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2023-12-13 08: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上,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 相关阅读(贝壳财经)
54
王衍行

王衍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国领导人释放了加大对疲弱经济的支持力度的明确号令。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采取稳健的刺激措施,也就是说,没有采取放弃的、抑或激进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刺激措施。
对存在困难和挑战的清醒认知。中国经济一直受到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和消费疲弱困扰。中国领导人也承认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挑战”。中央提出,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首次提出“何为最大的政治”。中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细节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及完善。下一步,尚存在大量的工作需要落实,例如,目前,中国打算如何重振消费者和企业信心、重振经济增长提供的具体细节仍然不多。必须指出的是,具体细节才是搞好经济工作的关键,由于,细节决定成败。一种可能是,当前,由于对症下药的难度很大,也就难以立竿见影。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寄予厚望。会议呼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以及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综上,我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历史性上的关键时刻,毋庸讳言,未来,对重点领域风险、高债务、高失业率、外资问题、出口下滑以及经济通缩等问题,都应该明辨是非,并积极面对、应对,否则,将与解决“真务实抓落实,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道而驰,那么,就是隔山打牛。在经济工作上,把困难挑战看清、找准,绝对是“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挑战”的题中之义。

54
钟正生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重点关注六大提法:

1.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文50次提及“发展”,表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可见2024年“稳增长”的优先级仍高。我们建议,2024年中国经济的增速目标继续设置在“5%左右”。会议提及“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宏观政策将为经济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也更重视政策本身的“增效”和政策之间“配合”。

2.“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最佳结合点或在服务业领域。中国居民服务消费具备复苏和提升的基础,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第四极”的新兴服务业领域投资增长迅猛,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有助于以供给侧改革驱动消费需求的增长。展望2024年,服务消费与新兴服务业领域投资有望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3.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财政政策2024年定调仍较积极。我们认为,2024年财政狭义赤字率或在3.8%增减0.2个百分点的区间,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在3.8-4万亿。具体看:1)“提质增效”意在改革支出结构。2024年财政支出将更多向民生领域重点倾斜,削减一般性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2)严肃财政纪律,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开源节流并进,增强财政可持续性。3)专项债或更多投向城中村、保障房等领域。

4. “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2024年货币政策定调仍较宽松。1)“价”的传导更重“有效性”。2024年货币政策“降成本”必要性不减,实现路径上更需依赖政策利率的调降,存款利率亦有必要继续大幅下行。2)“量”的投放重视“价格的预期目标”。若与2%左右的价格预期目标、而非现实运行相匹配,2024年社融和M2增速的合意中枢可较此前抬升1个百分点,全年降准0.5个百分点以上的诉求增强。3)货币政策与财政的协同将进一步增强。关键时点财政加力和货币降准降息可能同时出现,关键领域内财政贴息与货币再贷款投放或并驾齐驱。

5.“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有助打通国内大内循环堵点。1)化债不改政府投资的“进”。“一揽子化债”方案推进的同时,对12个重点省份举债的监管更加严格。会议提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强调经济大省做更大贡献,有助于打消对“化债”制约政府投资的担忧。2)“三大工程”有助房地产行业的“稳”。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态度更加务实。展望2024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内生动能依然不足,销售仍有下行压力,“保交楼”竣工的拉动进入尾声,民营房企资金难题待解,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偏长,“三大工程”需发挥更大作用。

6.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会议在对外开放策略上深化和细化,有意将外贸与国内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相结合,助力国内优势产业发展。

53
张奥平

张奥平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本文重点—2024年宏观政策及九大经济工作:
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及宏观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财政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2、供给侧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以及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
3、需求侧内需拉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包括: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以及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等;
4、对内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以及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
5、对外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及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等;
6、防风险: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包括: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以及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等;
7、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包括: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等;
8、区域协调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包括: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
9、绿色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包括: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
10、民生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下文聚焦会议对宏观政策及九大经济工作部署方面做重点解读,旨在为企业家、投资者厘清政策方向,把握住经济发展脉络,抓住未来战略确定性机遇。

一、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在经济形势判断部分,首先,对今年经济工作成绩充分肯定,成绩讲足。

会议认为,“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其次,将当前经济运行的困难讲透。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再次,区别于年底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新增明确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必须”,这也是未来经济工作的五大主线,包括: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其中,“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则是理解“五大必须”的题眼。

