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股港股连续大跌,但“花落自有花开日”

A股港股连续大跌,但“花落自有花开日”

彭伟伟 2022-03-16
A股30年历史,从几十只股票发展至当前4000多只股票,轮回至今,多次发生过暴跌。我们并非认为暴跌后就一定迎来显著反弹,“暴跌”并非是“大涨”的先决条件。但是,当估值达到历史的极值进行配置,获得较优的收益却往往是大概率之事。

2月以来A股、港股连续大跌,尤其3月15日上证指数跌幅达到4.95%,显然超出市场预料。当前的下跌,也已进入投资人常说的“负反馈”,也即大家更能通俗理解的“情绪上宣泄的批量卖出”。

我们今天也通过一篇简短的文字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短期、长期观点以及合适的配置建议。

1. 此跌为何跌?不讲“武德”的情绪宣泄!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2月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通过随后的股债反应来判断,究竟我们今年一直强调的“稳增长”究竟是否已经发力。在数据公布后,出现的市场反应是,债券全天走弱,而股市在数据公布的半小时内快速上行。

因此,从公布的经济数据而言,以及随后的资产反应,都充分说明,经济1-2月超预期的回暖。因此,大家年初对于股市的判断的“稳增长带来经济向好”的逻辑,并未落空。

但是,随后股市再度大跌,并全天跌幅巨大,其实说明的当前的下跌是已经脱离基本面的下跌,是悲观情绪的宣泄。

2.“负反馈”切断尚未判明,短期大跌的“飞刀”慎接

股市一旦出现忽视基本面的暴涨和暴跌,往往其根源则在于资金在涨跌效应后的追逐,其往往也会放大市场本身应有的涨跌幅度。

在上涨过程中,吸引了更多低风险偏好资金的介入,以及原有资金获利后的加杠杆行为,这个过程往往会无视基本面的利空,市场受资金推动持续上行,百倍市盈率公司频现。

而下跌过程中,则往往先引发衍生品、融资等的先行平仓,随后进一步的赎回引发的资金被动减仓,而这个过程当中,利好消息被无视,资金蜂拥出逃更多在于其资金的特性,而非其看不见基本面。典型例子犹如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2018熊市尾部,在基本面呈现利好,估值足够低的情境下,市场无序下跌。

当下而言,我们已经看到外资的大幅流出,以及多数公司的估值低位,但当前无序的出逃尚未判明,“负反馈”尚未判明是否切断,市场仍可能再次跌破大家的心理预期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抄底”往往变成接手“落下的飞刀”,长期看获利概率极高,但短期却甚为煎熬。从A股过往底部的特征来看,“尖顶圆底”是过往常见的特征,加仓的时间点是极为充足的,并不在那么短短的一两天。

3. 此年像何年,2018?不,更像2019,或是2020缩小版

当前的大跌纷纷引发大家对于2018的担忧,原因在于中美之间的关系再次引发大家的担忧,尤其外资的流出,则进一步加剧这样的担忧。但是,我们觉得以2022年类比2018并不恰当,或许更像2019,或是2020缩小版。

第一,2018年究其根源,下跌源于中国去杠杆引发经济下行以及资金紧张,中美贸易摩擦更多是加剧了当年的下跌幅度。当下而言,和2018年最为巨大的差异在于,当下对于经济的判断,是“稳增长”而非当年的“去杠杆”以及“调结构”。

第二,我们熟知的华为受到美国卡脖子实际上发生在2019年,2019年实际上摩擦之势更甚于2018,但实际上经历了我们产业链的完善,以及经济的“稳增长”,2019在年初的持续下跌后开始走强。当下而言,无论估值水平,宏观背景,均与2019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第三,或是2020年缩小版。2020年疫情初期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在春节后开盘首日A股接近跌停,在随后在政策刺激以及经济修复的背景下,全年不仅弥补该坑,甚至迎来显著的牛市。当前而言,疫情再次影响全国,但程度显然弱于2020,而刺激力度也同样比当时要小一些。

4. 熬过难熬的日子,花落自有花开日

A股30年历史,从几十只股票发展至当前4000多只股票,轮回至今,多次发生过暴跌。我们并非认为暴跌后就一定迎来显著反弹,“暴跌”并非是“大涨”的先决条件。但是,当估值达到历史的极值进行配置,获得较优的收益却往往是大概率之事。

当前,估值再次回落至历史极低位置水平,尽管当前我们还将面临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中美博弈等等外部冲击,市场或仍将反复。但以史为鉴,熬过难熬的日子,我们相信,花落自有花开日。(财富中文网)

作者彭伟伟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平安银行首席策略分析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