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及发展路径

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及发展路径

李锦 2022-08-08
《财富》1995年首次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到现在已有28年,上榜中国企业由最初的3家变成今年的145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作为对比,美国今年共计124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2家。两国加在一起,达269家。今年榜单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企业的营收总和超过美国企业。上榜中国企业的营收占500家企业总营收的31%,而美国企业占总营收的30%,中国首次超过美国。

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及发展路径

——基于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中美企业比较

8月3日,《财富》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依据这份榜单的各项数据,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全球最大企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和世界大公司的竞争趋势、优劣势和潜在差距。

《财富》1995年首次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到现在已有28年,上榜中国企业由最初的3家变成今年的145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作为对比,美国今年共计124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2家。两国加在一起,达269家。今年榜单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企业的营收总和超过美国企业。上榜中国企业的营收占500家企业总营收的31%,而美国企业占总营收的30%,中国首次超过美国。

然而,今年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增长下滑,相比去年增长11家,今年只增加了1家。从近十年的情况看,每年上榜企业的总数增加五六家以上才算正常。只增加1家,表明上榜中国企业的总数新增已经到达顶峰,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变化。稳居榜首虽然毫无疑问,然而量的增长潜力也是有限的。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陶醉于目前企业数量的世界第一。

今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一个阶段的行动纲领提出来,并且把它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联系起来。

从发展质量上看,不少中企离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不小,尤其以利润指标为考察依据,差距更是明显。分析《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可以了解中国大公司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分别在什么地方,有利于明确未来目标与发展路径。

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看差距。

第一个维度,上榜中美企业的对比,差距主要在利润。中国大陆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1%,总资产收益率为1.15%,净资产收益率则为9.5%。三个指标都落后于《财富》世界500强平均水平。与美国公司相比,上榜124家美国公司的三个指标分别为11%、3.21%和21.9%,经营状况明显优于上榜中国企业。我们从利润这一最重要指标比较,中国公司盈利能力与世界500强公司平均水平的差距拉大。中国145家公司上榜公司平均利润约41亿美元,虽然与自身相比有所提升,然而世界500强平均利润同期上升至62亿美元。与上榜美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利润差距更加明显。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上的美国124家企业平均利润高达100.5亿美元,几乎接近中国上榜企业的2.5倍。中国上榜企业利润及其增速远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说速度和规模的增长可以量化,而质量的增长难以量化。这几年,高质量发展的导向鲜明树立。国务院国资委发挥经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构建起以“两利四率”为主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两利”就是利润总额、净利润。“四率”就是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这四个指标,非常清楚,利润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导向。引导企业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侧重追求规模速度转到聚焦提升发展质量上来,努力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

第二个维度,实体经济的差距。上榜中企利润率排前十的公司,除了腾讯、台积公司和华为外,全部是商业银行。今年进入榜单的中国银行共有10家,这10家银行利润占全部上榜中国大陆企业利润总额的41.7%,上榜银行利润占比仍然很高。如果不计算银行所得利润,2021年中国大陆上榜的非银行企业126家平均利润只有26亿美元。作为对比,117家美国非银行企业平均利润近92亿美元,相比去年差距增大,超过中国大陆非银行企业的3.5倍。

第三个维度,国企和民企盈利能力的差距。今年有86家国企上榜,平均营业收入923亿美元,营业利润39.5亿美元,总资产4,153亿美元,净资产508亿美元。与此同时,上榜的50家民企这四个数字分别为614亿美元、44.2亿美元、2,608亿美元和349亿美元。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上榜民企的销售收益率是7.2%,总资产收益率是1.7%,净资产收益率是12.7%。上榜国企的三个指标则分别为4.3%、0.95%和7.8%。显然,上榜民企的经营状况优于国企,盈利能力强于国企。当然,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的国有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非市场因素使得国有企业付出重大代价。而民企中大企业盈利能力强也不代表整个民企盈利能力,民企中两极分化严重,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国企中盈利能力强的也不在少数。譬如中海油从建立起按照全球一流企业的标准和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改革,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全球竞争力。2022年中海油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第65位,当年利润92亿美元,其销售收益率达到7.2%,总资产收益率达到4.3%,净资产收益率达到9.2%。中海油的经营状况优于不少国企和民企,与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等世界著名石油公司的经营水平接近或持平。

