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如何潇洒地离开公司
 作者: Thomas A. Stewart    时间: 2000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二十二期>>管理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在担任联信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最后一年里,拉里•博西迪证明了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不但能够高明地管理公司,也能够同样高明地离开公司。

    作者: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 A. Stewart)

    拉里•博西迪(Larry Bossidy)是在 1991 年 6 月 27 日被任命为联信公司(AlliedSignal)首席执行官的。他腾出了他在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的衣物柜──此前他是通用电气资本公司(GE Capital)的副董事长兼总裁,在度过了一个长周末后,便于 7 月 1 日走马上任了。假如你在这项任命宣布前一天拥有联信公司的股票,那么当时的一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十美元,但前提是你用股票的红利作了追加投资。这相当于大约 30% 的复合年增长率,而这一增长并不是在这十年中发展神速的高科技部门中实现的,而是通过制造汽车部件、航空航天设备及特殊化学品取得的。

    64 岁的博西迪已于今年 3 月底退休。不管以何种尺度来衡量,他都作出了丰功伟绩。他刚上任时,联信公司的股本收益率是 10.5%,而如今已接近 28%;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比率从资本额的 44% 下降到了 30%。以复利计算的自由现金流量年增加率为 44%。营业利润增加了两倍──其中大约一半直接来自对现有业务的开源节流。

    然而,博西迪的事业生涯已经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只能离公司而去。几个星期后,联信公司将与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合并,58 岁的霍尼韦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邦西格诺(Michael Bonsignore)将掌管合并后的新企业。新公司将沿用“霍尼韦尔”这个名字,不过新公司的总部将设在联信公司以前的总部内。当合并事宜在获得政府监管部门批准(并且可能还要剥离掉某些重复的航空电子业务)后正式生效时,博西迪有几个月将担当他与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共事时的那种角色:企业中最有才干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他还将就企业领导人如何传递指挥棒为他人树立起榜样。

    一个秋日的午后,博西迪背靠在椅子上,眼前是新泽西州莫里斯敦联信公司的总部大院。他谈起自己眼下正在做的事情:“问题是,其一,我怎样能使这个人取得成功?其二,我怎样为他让路?”难就难在要确保这两件事情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因为“博西迪”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了“退缩”的反义词。一直到这两家公司合并为止,博西迪还有一家大公司需要管理;在合并之后,他要负责两家公司的整合,而邦西格诺则把精力集中在霍尼韦尔公司的未来上。用博西迪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小心翼翼地“使公司保持活力”,同时注意不要让他自己的强悍个性和意志妨碍别人的工作。

    自从去年 6 月份传出合并计划以来,有关小组一直在筹划两公司的整合事宜。博西迪说,尽管这两家公司都是大型企业,销售额加起来达到 250 亿美元,一旦两家公司达成合并协议,在差不多三个月之后,新公司的管理便要“迅速地步入正规,并使你忘记以前的事情”。整合计划的许多内容都是些标准的东西:制订有关节约开支和控制员工人数的严格的总体目标、安排各种小组对财务和信息系统之类的职能进行整合、确定削减过剩生产能力的办法、筹划如何合并薪酬制度,等等。博西迪说:“我们的任务是制订目标和挑选这些小组的负责人,而他们的任务是为我们提供资料、确定新的企业编制并安排好这些岗位的人选。”

    危险在于:把两家公司合并起来的任务可能会使当事者变得只关心后院、即公司内部的事务,过分地重视公司内部的人事安排,以至于没有人去照顾客户。企业的出色运作事关重大──博西迪的整个事业生涯证明了这一点,然而作为公司整合工作的主管,他的职责是面向未来。当时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三个问题上。其中一个是企业文化,确切地说是如何回避企业文化。他解释道:“我对邦西格诺说,我们不要谈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管理公司所采用的方式及工作成绩的结果。”

