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组织的“三重境界”

2023-03-17

无论工作是否付薪(家庭主妇属于无薪工作),也无论组织的属性(包括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家庭等)、大小、所处地域和行业,人都需要在其中做工,人和组织形成某种关系。以企业为例。以往对于企业的划分,基本以规模、行业、能力(如盈利能力、科技能力、市场地位)等划分,如跨国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我认为,未来还有一种分类方式,能反映了企业的三个发展阶段,或称“三重境界”。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无论工作是否付薪(家庭主妇属于无薪工作),也无论组织的属性(包括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家庭等)、大小、所处地域和行业,人都需要在其中做工,人和组织形成某种关系。

以企业为例。以往对于企业的划分,基本以规模、行业、能力(如盈利能力、科技能力、市场地位)等划分,如跨国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我认为,未来还有一种分类方式,能反映了企业的三个发展阶段,或称“三重境界”。

一、初级阶段:关注人的身体健康

这个阶段的企业,主要关注、借助、维护员工的身体或体力。无论是创造利润,还是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和职业安全,主要是需要保障员工身体有条件完成工作。

随着《劳动法》的普及、童工的禁止、孕妇的法定假期,工作时间的要求等,企业逐渐或被动、或主动地为员工提供饮食、住宿、运动、保健等福利。Google等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冥想空间,已到了关注心理健康的程度。富士康给每个工人每天吃一个鸡蛋,虽可保障基本营养需求,但十几年前深圳厂区的连续“十三跳”(自杀),可见心理健康的糟糕程度。如今很多企业仍是“996”,可见还未足够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

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是在用员工的青春、体力换得企业利润和个人报酬。为确保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呵护员工的健康,并在此方面有所投入。

保障、呵护员工的基本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是企业必须做到的,因此,我们称之为“Body-care(关注身体)”阶段,或“体力”阶段,即关注员工身体健康的阶段。这是企业的初级阶段,或第一重境界。正如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种层次需求,对员工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满足,也属于企业的初级阶段。

像Google、华为食堂办得像宾馆餐厅;星巴克给临时工也买医疗保险;胖东来超市节假日关店休息、每年30天假期、不允许员工加班;万科“运动员有限公司”,领导者带头马拉松;华大为员工提供癌症等基因相关疾病检测、全身血管的MRI核磁共振检测等,这些都超出了法律要求和业内通行做法,员工就能够感受到组织额外的关怀和爱,会引以为豪,传为佳话。

相反,如果连初级阶段都不能满足,甚至对员工造成身心的损害,那就突破了底线,无论企业多赚钱,财富500强排名多靠前,企业家身价多高,也无论有多少专利、高科技,仍属于低层次的企业,因为这样企业只是将人当作工具、机器。

二、中级阶段:关注人的知识增长

激烈的竞争,让企业发展离不开“知识工作者”,这个概念早于1959年德鲁克就在《明天的里程碑》中提出。过去几十年以来,越来越多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发展。各国各地纷纷引进培育拥有专利和高新技术的企业,重视企业的研发投入,创办企业内部学校等等,都属于这个阶段。

人们发现,人的头脑和知识创造的价值比体力更大,创新创意产业日益崛起。人们意识到:人,不再是只会折损的“工具”,而是可以培养成长的,无论是出于仁义之心,还是出于业务需求,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学习发展。

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其实远不止是学知识、专业技能,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个体心智成长,但不少企业仅将“学习型组织”片面理解为重视学习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组织。

还有不少短视的老板,仍不愿意在员工学习上投入,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因为员工流失率高的话,就白白花了企业的钱。但是,处于行业领先者地位的企业或有较长远眼光的老板,还是会在员工的学习方面加大投入,因为一是别无选择,需要胜任的员工;二是员工不仅看重收入,还看重自己的成长机会,这样的平台对吸引、留住员工更有益处。

处于中级阶段的组织中,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得以重视和培养,相比前面的初级阶段,是个很大的提升。我们称之为“Brain-care(关注脑力)”阶段,或“智力”阶段,即关注员工的聪明、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这个阶段,也必须同时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道理很简单。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1,其余是0,没有身体健康,头脑再聪明也泡汤。

三、高级阶段:关注人的心灵成长

上周《觉醒商业:走出“在商言商”的陷阱》一文中百威勒、全食超市、Patagonia等公司,都很关注员工的心灵成长。国内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比如方太、胖东来超市、苏州固锝等。

他们做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反而变成了手段,而经营企业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包括员工,甚至是客户、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也包括领导者自己。他们在做事过程中,和员工一起修炼,获得物质、精神和灵魂的丰盛。借用方太董事长茅忠群的话,这个过程就是“修身、齐家、治企、利天下”。企业视员工为家人,一起做事即是一起修行。

伟大的企业导人向善,赋人能量。

《共情》一书中,提及百威勒收购(他们更喜欢称之为“收养”)其他公司后, 一人不裁,而用感化、激发善意,同时在百威勒大学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既教授技能,也提升个人领导力。每个人只有领导好自己,才能领导他人。经过学习和实践,被收购公司的员工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不仅很快扭亏为盈,而且家庭关系、社区关系都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员工更幸福了,也更有利他精神和远大志向了。

人有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太茅忠群认为,企业也需要“三观”,即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三观”就像企业家的第一颗纽扣,三观不对,努力白费。确实如此。做企业和做人,道理相通。做企业就是做人,人做好了,企业就做好了。

这个阶段,可称为“Heart-care(关注心灵)”阶段,或“心力”阶段,即关注员工的善良、正直、幸福、利他、使命感,帮助员工成长为“完整的人”(Wholeness),而非身心分裂的“面具”人,或缺乏安全感和好斗的“盔甲”人,或漠视他人的“空心”人。

所谓觉醒商业、美好企业、青色组织,整合领导力、组织进化、领导者的意识进化......等等,都是在关注组织内人的心灵和事业共成长。这样的组织内,学习发展部门的工作,也从主要关注知识、技能、专业的学习,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即更关注员工的领导力发展、人格修炼、心智成长和全人发展(Truely human development)。

而这恰恰是企业最重要的、最直接的慈善:善待员工,引导员工向善,赋能和激发员工的内在能量,培养员工成长,并通过员工向其家庭、社会、客户等产生影响,不断传递真、善、美。

高级阶段,需要包含中级和初级阶段。人的心灵成长,也缺不了身体的保健、才能的发展。如果知识能力的学习损害了身体健康,是得不偿失的。如果缺乏强身健体和智慧的学习,心灵的成长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心灵的成长,就需要在企业文化上下功夫。不关注员工的心灵成长,通过适合的管理方法、机制建设、组织文化来激发员工的善意和使命感,这样的企业最多只能是有知识、没文化,有能力、无理想。

不仅企业,其实家庭、学校、国家......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组织都可划分为这三重境界。想一想,你所带领或身处的组织,属于哪个阶段?怎么才能走向更高阶段?(财富中文网)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