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晚,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3比2逆转战胜韩国女足夺冠。
获得亚洲杯冠军后,中国女足按中国足协之前确认的奖励办法,将获得一笔巨额奖金,其额度将高于中国男足在12强赛获得的奖金,额度很可能突破1000万元人民币。
但在1000万奖金背后的问题是:女足商业化路径不足。这甚至是一个全世界女足面临的挑战。
首先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女足需要一个“可持续的商业系统”?
可拆分为2个问题:第一,女足是否具有商业化的价值?其次,女足除开商业化有没有其他出路?
体育的商业化价值主要就是影响力:影响力由观赏性和参与性两方面构成。与媒体一样,不同运动项目对应的受众群体也不同,比如电竞与钓鱼。大众项目中,足球是全球受众人数最多的。
但不同区域也会出现差异,比如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是橄榄球,印度是板球,中国是羽毛球和乒乓球。不同受众群体自身的价值也不同,比如高尔夫和马术的受众绝对数量不大,但基本都是高净值客户;足球的受众应该是中下游属性。另外,除开运动关联属性外,必须要注意其政治、民族、社会属性也可能产生巨大价值。
体育的商业化价值转化通常为:赛事转播权、赞助、票房、衍生品。虽然随着商业网站和咪咕的兴起,赛事版权费用在逐年上涨,但票房和衍生品基本上很难,中国人的体育消费处于低到几乎看不见的领域。
所以赞助是中国体育商业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但赞助面临的挑战是,相对于男子运动来说,女子项目吸引力不足。中国的女超联赛,现场观众能有500人就已极好,相对于上万观众的中超来说,女超就基本没有影响力,也谈不上商业化的价值。
这样的情况在国际体育中也是极其正常的情况,比如NBA和WNBA差距就极大;足球的欧洲五大联赛都是男子的;虽然男子飞人大战和女子飞人大战都受关注,但商业价值差异依然巨大。网球、高尔夫等等都是如此。
从本质上看,男子的竞技在速度、技巧、力量方面都远胜于女子,所以强对抗性的观赏性赛事中,男子运动比女子运动具有难以逾越的优势。而弱对抗性的,如花样游泳、体操等则正好相反,因为女性的柔美在这些项目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
具体到中国女足国家队的商业化价值而言,基本面整体上相对于男足较弱,但其优异的历史成绩和近期成绩更能够激发民族的和爱国的情绪,因此在其成绩有保障时,就存在较高的商业转化可能。这与女排的情况非常相似。
但同样需要注意到,女足当前的能力水平处在世界二三流,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大赛上的成绩才能真正提升其商业价值。而国际大赛具有周期性,导致国家女足在没有国际比赛的周期中往往无法更好地体现其价值。产品自身的稳定性、持续性、话题性都不太可控。
总结来说,女足的商业化价值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女足联赛的商业化价值:比赛不规律、竞技水平低、自我营销差、媒体传播率低——基本没价值。
女足省市队:运动层面价值低,但不排除有极具影响力的突出运动员带动,或者地方主政官员的个人偏好,或者地方企业主的偏好,都有可能产生政府出资、或者企业主出资的情况。
女足运动员:运动表现+情商+特殊才艺,以及其他综合因素,构成了运动员个人价值。足球是团队型项目,相比篮球来说,个人表现除非极突出,否则较难体现个人能力。运动表现中也包括竞赛中关键性表现。
女足商业化需警惕副作用:男足商业化一度让足协很赚钱,但被资本裹挟进入的过程中泥沙俱下。如果不认真的反思这个过程,而是一味追求女足商业化,可能辛苦的同时,带来的副作用也会像男足那样。(财富中文网)
本文作者Ivanhoe Li为丹鸟传媒|方泽体育|睿泽体育创办人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杨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