最后,会议明确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与总目标为: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4、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5、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6、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8、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9、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
10、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1、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笔者认为,从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总目标来看,“三个统筹”是当前经济工作中容易顾此失彼的方面,即“扩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其中,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在“三个统筹”的首位,原因是今年以来经济长期处于“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弱现实中。

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创新驱动战略,而供给侧创新驱动的最终结果是生产出创新型产品,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等,但如没有需求承接,则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提升居民部门效用。在外需长期愈发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需求侧内需拉动与供给侧创新驱动更需有效结合。

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来看,“进”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后文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稳中求进是过往几年经济工作中延续的表述,而“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新提法。笔者认为,“以进促稳”区别于去年底政治局会议“稳字当头”的表述,体现出明年经济工作将更加积极作为。通过多出有利于“三稳”(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实现积极作为的目标:“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同时,“以进促稳”也包含对明年经济增速的一定要求,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或将定为5%左右的较高水平。明年的5%与今年的5%的目标并不相同,明年是在今年较高基数上的增长(今年预计将实现5%以上的增长),而今年5%的目标则是在去年增长3%的基数上实现。

“先立后破”则是对供给侧调结构、防风险等方面经济工作的政策表述。如2021年年中政治局会议在双碳工作安排中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体现底线思维做结构调整,在“新”的立住前,“老”的不可破,不能对经济增长的社会预期造成影响。

二、宏观政策:财政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1、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逆周期排序优先于跨周期

在宏观政策部分,会议首先指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笔者认为,逆周期排序优先于跨周期,体现明年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上将更有作为。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跨周期一词首次被提出。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排序上均与此次不同,跨周期在逆周期之前。

2、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关于明年财政政策总基调,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笔者认为,与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财政政策的工作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比,财政政策延续加力为主,但要把握好度。

对财政政策具体工作部署为:

(1)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3)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4)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5)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
(6)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7)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笔者认为,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上,今年10月发行一万亿国债,赤字率提升至3.8%,打破常年3%的“约束”便是具象化的体现。

预计,明年中央将继续加杠杆,财政赤字率将在3.5%左右,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在强监管的同时,使用效率会同时提升。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在3.8至4万亿,专项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撬杠杆”的作用也会加大。

在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应在企业数字化技改以及低碳绿色化技改上加大补贴力度。

3、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关于明年货币政策总基调,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笔者认为,与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货币政策的工作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相比,同样强调精准,总量层面力度中性。

对货币政策具体工作部署为:

(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3)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4)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笔者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在结构上应会更加聚焦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四大方面发力,此外也会做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章。

4、增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凝聚共识

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笔者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各方向政策习惯“单兵作战”,单方向看都正确,但加在一起出现“合成谬误”,造成社会共识感较差、预期较弱。未来将加强政策宣传,凝聚共识。

三、供给侧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关于明年供给侧创新驱动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具体工作部署为:

1、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3、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4、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5、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6、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首先,笔者认为,“新质生产力”一词读者需重点关注。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具体商业机遇,读者可重点关注今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中明确,“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此外,《方案》中还明确了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标准化建设目标。

八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九大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会议重点指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在未来产业中,会议重点指出“量子、生命科学”,这将是明年政策支持新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低空经济”首次提出,需关注后续具体政策部署。

其次,在通过“新质生产力”突破创新发展上限的同时,需要依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再次,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重点则是数智化与低碳绿色化技改,除上述财政技改补贴支持外,产业政策也会给予相应的投入。

从次,会议强调,“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笔者预计,明年政府引导基金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投资规模及布局将会继续扩大,创新型企业需抓住新一轮资本化机遇。

最后,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读者还需关注今年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的相关内容,如“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需求侧内需拉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消费和投资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关于明年需求侧内需拉动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新表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表述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其体现明年在扩内需工作方面,将更加重视消费与投资间的促进与转换。

具体工作部署为:

1、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2、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3、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
4、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5、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
6、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首先,明年在支持新型消费方面,首次提及“国货‘潮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具象化体现,具备长期机遇,消费品行业企业应将品牌形象向其贴近。

