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股港股“乌”云减退,当前应如何配置?

A股港股“乌”云减退,当前应如何配置?

彭伟伟 2022-03-18
随着俄罗斯引发的“乌”云逐渐消退,年初强调的“稳增长”的“风樯动”已加速启动,这两者也将继续成为影响我们中长期判断的核心依据。同时,近期港股、A股的显著大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美博弈之担忧,在2022年内,我们无法预估是否该风险担忧再次重来,我们也无法提前预知无法预测之事件。但不忽视该潜在的风险,当估值重回高位,性价比不再优异之时,“不得贪胜”或是可取之道。

2月下旬以来,俄乌冲突引发大类资产剧烈波动,甚至有如蝴蝶效应般导致中概股、港股和A股接连大跌。但随着国务院牵头出炉相关金融市场乃至实业的稳定政策,市场迎来显著反弹。随着俄罗斯引发的“乌”云逐渐消退,年初强调的“稳增长”的“风樯动”已加速启动,这两者也将继续成为影响我们中长期判断的核心依据。

第一,“乌”云渐退,但重视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谈判迎来一定曙光,我们发现原油、黄金纷纷回落,美股、欧股快速反弹。随着后续冲突的进一步平息,避险情绪有望降温,短期冲击的回归也仍将持续。

但是,尽管“乌”云可能最终消退,但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重要的能源和农产品出口国,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恐将继续维持高位。而该影响显然构成全球通胀问题乃至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同时欧洲的经济前景也将增添阴霾。

具体来看,我们认为,俄乌冲突最终形成的影响在于两点:第一,引发美联储、欧央行压制通胀的货币政策需求,“大水漫灌”不再;第二,全球因此经济受到冲击,欧美的冲击或将大于中国。

因此,全球主要的风险资产的预期回报需要下调,包括中国A股和港股的全年预期回报。

第二,风樯已动,稳增长忧虑不再

在本周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央行未降息、中概股崩盘式下挫之际,市场弥漫极度悲观的情绪。这样的担忧和顾虑我们认为确实存在,第一,在稳增长过程中,仍持续见到各部门各自出台行业收紧举措;第二,资本市场的无序下跌,或将影响中国改革转型的进程,影响我国科技创新领域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发展的路径。

但随着国务院牵头出炉相关举措,我们认为这样的担忧已得以消除。另外,再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拟定的“5.5% GDP目标”,稳增长举措或将超预期。

对于中国A股和港股而言,随着政策底和市场底的明晰,当前可以乐观一些,配置时机或已来临。

再审视一:“稳增长”下股票的配置时机已来临

再审视当下股票类的资产,我们认为有以下核心判断:

(1)“稳增长”驱动股票行情已来临,在历次的稳增长过程中,A股难以出现熊市格局。

(2)方向不变,但降低全年的预期回报。由于俄乌引发的通胀,美联储的加息,全球流动性减弱,打压风险资产表现,也将一定程度制约中国央行的降息空间,一定程度构成全年中国A股和港股的预期回报有所下降,但由于经历显著调整,当下的布局仍将有望获得较优的表现。

再审视二:货币中性偏宽+宽信用,债市需等待右侧机会

由于“稳增长”的持续落地,我们认为对于投资人在固定收益类型的资产选择上,应该关注以下两个核心判断:

第一,央行有望在近期再次降息,无风险利率仍将趋于下行。在本周MLF利率持平的背景下,一度严重打压市场对于央行的降息预期,但随着3月16日各部委的相关政策说明,有望看到在货币政策上更为超前的举措,我们认为近期将有望再次降息。对于目前市场仍现存锁定利率的少部分产品而言,将面临全年收益率逐级回落的可能,此类型资产应早配置,早锁定收益。

第二,债市等待右侧机会,纯债相关投资仍将面临净值波动压力。观察过往“稳增长”的落地以及随后经济的回升,即使存在央行的降息空间,但对于债券而言,一般都存在相关的调整压力,随着近期经济数据的发布,以及多部委的相关政策出炉。我们认为债券或将引来小幅调整,但无需过度悲观,整体调整幅度或将小于2020年。

再审视三:动须相应,不得贪胜

我们今天和大家提出“观市论策”的两个核心依据,也提出了两条基于战术上的再审视建议。但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则是我们提出的第三条再审视建议,基于战略配置以及关注潜在风险的建议。

第一,动须相应,战略配置不能丢!

其实早于年初,我们的年度报告《风樯动,起宏图》已基于“稳增长”和 “二十大”提出全年的战略配置建议,适度增加股票类资产,维持固定收益类资产,善用CTA、对冲等另类资产。

而在3月15日市场最为悲观之际,我们的报告《熬过难熬的日子,花落自有花开日》提出,暴跌不一定是大涨的必要条件,但需要珍惜估值极低的重要配置时刻。则在于警示不必因为短期情绪宣泄而扰动战略配置之路线。

当下,尽管迎来政策的显著升温以及情绪的明显改善,但我们建议,仍需“动须相应”,勿进行“一把梭哈”、“All in”等偏离自身风险偏好之举。

第二,不得贪胜,不要忽视潜在的风险

近期港股、A股的显著大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美博弈之担忧,在2022年内,我们无法预估是否该风险担忧再次重来,我们也无法提前预知无法预测之事件。但不忽视该潜在的风险,当估值重回高位,性价比不再优异之时,“不得贪胜”或是可取之道。(财富中文网)

作者彭伟伟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平安银行首席策略分析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