第四个维度,中美上榜公司的行业结构差异。通过中美行业结构对比可以发现:中国有19家金属制品上榜企业,平均利润只有11亿美元;美国在该分类下仅有纽柯一家钢铁企业,其利润达到70亿美元。中国有12家建筑工程公司和6家煤炭开采公司,美国在这些类别下均无上榜公司。同时,榜单上的房地产企业均来自中国。但是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一共只有5家,比上年少了3家。相比去年,这些房地产公司平均营业收入有所上升,达到678.8亿美元。但是平均利润下降,减少到28.7亿美元。

从这四个维度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更加清晰的认识,容易建立起一个比较的坐标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加入世贸组织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中国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成长空间。中国企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群体。企业的成长壮大,使得中国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见证了中国企业的这一成长历程。但是通过中国与美国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比较,可以看出中企与世界一流企业比较,科技水平低,发展质量低,盈利能力弱,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陈旧。

分析今年上榜世界500强的中国公司,还可以发现一个鲜明特点:中国的大公司仍然处在扩张阶段,“重组”是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与名次上升的强大动力。

去年中国中化和中国化工分列为151名、161名。2021年5月,两家企业合并,组建为新的中国中化控股,企业规模实力提升明显,位列2022年榜单的31名,跃升一百多位。

近年来,中国宝武在钢铁行业开展了系列并购重组,先后重组了武钢、马钢、八钢、韶钢、重钢、鄂钢、太钢等企业,形成了“钢铁航母编队”。2022年,中国宝武位列44位,较上年提高28位。

2022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39家地方国企入围。山东高速,它由两家省属企业合并而成。蜀道投资由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重组而成。中泰集团前身为新疆烧碱厂,2020年,新疆粮油集团整体划归中泰集团。

这告诉我们一个趋向,在今后一些年,在世界500强中,央企的总数增长基本上是静止状态,主要靠地方国企和民企,而国企主要是省级国企。随着大范围的重组,各省国有企业按主业集中到一个头部企业,按行业分别集中到一个企业去。在今后三年内,这种势头将继续增长。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实现路径

