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如何看待苹果季度业绩?

如何看待苹果季度业绩?

王衍行 2023-02-03
北京时间2月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一财季净营收为1171.5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39.45亿美元相比下降5%,这是该公司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同比下降的情况,并创下了自2016年9月以来最大的季度营收降幅;净利润为299.9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46.30亿美元相比下降13%。

苹果公司业绩逊于预期实属正常。苹果第一财季净利润同比下降13%。周四收盘后,这家消费电子产品巨头发布了iPhone产品销量不及预期的财报。苹果公司iPhone在第一财季的收入从上年同期的716亿美元降至658亿美元,而接受FactSet调查的分析师此前的预期为678亿美元。苹果公司股价周四在盘后交易中下跌了4%。

权威解释。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上季度业绩受到了三个因素影响。

一、强势美元。库克称,如果控制住800个基点的外汇逆风,苹果在大多数市场都会增长。

二、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生产问题。库克称,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在本财季的供应大幅减少,这意味着向客户销售的产品更少。苹果在中国的iPhone装配厂受到了疫情影响,苹果公司在11月份就此事向投资者发出了警告。库克说:“我们在11月6日发布了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并持续到了12月的大部分时间。”不过,库克表示,现在的产量已恢复到苹果满意的水平。

三、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库克表示,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损害了iPhone的销量、Mac的销量以及苹果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销量。iPhone和Mac的销量同比下降。苹果的其他产品类别,包括AirPods等耳机和Apple Watch等可穿戴设备,下滑超过8%。

个人分析。我认为,中国生产问题对苹果公司本财季的影响似乎远超预期,影响了iPhone的供应。苹果在中国的iPhone装配厂受到了疫情影响,苹果公司在去年11月份就此事向投资者发出了警告。例如,权威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iPhone出货量为7230万部,与2021年第四季度的8500万部相比下降14.9%,其中,主要与中国生产问题相关。其它的原因包括疫情和高通胀等因素,导致智能手机需求下滑等。

与众不同。苹果的确有很多过人之处。

一、股价跌幅不大。与最接近的大型科技公司竞争对手相比,苹果的股价依旧表现抢眼。截至本周三,苹果在过去12个月中的跌幅仅为18%,略好于微软的20%跌幅,但远高于Alphabet(26%)、亚马逊(31%)和Meta(52%)、

二、慎重裁员。到目前为止,苹果避免了大规模裁员。去年11月,Meta解雇了1.1万名员工。亚马逊、Alphabet和微软在1月份紧随其后,分别裁员1.8万人、1.2万人和1万人。原因在于,苹果在整个疫情期间并未进行大规模招聘,因此员工增幅较小。相比之下,亚马逊和Meta等公司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员工数量增长了90%以上。库克表示,苹果正在削减成本,招聘速度更慢。与许多竞争对手的科技公司不同,苹果并没有宣布裁员。“我们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很艰难。因此我们正在削减成本。我们正在削减招聘,我们对招聘的人员非常谨慎和慎重。”

三、管理层以身作则。例如,库克将自己的2023年薪水削减40%;四是强大的竞争力。例如,本财季苹果在大中华区市场营收23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58亿美元,下降了7%,不过,从整体来看,iPhone在这一季度表现好于其他品牌。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季度下降15%,iPhone的市场份额为23.7%,在本季度的所有制造商中名列前茅。

未来前景,苹果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亮点,活跃设备大幅度增加。

比如,苹果拥有20亿台活跃设备,包括iPhone、Mac、Apple Watch和其他产品。这比去年1月公布的18亿个活跃设备大幅度增加。库克表示,安装量的增加是因为人们从安卓系统转向iPhone,并首次购买了苹果手表。

服务业务增长。基于苹果庞大的活跃用户,苹果的服务业务稳定增长。期内,苹果公司的服务业务增长了6%,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

支付业务有望飞跃。云服务、包括Apple Pay和Apple Card在内的支付以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克强调,苹果员工正在测试一项“现买现付”功能,该功能将成为服务的一部分。

MR蓄势待发。苹果可能会在今年春天的某个时候,发布人们期待已久的“混合现实”(MR)头显。

苹果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市值达到3万亿美元的公司。这一里程碑是在2022年1月创下的,但随后,科技股遭遇重创。目前,苹果的市值约为2.2万亿美元。

当前,苹果又到了历史上的紧要关头,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在所有人继续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前进之际,这家拥有有史以来最好的产品和服务阵容的公司将走向何方。(财富中文网)

作者王衍行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副秘书长、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杜晓蕾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