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斌斌有理

张大路买理财

张  斌 2014年02月21日

张斌,中国社会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访问学者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与发展战略部经济事务官员。他的微博是:http://weibo.com/u/3056021773
为什么金融机构慷慨起来了,愿意给储户付更高的利息?

    一夜之间,各种理财产品广告铺天盖地,张大路每天都会收到推销理财产品的电话广告。周末,张大路带孩子在角色扮演的游乐场玩,孩子在玩医生看护病人的游戏,张大路在边上等,期间居然有一位女士拿着厚厚的资料,推销一款普惠金融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10%。张大路听了半天也没明白什么是普惠金融,什么是P2P贷款。他只记得那位女士说原来在PE干,现在转行干这个了,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她现在做的业务。

    张大路虽然是高级公务员,但挣钱不多,太冒险的事不敢碰。看着周围同事朋友都买了理财产品,利息远远高过了银行存款,张大路最终还是买了。他买的是南极国最大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合同上没说保本,但是他相信这家银行不会出事。张大路的年轻同事们最近给他推荐了余额宝,好处是利息不错,而且钱可以随用随取,张大路心动了。还没等张大路把钱转存到余额宝,和余额宝差不多的其他各种宝也出来了,利息比余额宝还要高些,张大路不知道把钱转存到哪家才好。

    张大路很好奇。为什么金融机构慷慨起来了,愿意给储户付更高的利息?这么多的利息,钱究竟从谁的腰包里来?高息背后,会不会有什么风险?以后存钱能不能有这么高的利息?钱究竟是买理财合适,还是买股票和房子合适?张大路把这些问题扔给了他最信任的银行家吴慈仁。吴行长一一作了解释。

    吴行长先解释了金融机构为什么给储户更高的利息。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但政府担心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会遭遇太大风险。中间道路,就是发展替代储户存款的其他投资工具,也就是现在的理财产品。如果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仍受到利率管制的传统银行存款的重要性就会下降,届时再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就顺利多了。理财产品的利率不再受政府的存款利率限制,完全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求自己定。从现在市场上的资金供求面来看,政府定的存款利息很难吸引储户存钱。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虽然对储户支付更高的利息,客观上也是金融机构以市场竞争的方式从市场上拿钱,赚更多的钱。

    二是有人愿意付高息。虽然当前经济不太景气,但是不少企业和居民还是愿意支付很高的利息借钱,市场上的资金需求面很旺,这是支持金融机构为理财产品支付更高利息的基础。支付高息,其中不乏好的投资项目和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以后确实能赚钱还上;也有一些坏项目,虽然今后还钱无望,但是为了活下去就不得不借新钱还旧债,只要能借到钱,再高的利息都愿意付。有些金融机构也是赌徒心理,明明知道今后一定会出问题,还是把钱借给坏项目。

    多出来的利息从哪里来?主要有三个渠道支持金融机构给储户更高的利息。其一,金融机构让利。理财产品打开了竞争之门,迫于市场竞争压力,金融机构会牺牲自己的利润,让利给储户。其二,借钱的企业和居民支付更高的利息。只有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金融机构才能支付更高的利息给储户。其三,监管套利。金融机构通过理财产品和其它诸多创新金融业务的配合,降低资金成本,并部分让利给储户。从国际经验看,金融机构自己让利给储户很普遍,很多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甚至被淘汰了。从国内目前的情况看,金融机构近年来盈利高涨,应该没让利。储户得到的高息,主要是来自企业和居民支付了更高的资金成本。监管套利部分也不少,大量资金从银行的表内业务转向表外业务,躲避了高达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限制和贷存比限制,前者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后者是盈利机会提升,这些收益部分让利给了储户。

    对那些利息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理财产品,一定要小心,高利息和高风险从来都是硬币的两面,养老和保命钱最好别放在上面。现在买理财是个不错的稳健选择,收益率高于通胀率,钱不会变毛。钱有富裕,拿一部分投资股票也不错,最好交给专业公司打理。投资房子,会越来越不流行,这在今后是极少数人的游戏。(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