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药品集采成效显著,为何药企销售费用仍高涨?

2023-08-15
谭浩俊

从2018年开展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纳入333种药品,涉及金额2800多亿元,占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化学和生物药品采购金额的31%。药品集中采购将医院和药品生产厂家拉到一起,通过中间商引线,变成药品生产厂家直接向医院提供药品。无疑对药企和医院都有好处,前者可以降低销售费用,后者可以降低药品价格。为什么药企销售费用仍然那么高?而医院的看病负担也仍然这么重。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据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医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员仲崇明向媒体透露,A股的上市药企,大约一半企业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在50%以上。之前的反腐,很少出现药企“齐刷刷”回应的状态,在遇到舆论热议时,其更多可能是低调应对。

而在今年5月份,国家医疗保障局招采专家组组长、原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所长章明则表示,从2018年开展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纳入333种药品,涉及金额2800多亿元,占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化学和生物药品采购金额的31%;叠加地方联盟集采,药品集采累计降低费用负担超过4000亿元,八批国家集采平均降幅超50%,其中4+7试点后的试点扩围集采降幅高达59%。

与此相适应, 140家上市药企2020年年报显示,近70%企业销售费用率下降。记者梳理WIND证监会医药制造指数成分中179家企业2022年年报数据亦发现,其平均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的28.38%逐年下降到2022年的24.78%。

三组数据,两个问题。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以来,取得的成效是非常大的。不仅药品费用负担下降幅度很大,金额高达4000亿元,而且药企销售费用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药企的销售费用率仍然居高不下,一半药企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都在50%以上,即便药品集采后销售费用率下降了3.6%,仍然高达24.78%。也就是说,100亿的营业收入,销售费用就接近25亿元。

既然药品集中采购是将医院和药品生产厂家拉到一起,由通过中间商引线,变成药品生产厂家直接向医院提供药品。无疑对药企和医院都有好处,前者可以降低销售费用,后者可以降低药品价格。为什么药企销售费用仍然那么高?而医院的看病负担也仍然这么重。药品集中采购节省的销售费用,都花到哪里去了,药品降低价格后节约的看病成本又去了哪里?药品集中采购的意义在哪里,是不是照样通过其他渠道摊到了患者身上,譬如医生在开药时,药品集中采购的药不用,而要求患者用其他品种的药,导致药品集中采购变成花架子。如此,就必须好好审查、好好摸清药企销售费用的去向了。

只要药品从生产者到患者之间还存在着中间商、医药代表,药品就不可能按照没有销售费用,或低销售费用运行,而是继续着高销售费用、高药价的格局。对患者来说,就仍然需要为高药价买单,药品集中采购的作用,就不能真正传导到患者身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仍将困扰着广大居民。

不错,进入药品集中采购名录的药品,价格确实下来了,而没有进入到药品集中采购名录的同类药品,则仍然可能通过其他渠道,特别是高额销售费用进入到医院,与药品集中采购名录中的同类药品“竞争”,甚至会出现院长、医生帮助未进入药品集中采购名录的企业说话,以“质量好”等名义向患者推荐使用价格更高的药品。这种现象,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也被坑过。

如此,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漏洞,也就被有的药企盯得死死的,也用得活活的。除非卫生健康部门明确规定,一旦医院通过药品集中采购确定了需要使用、需要配备的药品和厂家,就只允许使用经过药品集中采购的药,而不允许使用其他厂家的药。那么,就会让更多药企加入到药品集中采购行列中来,而不是游离在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之外,继续通过药品销售费用公关医院和医生。

这也意味着,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确实可以为患者减轻看病负担,4000亿元的降负,也充分体现了药品集中采购的作用。但是,药企销售费用仍然居高不下的现实又告诉我们,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状况依然严重,药品集中采购并没有有效拉近药企与医院之间的距离,300万医药代表仍在药企与医院之间穿行。而只要有医药代表穿行,药企的销售费用就下不来,居民的看病负担也就下不来,医药腐败问题也下不来。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不能只满足于降低了多少药品负担,而要看拉近了多少药企与医院之间的距离。药企与医院之间的距离越近,中间费用就越少,药品价格才能真正降下来,居民的看病负担也才能真正降下来。否则,就是此消彼长。(财富中文网)

作者谭俊浩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杜晓蕾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