为其传统市场,比如美国、西欧和日本市场,已经几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萎缩。

    各种应对之策仍在不断出炉,但迄今为止,很少有策略具有明显的优势。事实上,一些传统的汽车业巨头正暴露出问题。

    丰田(Toyota)一向不喜欢结盟或进行收购,而倾向于实现内部增长。但它对突然加速危机的处理,表明其内部管理能力未能跟上其在全球扩张的步伐。

    现在,丰田必须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其海外分公司,否则或将因公司过于庞大复杂而崩溃。

    本田(Honda)也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愿与其他公司建立任何合作。但是,由于目前尚未就替代燃料的开发达成共识,本田若是单打独干,则可能因自身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市场对多种技术的需求。

    而在欧洲,戴姆勒必须从与克莱斯勒(Chrysler)合并的失败中充分吸取教训,才能使下一次合作更为成功。

    还有规模较小的宝马(BMW),由于未能与戴姆勒结盟,它必须寻找其他合作伙伴,而且,这样的合作既要有助于宝马扩大其规模,又不能降低其品牌形象。或许福特(Ford)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北美汽车业巨头来看,通用汽车的例子已经证明,即使是最宏大的战略,也得从细节上贯彻才行。在过去几十年中,通用汽车曾先后与丰田、菲亚特(Fiat)以及铃木斯巴鲁(Suzuki Subaru)结盟,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光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

    诚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分析师和汽车制造商就开始讨论进行行业整合,以形成若干个超级汽车集团。但是,那些单干的公司,比如宝马和本田,反而欣欣向荣。此外,韩国的汽车业已经崛起;中国也出现了百来家汽车公司;而印度也推出独创的微型汽车(Nanocar),并借此跻身世界舞台。

    五年前谁能想到,路虎(Land Rover)、捷豹(Jaguar)和沃尔沃(Volvo)都将归于亚洲厂商麾下?

    曾经,进入汽车业的门槛似乎高不可攀,但现在看来,只要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入行也没那么难。而随着新晋公司的发展,许多历史悠久的汽车制造商面临重大问题。

    比如说,雷诺-日产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能否一心二用,在同戴姆勒合作的同时,恢复雷诺昔日的强盛?同时经营两家公司,是否会令他不堪重负?

    而菲亚特-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能否同时复兴菲亚特和克莱斯勒?而且他还得管理一家亚洲公司。他能两者兼顾,不被累垮吗?

    标致雪铁龙(Peugeot-Citroen)、斯巴鲁(Subaru)和马自达(Mazda)等中型公司将在多久之后被大型竞争对手吞并?

    总之,在汽车这一行,很难说谁会是赢家。因为尽管这一行资本密集度高,运营也复杂,但局势可能在一夜之间逆转。

    不过,在这种环境下,有一家公司似乎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目前,大众(Volkswagen)具有明显的优势。大众规模较大,业务遍及全球,在南美和中国都运营良好,而且旗下拥有不少优质品牌,例如保时捷(Porsche)、宾利(Bentley)和奥迪(Audi)。

    汽车行业内最难以做到的一点是,公司旗下不同品牌的汽车共用一些零部件,同时又不损害高价品牌的形象,但大众就做到了这一点。而正因为这样,该公司能利用其规模优势,取得最佳效果。有谁留意到宾利用了奥迪的配件,或是奥迪用了大众车的配件?

    大众汽车现在炙手可热,它定下了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并将在美国新开工厂。然而,大众过去曾面临自相矛盾、质量不佳等问题,而且其总部设在工资成本甚高的德国。

    但该公司目前的管理层似乎自有一套解决之道。大众汽车能否持续坚挺,哪家汽车制造商将挑战其霸主地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