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治理”+“运营”的双轮驱动,科创企业的组织管理升级迭代

2024-04-08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一句俗语“大鱼”吃“小鱼”,时过境迁,我们现在处于“BANI”时代,大概率这句话应该变为“快鱼”吃“慢鱼”。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一句商业世界的俗语“大鱼”吃“小鱼”,时过境迁,我们现在处于“BANI”时代,大概率这句话应该变为“快鱼”吃“慢鱼”。记得多年前电影《功夫》也有一句话:“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这句话听起来是对的,但容易令人误解,我理解这个“快”并非是单纯的手脚快,而是身法快,发力快,形成拳法的“快、准、狠”,因为整体协调才能顺畅,这种快跟动作的快不同,是速度加爆发力,整体呈现出的一种巨大的瞬间冲击力。如同一颗很小的石头要是从高空掉下来,那杀伤力也很惊人的。

如何才能在组织管理中实现“快、准、狠”的“身法”管理呢?

首先,建立起你的全局视角。

假如你在下象棋,你关注的是棋子,那么你重点思考的问题是:我下一步应该如何走?最多只能看到两三步;如果你关注的是整个棋局,那你重点思考的问题是:我如何布局来让整个结果(也就是赢)实现?这就是从全局思考的角度来看组织的管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所有的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从制造陶器到登月行动,都有两个基本且互相对立的要求:

第一步,把这个人类活动拆分成不同的任务;

第二步,将各项任务协调整合起来 以便实现最终的目标。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协调整合的工作,比如我们的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我们既然是协调整合工作,那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全局的视角来看问题,也就是你的出发点是整体组织,而非具体的部门、团队或个人,部门、团队和个人只是为了实现你整体运营的方式方法。尤其是科创型的企业,在组织初创阶段和快速迭代的发展阶段,不要拘泥在单点的经营管理问题内,也不要陷在某个相对独立的内部人员管理问题中。

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先学习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对整体考虑清楚了,那么其他的就是如何有效使用管理工具的事了。

其次,选择合适你的组织运转模式。

相对传统且稳定行业的公司,往往将组织建立为一个“正式权力”体系,自上而下地流动,准确地阐明了各岗位地工作分工情況。

随着时代发展,大量管理实践地应用,我们将组织建立为一个由受控流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贯穿核心的工作流,沿着管理层级一路向下并对运营核心施加控制的指令流、对于结果的反馈信息流(管理信息系统)、从两侧输入的员工信息和建议流。此时地组织管理,强调标准化而非直接控制,强调相互调节的协调作用。

基于以上的流程管理组织,我们还在不断的调整适应,完善成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运转方式。如:在一个经营决策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流程中,一线运营对接到一位客户,这位客户向我们提出对产品服务进行修改建议。这个建议会层层反馈, 直到组织内管理团队做出决策, 成立由业务和产品组成的工作小组,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随后,管理层批准建议并付诸实施。最后,一线运营带着新的解决方案回到客户那里。这些需要你能在组织管理的全局维度,落实做到实现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具体管理要求,并不断优化组织的反馈机制和响应效率。

如开篇所说,我们现在处于“BANI”时代,以上的组织管理做到只是基本动作,还需要持续去精进。

亚马逊内部有所谓的“两个披萨团队”,“两个披萨团队”得名的由来,是因为团队的成员很少,只有6-10人,用两个披萨就能喂饱他们。这种组织理论过去一段时间内非常知名,很多媒体曾报道过此事。其实“两个披萨团队”最重要的不是规模,本质上与“自治”和“责任”有关。它相当于为一个团队的损益负责,可以让团队保持专注、负上责任。

在部门性组织中,不同的产品自己就是公司。它们有自己的营销角色,有自己的产品角色,有自己的财务角色。它们可能有一些功能是集中的,比如法律和人力资源,但每个为产品赚钱的团队都处在产品组织中。更重要的是,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损益表。每个部门的表现对所有人都是清晰的,从最高管理者到一线运营,责任直接与损益表相关联。“责任”本身就是为损益负责,例如,我是开发团队的一员,我的职责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迭代,不断提高在线工具的复用,以提升团队的营收,获得更多利润。这样就从基本的工作职责与组织的损益负责相结合,形成了真正的为结果负责。

团队明确了自己的损益负责制,就可以相对自治的执行,将“自治”和“责任”最大化,它们可以寻找创新战略,然后将战略作为内部优先之事对待。一个产品经理,两个技术开发,再配合一个设计师,他们直接向“两个披萨团队”的管理者报告,这类组织模式无论在组织初创阶段,或快速复制增长阶段,都可以保持敏捷和创新。

另外,这类组织模式还便于人才的保有。负责“两个披萨团队”的管理者,相当于一个团队的“CEO“角色。这类“CEO”角色,我们选拔一些年轻具备成长性的储备人才去承担,在小型团队不断实战历练“借事修人”,才有机会成长为组织需要的更高角色,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和人才的持续发展的”同频共进“。

引用《规模理论》的研究内容,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增加一倍时,人均 GDP 和专利创新数将增加大约15%。但普遍情况下当一家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时,每一位员工的创新或公司生产力往往会出现下降趋势。所以,我们如何能够像建造城市一样能持续成长,而不是变为越来越官僚僵化,难以突破的公司体制。

我们需要在组织管理中引入敏捷开发的管理思想。在组织中建立起“双轮驱动“的治理+运营的组织管理模式。

在治理层面,形成明确的“治理决策圈”:核心管理成员根据每天工作所产生的新资讯及经验为基础,来改善决策圈的结构。这种治理决策圈的结果,让成员很清楚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共同实现他们的关联活动和决策策略落实。在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组织,治理决策圈中所举行的治理会议,通常是每个月举行一次;如新建或初创的组织的治理决策圈,成员中许多是第一次接触共治的管理,最好每个月举行两次会议,形成治理决策的氛围和决策习惯。

在运营层面,建立明确的“战术决策圈”:圈子里各类实际业务运营管理成员代表一种有效率、快节奏来进行他们之间的资讯交流,时时让各业务团队或小组成员保持资讯同步,彻底防止任何分化组织发展的障碍,这种战术会议的成果,让他们很清楚了解项目,以及下一次所采取的行动。保持对一线战术决策的“快”,这样的战术会议通常每周举行一次。

“治理决策圈”和“战术决策圈”在组织战略落实、策略调整、整体经营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交叉协同。把组织的战略意图和经营目标可以有效落实,避免偏差。

如果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你有如下感觉:虽然说是变革,但我们做的感觉和过去的没什么不同,那证明你还没真正开始变革。(财富中文网)

作者杨勇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睿德仕创始合伙人,睿德仕咨询首席顾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杜晓蕾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