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给Kimi加油”,人工智能到了收费时刻?

杨安琪
2024-05-24

一面融资,一面求“打赏”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最近关于中国最火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有两条新闻:首先,根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这家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元。新的投资者包括腾讯。如果投资成功,月之暗面将成为估值超过200亿元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其次,这家大模型公司正在开启打赏收费模式。

用户在其Kimi产品的对话框中如果输入“给Kimi加油”,则可以用打赏方式给Kimi付费,最小付费额度为5.2元,最高为399元。

当然,这项收费内容并非强制性,用户如果付费,将获得在高峰时期优先使用Kimi的权益。

可以看到,月之暗面的收费模式并不明显,甚至普通用户很难想起输入那句“给Kimi加油”的指令。

无论融资或者打赏,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大模型产品需要更多资金。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极其烧钱。有消息称,2019年微软开始投资OpenAI,四年时间共计注资130亿美元。与此同时,OpenAI给微软也带来了巨大收益,比如在ChatGPT发布后,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另外也让微软在与谷歌以及亚马逊AWS的竞争中取得了领先优势。

回到商业的本质,企业的任何一项科技成果都需要转化成让用户付费的产品,ChatGPT也是这么做的。

在最初的阶段,ChatGPT可以完全免费使用,这一举动被认为引爆了市场。但从2023年2月开始,ChatGPT就推出付费订阅计划ChatGPT Plus,每月20美元起,付费用户可以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长的上下文长度等额外服务。

对于中国的大模型公司而言,收费并不容易。“你的产品起码要领先其他人半年的时间,才可能收费。”一位月之暗面的早期投资人表示。在他看来,免费依旧是大模型的主流,因为当你的产品没有好到“必须使用”的时候,中国用户很容易流失到免费产品上。“百度、阿里巴巴的免费产品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它们有足够的钱可以烧。”他说。

在《财富》对话的众多大模型创业者看来,算力成本是所有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司面前的挑战。有分析称,目前计算资源的需求量是供应量的十倍之多,这使得获取算力资源成为人工智能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许多人工智能公司在算力资源上的开支超过了其筹集资本的80%。

这也解释了为何月之暗面这样的明星公司一边继续融资,一边开启了打赏模式。

中国经历了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则正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免费模式成为理所应当的主流。20年前,如果一家互联网不免费,则很难生存下去,数以亿计的中国用户并没有养成付费习惯。

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随着网上支付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诸如腾讯音乐和爱奇艺等内容公司开始首先向会员收费,并且现在会员付费已经成为爱奇艺的首要收入来源,这也说明,中国用户也逐渐认可了用户付费模式,利好当下的人工智能。

有两种观点: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其应用需要考虑社会责任和公平性问题,为用户提供基础免费服务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同时,为了确保人工智能的长期可持续性,合理的收费也是必要的。这些都是摆在全球人工智能公司面前的普遍问题,寻找答案也尚需时日。(财富中文网)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