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山寨跨越鸿沟
第三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 关注中国:中产的崛起 - 财富中文网
立即打开
关注中国:中产的崛起

关注中国:中产的崛起

赵永升 2013-03-06
编者按:2013财富全球论坛将于6月在中国成都举行,财富中文网自3月起,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前瞻文章,关注中国的消费、科技创新、对外贸易等话题。本期我们将聚焦中国最具消费潜力且不断壮大的的群体:中产阶级。
财富全球论坛前瞻
第二期:山寨跨越鸿沟
第三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政府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法新社对此做了个量化的诠释,如果中国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到2020年中国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2.3万美元,这意味着届时将有7亿中国人步入中产阶级行列。

    事实上,根据中国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做出的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若届时中国的中产阶层达到7亿人,则中产阶层将占中国人口总数的48%以上,换言之,届时中国人有近半将进入“中产”。作为各大跨国公司眼中中国社会最具消费潜力的阶层,中国中产群体的壮大与崛起,正成为引人注目的的一个社会现象。

    让我们先看一下中国“中产”的定义和规模。2006年,世界银行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年收入介于巴西和意大利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人群,即在4000美元至1.7万美元之间。而联合国经合组织2012年最新将“中产阶级”定义为:按不同国家货币的购买力进行折算后平价计算,日均收入为10-100美元的人群阶层;在此定义下,未来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全球将有超过一半的中产阶级人口分布于亚太地区。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的增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支出占全世界的比重也已从10年前的18%提高到现在的30%。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甚至将该变化称作“区域结构的转移”,堪称未来数十年最为重要的世界发展趋势之一。

    这个“区域结构的转移”,在中国表现尤为突出。尽管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对“中产阶级”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经合组织等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定义和看法,也不甚一致,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即中国的中产阶级的确存在,而且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发展。

    从规模来看,联合国人口司按照世界银行设定的中产划分标准,指出在未来20年内,中国全部人口都将成为中产阶级,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诚然,中国人均支出水平还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纵然中国GDP增长出现减速,但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和平均支出能力仍都将继续出现增长。根据麦肯锡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中国2012年的中产阶级支出总和已近1.5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的总消费将是2010年的三倍,仅次于美国,并超过日本。

    随着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在消费支出上,中国新兴中产阶层对生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一个直接的表现是城市富裕家庭愿意花费更高的价格,以获得质量和安全更为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从婴儿奶粉、化妆品、汽车、服装到医疗、旅游、教育……高昂的价格依然挡不住人们对品牌的追捧。各大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绩逐年走高也验证了,中国消费者不但有意愿,而且还有能力购买世界一流商品。

    已有精明的商家注意到了这股趋势。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国制造”有两种:一种是用来出口的“中国制造”产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作为代工品,在贴上国外品牌的标签后价格陡升,转了一圈再回到中国市场出售);还有一种是直接甩给国内消费者的“中国制造”产品。过去,中国消费者往往得到是最差的“中国制造”产品,而质量上乘的产品最终都摆到了国外的货架上。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消费者终于成功地让自己变成了全球需求最旺盛的消费者群体之一。如何“取悦”中国国内消费者,正成为诸多商家的头等任务。

    中产阶层的崛起,以及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要求的提高,有望对“中国制造”、产业升级产生内发的推动作用。快速把握这一趋势,对瞄准国内中高端市场的中国企业、跨国企业都至关重要。

本文作者赵永升为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副会长,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