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动力电池赴欧建厂进入倒计时

动力电池赴欧建厂进入倒计时

2024-02-21 23:00
电池厂赴欧建厂已经是趋势所在,直到去年,这个窗口期还处在模糊状态,销售们并未收到如此明确的要求。但今年开始,他们在洽谈业务时,欧洲车企的立场已经相当明确,“包括宝马、PSA、雷诺、戴姆勒、大众等车企,几乎统一提出了相似要求,2027年之后的电池必须要本地化。”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欧洲车企目前的要求已经相当明确,“你如果没有2027的建厂计划,就给不了项目(电池订单)。” | 相关阅读(36氪)
44
Hedouwudao

Hedouwudao

资本和成本的穿透力超强,即便是在地缘政治要素面前。
而能够穿透地缘政治的资产,是PE投资的上好标的。

--------------------

一方面,中C经济体向全球输出通缩,过程中中国物价下跌将压低全球范围内的通胀率;

一方面,尽管存在地缘政治紧张和安全要素叠加 -- 美国和欧洲对中国作为技术超级大国的崛起相当不安以及有相当多的政治政策类行动,但中国相当低的成本和技术领先地位,使得全球新能源产业企业仍然有足够的利润差和新技术合作动力 -- 与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合作,可以使外国公司开发汽车的速度比传统方式快几年,并将成本降低多达一半;即使是当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也不得不购买中国的解决方案,以节省时间,并获得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何止欧盟,日本、韩国工业集团实质上也离不开与中企的合作,并基于此,眼盯着美国的《降低通胀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其在具体执行的问题上含糊不清,日益让韩国高管和官员感到担忧。时至如今,《降低通胀法》通过已有18个月之久,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规则仍然处处模棱两可,并且可能发生变化,使韩国企业很难判断自己可以与哪些中国企业、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合作,韩国和日本企业需要确切地知道哪些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要求--走得更近也意味着摩擦更多。
即使美国也意识到需要一定程度的中国参与——它可以非常受控制,但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比如,美国在新能源产业中不得不出豁免条款 -- 中国加工的石墨——中国主导着这种关键矿物的全球供应链——给予豁免。
美国在建设自己的清洁技术产业时,需要认识到在低碳技术方面需要向中国学习,开展研究合作和跨境风险资本流动,对于美国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勇气和创造力。

中C花了20年时间在制造业领域超越新兴市场的竞争对手,现在成为其供应商和现代科技、现代产品设计、现代贸易、现代金融的提供者。
目前,中C要对发达经济体的制造商做同样的事情。

这是第三方面,优势产业领域,中C的中企们,早已跨越刘易斯拐点及内循环成熟阶段,进入在国内构建商业要素的投资收益率远小于在全球布局的综合、全要素收益率,他们有足够的内驱动力、自组织力、系统动力,去征战全球市场。
而排除政治之外的经济领域的人们,选择很简单。如果中国以低价出售优质或质量可接受的产品,他们就会购买。
资本和成本的穿透力,在自由市场中,是试图阻隔的所谓贸易壁垒规则难以切断的;倘若切断,那也是成本大于收益。如果说有什么重要效用,只有一点,直面刚硬竞争中获得一些时间。但,如今,中企的势能加速度,一时半会,超燃。

投资角度,相对于科技创新前沿的人工智能领域(风险投资范畴),这是相对稳定的标的(PE投资范畴)。

===

50
寻天云

寻天云

追求真实和个性

在这一轮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国因为有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对市场之一,尤其是电池产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成为现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之一。不过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的崛起的同时,能看到欧美市场也开始警惕,欧洲这边对中国电动汽车搞反补贴调查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对电池本土化的要求,虽然里面有环保和低碳的因素,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为了降低对供应商的依赖。在这个趋势下,中国的电池产业想要打开欧洲市场,估计还是得把厂子建到欧洲去。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