总体看,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中国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我们通过美国企业发展情况看到,全球产业链正在重组,全球企业竞争规则也将重构。未来的中国大公司必然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疫情反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经营面临着各种冲击和诸多挑战。如何逆势而上、破局制胜,是当前很多企业亟待破解、攸关存亡的重要命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球企业发展新趋势,看到我们的企业与美国等全球企业的差距,从而积极应对新的竞争和新的挑战。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不少上榜中国企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时期传统产业。房地产行业、建筑材料、金属制品、矿业、工程建设等行业迅速崛起。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这些行业所属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房地产企业以及上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崛起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因为制造业是工业中最为核心的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在基础产业中,“中国制造”急需升级。比如,工程机械领域,美国上榜3家,虽然中国徐州重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产品越来越好,市场也越来越大,但是相比起美国的CAT(工程机械)、帕卡(重载卡车)和迪尔(农业机械),国内三家仍然没有进入500强。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发展消费产业,提高中国消费贡献。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美国消费类企业有19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光顾的商超、饮料、食品、文娱、个人护理、服装等常见的消费品公司中,没有中国品牌的身影。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经济体,没办法离开消费。美国以科技为代表的高级制造业的确很强,但这并不是美国经济最大的支柱,实际上,美国GDP的70%都是靠居民消费撑起来的。也就是说,三亿美国民众的消费规模约等于整个中国的GDP,而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只有34%。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专注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仍然是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了中美竞争的“主战场”。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无疑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头部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中,有一半都是台资,半导体行业更是只有台积电一棵独苗。而美国,已经到了产业发展的最后阶段:淘汰了基础产业,制造业完全渗透进入了国际市场,高科技产业成为了主要产业。延续去年对ICT公司(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企业)的关注,在这个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美国有19家上榜企业,平均营业收入1,262亿美元,平均利润达到237亿美元。中国有12家ICT企业上榜,平均营业收入787亿美元,利润77亿美元。该类别下美国公司平均利润是中国的三倍;考虑到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掌握着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以及关键技术,并且对中国企业的监管持续加强,中国ICT企业需要持续努力以减小与美国西方国家企业的差距。当中国企业巩固了世界500强的领先地位之时,特别需要看到我国企业的弱点,从而转换思路,更加关注打造“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而不是片面追求企业的规模。要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大培育力度。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抓住国计民生行业,快速做大。强大的基础产业可以保证一个国家不至于陷入空心化,但也意味着整个国家仍然处于粗犷低科技生产的阶段。我们注意,世界四大粮商“ABCD”中,前三家都是美国企业。全球一半以上的粮食交易都掌握在美国人手中。除了规模,“四大粮商”还掌握了从上游育种到下游经销的渠道,可以说是完全控制了全球的粮食市场,还掌握着粮食的定价权——如果中国没有“耕地红线”和战略粮食储备,那之后的日子不可想象。虽然中国的粮食安全有充分的保障,但我们在粮食安全上依旧必须谨慎小心,希望能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入“四大粮商”的圈子之中。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强化盈利能力,增强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是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各项经济指标都要领先。世界一流企业不仅体现在资产、营业收入等规模指标上,而且要体现在效益、潜力等发展质量方面的指标上。我们要看到,由于不少国企是通过主管部门主导合并或重组,而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因而这些企业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是盈利能力以及与盈利水平密切相关的销售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并没有同步提升。上榜的中国国有企业数量大,占所有上榜中国企业数量60%以上。上榜国有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必然会拉大中国企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经营业绩的差距。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动力。在排名位次的变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鞍钢集团,跃升183位,位列第217位。鞍钢集团是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典型。他们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和有效运用,以“三类清单”为抓手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动力,改革红利加速释放。2021年营业收入、经营利润分别首次突破3000亿元、300亿元关口;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29%,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应当继续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着力打造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动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通过混合所有制方式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机制建设,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改出新活力、改出高效率、改出好机制,让一批企业浴火重生,一批企业加速成长。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开拓全球市场。只有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可以扩大规模、分散风险、降低成本、促进增长。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一流企业是国际化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背景下,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大计。 要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推进企业“合规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只有融入全球经济,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规模大,拥有先进的技术、产品等硬实力,而且具有合规管理等软实力。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融入。我们应该像当年加入世贸组织那样,承认并尊重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造成上榜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的原因,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二是缺乏企业软实力,尤其是合规竞争力。一些企业在做大过程中由于违规扩张导致被处罚。例如2018年跌出《财富》世界500强的万达、海航、安邦、华信等四家企业以及近年被监管处罚的阿里巴巴等企业。如果说,过去中国企业强化合规主要是应对国际合规监管。那么,现在中国企业强化合规管理不仅为了遵循国际通行的合规监管要求,而且也为了遵循中国政府的合规监管要求。我们应该遏制企业的“违规扩张”,推进企业“合规发展”。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管理创新上领先,实现治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没有优秀公司治理结构,也许今年上去了,过几年就下来了,甚至要倒闭。为什么国企改革中包括混合所有制,是因为这是国有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条件,因为我们要逐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混改仅仅是股权上的混合是不够的,关键是混改以后有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优秀公司治理结构?混改关键不在于股权的混,而在于后面有一个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方面世界一流企业有很多好的做法。美国杜邦公司在家族式的管理下度过危机把单人决策改为集团式经营的公司。全球都引以为榜样的“精益生产方式”,就是麻省理工的教授总结丰田的管理经验提出的。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有世界知名品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竞争局势日趋复杂、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的特殊时期,打造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最新动向,以品牌卓著统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即夯实国内市场作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地位,尽快扫除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障碍,力争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打造全球产业链主导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工业革命以来的品牌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产品品牌,以产品溢价为主;第二类是平台品牌,以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溢价为主;第三类是生态品牌,以体验溢价为主。企业应在品牌上具有驰名效应,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影响力的品牌,为全球广大用户提供有质量的服务。

麦肯锡在《完善系统对标,推动管理转型,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世界一流企业有三个特征:一是要大,在体量上要有足够规模,在行业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有显著影响;二是要强,在行业内通过不俗业绩来保持领先地位;三是要基业长青,企业要有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的长期性,并在发展中积累长盛不衰的国际声望。也就是说,世界一流企业都具有做大做强做久的共同特征。世界一流企业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标志性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在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地位,能够凭借这些优势对全球发展施加深刻影响。中国企业应该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尊重和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向世界一流的全球型公司学习,与它们合作,同它们竞争,在学习、合作、竞争中,形成数量与质量皆过硬、硬实力和软实力皆强大的世界一流企业。(财富中文网)

作者李锦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企改革学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KZ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