    博西迪并没有停留在夸夸其谈上,他与邦西格诺一起制订新公司的价值准则和业绩目标──它们是企业文化之花的根源所在。除了显而易见的企业运作上的协作(实际上就是如何节约开支)之外,他们俩一致认为,两家公司各自都有长处可以提供给对方借鉴。联信公司有一套“六个西格玛”质量控制法,它使公司能够极其高效地运转;而霍尼韦尔公司则对处理与客户的关系较为在行。因此,博西迪负责监督不同小组之间的取长补短。他并不是到处转悠着看这些转移过程是否生效,但这些过程却包含着那种可以创造企业文化的首创精神。“从日常业务的角度而言,住宅建设监理(霍尼韦尔公司的业务之一)与特殊化学品(联信公司的业务之一)没有多大关系,”博西迪断言道,“但是不管在哪家公司里,都可以应用到六个西格玛质量控制法。”

    博西迪的第二个挑战是帮助判断在一个规模扩大的公司里,由于首席执行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照看,战略业务单位头头们是否能够独当一面。“在我们原来的公司中,”他说,“迈克和我都直接控制着这些战略业务单位的头头。这种情况将会发生变化。那么我们有没有充分独立、充分自信、经验丰富、并且十分能干的人员呢?”现在已经不是可以亡羊补牢的时候了;如果用人不当的话,就会危及整个兼并。

    第三项任务是花时间起动新的项目,而不是结束旧的项目。他说:“人们也许会认为我会得过且过,或者觉得他们可以等着我离开公司。`为什么要去和拉里谈这件事情呢?他在 4 月份就会离开公司了。'”这样的想法会带来麻烦。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不可能让公司起飞的。保持影响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到一个有份量的新创意,然后全力以赴予以推动。在博西迪看来,这是即将离任的领导人可以采取的最佳做法(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有没有思想准备,迟早都会离开现在的岗位,是吗?)。对于联信公司来说,这种创意曾经是电子商务,但也可能是其他许多东西。博西迪说,它必须是大手笔;它必须涉及公司的全局,正因为如此,公司正在与别的公司进行合并;它应当可以给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且即将离任的领导人还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在这件事情中”。这也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某种起动缓慢的东西──就像六个西格玛质量控制法──是建设新的霍尼韦尔公司的重要途径,但是你还需要有一招范围和影响更为明确、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迅速看到财务结果的“杀手”。“这应该是某种利害关系很明确的东西,”博西迪说。十年前企业自愿选择的挑战也许是进行工程技术改造,而十年后企业选择的挑战将会是别的东西。

    电子商务的计划使企业保持了高度的活力,使博西迪保持了高度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给了邦西格诺充分的余地来发号施令。据邦西格诺说,在兼并协议达成时,博西迪曾提出在 4 月 1 日离开公司。“我说这将会是对他的才能的极大浪费,”邦西格诺说,“他对权力平衡和权力转移所持的态度始终如一;如果某项决定应由新的首席执行官作出,他会这样说。如果不是,他就作出决定。”在解释他自己的收信信箱与邦西格诺的收信信箱有什么差别时,博西迪是这样说的:“迈克掌管公司,我则在公司里四处转悠。我将每天为了公司的成长和生产力而工作,直到我离开为止。即便是我留在公司的最后一个小时,我仍会抓住某个战略业务单位的头头,质问他,`你这个狗娘养的,为什么没有干好那些事情?'”

    博西迪和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时是密友兼搭档,在商业史上他们也是命运相似的伙伴。他们在一年时间内相继退休将标志着一代首席执行官的离去,这一代首席执行官在 80 和 90 年代遭遇到了非同寻常的挑战: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美国竞争力危机。许多人没有获得成功;《财富》杂志英文版 1999 年 6 月 21 日一期的封面上刊出了这些人的照片,并以一篇题为《首席执行官缘何失败》(Why CEOs Fail)的文章对他们作了报道。与韦尔奇一样,博西迪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正期待着离开联信公司后的新生活,然而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决不愿回首往事。他手下的人准备了一本颂扬他功绩的小册子,名字是《拉里•博西迪的岁月:创造一个一流的公司》(The Larry Bossidy Years: Creating a Premier Company),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介绍、数字和回忆文章。这本小册子既使他感到高兴,也使他感到厌烦。小册子使他感到十分高兴,以至于他希望送给来访者一本。小册子也使他感到十分厌烦,以至于他想不起自己究竟把它放在哪里了,而当他发现自己一直坐在小册子上面时,他说:“这代表了我对它的看法。”

    译者:曹卫国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