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美国共享办公企业WeWork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共享办公企业WeWork申请破产保护

2023-11-08 08:30
法庭文件显示,当地时间11月6日,美国共享办公企业WeWork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在新泽西州申请破产保护。 | 相关阅读(界面新闻)
56
杨波

杨波

资深财经媒体人,专注中概股研究

WeWork首创的共享办公模式为何不灵了?疫情是转折点,创始人的作死则是根本原因。
1、当地时间11月6日(北京时间11月7日),共享经济大鳄WeWork申请破产保护,这家软银投资的标杆创业公司走到今天这个田地,除了疫情这个不可抗力之外,创始人的屡屡作死行为功不可没,假若考虑到同为共享经济标杆企业的Uber,最新发布的财报一片欣欣向荣态势,Uber已经完全消除了疫情的影响,如此对比之下,WeWork的破产再度证明了一句话,一家伟大的公司出现的前提是一位足够反人性弱点的创业者,显然在这一点上,WeWork的败局从创业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注定。
2、WeWork成立于2010年,最初是一家提供共享办公空间的公司,考虑到共享经济的概念要到2015年前后才会兴起,这家公司无疑是共享经济的先驱,很大程度为Uber、滴滴乃至后面的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万物皆可共享的模式,打开了一扇新单,只是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一系列乖张、自私的行为,最终为这家成立14年的公司走向破产,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3、WeWork创始人有多么奇葩?从公开报道来看,这位出生于以色列的创业者,在获得了软银孙正义牵头的巨额投资之后,竟然想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族企业来运营,他老婆甚至钦定为公司的接班人,考虑到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真正盈利过,基本上都是靠软银这样的创投机构持续输血,才熬到今天破产,这位创始人脑洞的奇葩程度,恐怕连好莱坞的编剧们都要笑掉大牙。
4、一个细节是,孙正义在WeWrok上被迫止血,不得不花钱把创始人扫地出门,竟然也是源于中东土豪的集体反对,显然一度被视为创投之神的孙正义,也有看错人的时候,无论WeWork最终能否破产重组后获得重生,这笔投资对于软银和孙正义而言,无疑都是一笔黑历史,亏得不只是几十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还有被创始人当猴耍的各种段子。
5、做个有趣的假设,假若没有疫情,WeWrok可以成功吗?笔者的答案是很难。事实上,共享办公室在经济的上升期,尤其是人人都想创业的经济黄金期,确实是一个好主意,但其模式本身还是二房东甚至三房东,这个事情即使优化到类似五星级酒店集团的品牌输出模式,一旦遇到经济下行期,结果跟现在不会有任何区别,说的直白点,这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
6、再加上移动办公技术的进步,对于那些真的需要共享办公室的创业团队来说,其选择也有很多,在笔者看来,共享办公室可以是物业管理输出的一个增值项目,但绝非是创业的好赛道,其运营的规模效应也很难跟Uber、滴滴的模式相比。
7、Uber、滴滴之所以能够有足够的规模效应,而且这种规模效应又变成了竞争对手很难逾越的护城河,因为其模式本身就是证明了一句话:大而不能倒,当两家公司的市占率超过七成之后,几乎就没有竞争对手什么事了,除非遭遇强制拆分,否则很难有第二个Uber或者滴滴出来,但这个赛道仅限于类出租车式的共享出行,在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其他领域几乎都不成立,因为坐出租车(滴滴)是刚需,开出租车(滴滴)也是刚需,但其他都可以有替代品。
8、WeWork走到破产的地步,除了创始人本身的各种奇葩行为之外,疫情不过是证明了一件事,原来到办公室上班并非刚需,即使疫情在全球范围已经结束,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无论是500强企业还是创业公司,其实都在拥抱混合办公,允许雇员在家办公,而且将其视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的一项必要福利。
9、总之,WeWork用14年的时间只不过证明伟大公司的两个特征:一个伟大的创始人,产品本身极难被替代,也就是抵挡竞争对手的强大护城河,而这两个特质,显然WeWork本身并不具有,更可悲的是,除了极少数还在关注共享经济的人士,至少在中国内地,已经没有人在乎WeWork是生是死了,这应该比申请破产本身更加悲催吧。

46
石景山辛芷蕾

石景山辛芷蕾

知名音乐剧观众

Wework商业模式的症结在于,市场对于办公空间的需求,与其设想的相去甚远。而Wework的商业思维或许适用于20世纪前后,其运营本身并不创造价值。这一现实在疫情后,人们意识到远程办公效率不减后,暴露无遗。

Wework崛起的希望,来自于纳斯达克的泡沫。如今泡沫破了,梦也该醒了。孙正义的眼光这次确实失灵了。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