其次,在制造业投资方面的一大发力点为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会议强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最后,在基建投资方面,会议强调“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读者可关注今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在通知的附件中,明确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以及确定了应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的项目,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的项目,以及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的具体方向。

五、对内改革: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关于明年对内改革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具体工作部署为:

1、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4、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5、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6、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首先,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皆在今年4月召开的二十届深改委一次会议重点提出,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与《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笔者认为,上述文件为国企与民企改革发展纲领性的文件,其中内容相关读者需重点关注,如前一份文件中明确“完善国有经济安全责任、质量结构、资产和企业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后一份文件中明确“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等。

其次,会议强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笔者认为,“专精特新”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

“专精特新”一词自2011年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首次提出以来,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2022年6月,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构建包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同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相关政府部门一方面以认定奖励、资金补贴、资源倾斜等方式直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联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内龙头企业及专业化服务商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企业服务生态,通过研发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笔者建议企业要尽力、尽早按照“专精特新”的标准去发展。未来,各级政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会也将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专精特新”。

再次,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笔者认为,就实体经济而言,需要重点关注四大长期性机遇:

第一,未来各个地区会趋向形成以主体功能区为特征,不同区域当中的优势产业会逐步升级;

第二,在未来,出口企业有更大的机会。如果国内各地区能够形成统一大市场,必然会使得国内企业产品的性价比、质量更高,在国际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之下,一些区域壁垒、垄断就会消失。各个产业行业中,优秀公司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第四,在线上的数据相关企业以及线下实体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与物流相关的企业会迎来发展机会。原因在于,打通线上数据和线下物流,这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设施”。

最后,笔者认为,明年应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全面部署经济体制机制新一轮深化改革,所涉及的改革事项也将贯穿全年。三中全会一般会提前在政治局会议中确定召开时间,故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推迟至2024年(惯例在换届次年四季度召开)。

此外,每逢双数届的三中全会皆会全面部署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如十四届三中(1993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2003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

需关注,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决定文件中皆蕴含着长期商业机遇。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允许”一词共出现21次,其中包括:“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等。

六、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关于明年对外开放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具体工作部署为:

1、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2、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3、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笔者认为,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工作方面,11月以来已作出多项政策及工作部署,未来仍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11月23日,国务院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11月24日,外交部宣布试行对法德意等6国单方面免签;12月7日,国务院支持上海自贸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

七、防风险: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关于明年防风险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具体工作部署为:

1、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防范化解经济风险工作方面,会议增量信息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其余内容均在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有所指出,读者可阅读笔者关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解读:《重磅!6个大信号》。

八、乡村振兴战略: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具体工作部署为:

1、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九、区域协调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工作部署为:

1、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2、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3、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4、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5、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十、绿色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关于绿色发展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工作部署为:

1、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2、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3、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4、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5、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6、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关于双碳目标工作,笔者认为,今年7月召开的二十届深改委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所明确的,“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坚持先立后破”与此次会议强调的“积极稳妥推进”相呼应,再次表明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则是需要加速推进的方向。

十一、民生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民生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具体工作部署为: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此外,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笔者认为,以上“四大关系”是当前各部门各地方在具体执行经济工作时容易出现矛盾的地方,需重点注意,不可顾此失彼。

53
贤达

贤达

舞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定调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但很多方向和问题在今年已经有迹可循,并在高层的多次表态中明确方向。考虑到今年的恢复情况,明年应该仍然以实施相对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提振市场信心,但房地产应该仍然无法彻底走出调整期。

注意到本次会议中有着力扩大内需,加快生育支持体系的提法。其实无论政策如何制定,最终落实的主体仍然是以人为根基。消费的活力实际上有赖于民众对未来收入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人口增长的动能也同样,如果年轻人既没钱也没时间又卷,很难形成良性循环

26
大白教练

大白教练

不恋过往,不惧将来,活在当下!

本以经济会议突出表达了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坚持公有手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强调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发展。其中特别指出AI、量子、生命科学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促进。这也进一步巩固和坚定了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激励创新的变革式发展之路,基本原则十六个字: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被。
简单讲,做好自己的事,以前沿科技创新发展生力促稳定,拙速胜巧迟,想好了就去做只要方向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再善。只有不断地失言不破地螺旋式地发展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屋于我们自己的复兴崛起之康庄大道。

5
大牌

大牌

Nth’s written until I write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