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五大巨头出手了,自购!都是权益类基金!

五大巨头出手了,自购!都是权益类基金!

2022-10-17 14:30
10月17日,易方达、南方、汇添富基金、国泰君安资管、中泰证券资管等多家基金、券商资管机构发布公告,拿出“真金白银”自购公司旗下权益类产品。据记者统计,此次五家机构自购金额达到5.6亿元,目前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公募产品总额达285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151亿元,体现了公募机构对权益类资产的长期看好。多位资管机构人士表示,在当前时点自购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根本原因还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信心,对坚定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的信心。 | 相关阅读(中国基金报)
47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导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其实正在进入一个投资的困惑时期,投资股票收益波动巨大,投资基金操作却成了大问题,好在最近各家基金公司开始纷纷开展自购,面对着基金自购大潮来袭,我们到底该怎看?大规模自购下到底又该怎么办呢?


一、基金自购大潮来袭?

据金融界的报道,日前,多家基金公司、券商资管机构掀起的自购潮,引发了市场关注。

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仅10月17日-10月21日这一周内就有包括瑞达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在内的共27家机构发布自购公告,合计金额达17.74亿元。

据Choice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除定报中披露的自购外,年内已有100家基金公司或券商资管机构发布了自购临时公告,净申购金额达48.57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净申购金额最高,为14.92亿元,占比30.71%;其次为混合型基金,净申购金额14.48亿元,占比29.82%。

而据证券时报的统计,从基金管理人净自购率(净自购金额在权益类基金中规模占比)与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走势对比来看,在2012年至今十多年时间里,基金在遭遇发行遇冷、净自购率较高时,往往也伴随着A股市场的阶段性低位。比如,2015年下半年股市调整后的自购,2018年年中的自购,2020年初自购潮,以及2022年一季度较高净自购率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都很快见底,并迎来较好的长期赚钱效应。

如今,又遇到基金的自购潮,在各大基金大规模自购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个人又该怎么办呢?


二、自购潮下的一些特殊关键点

面对着基金的自购潮,相信很多人除了趋势分析判断是难点之外,更难的是操作手法的选择,不过就在最近一份报告的出炉,却给当前的市场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前不久,天弘基金和蚂蚁理财智库联合发布了《指数基金投资者行为洞察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我们仔细研读这份报告,其中一些关键点显得很有意思,我们不妨分享一下:

首先,年龄越大反而投资收益会越好?根据报告统计,在持有期方面,80后是持仓最长的人群,平均持有期342天,而00后则是持仓市场最短的人群,持有期122天。而在收益水平方面,年龄越大的投资者反而平均收益率越高,60钱的平均收益率达到8.49%,而90后仅为2.39%。这些的背后,其实是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不同,越是年纪大的投资者其实投资经验越是丰富,越容易在大跌时买入,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而越年轻的投资者其实越容易在大涨时买入,在大跌时卖出。

其次,一直都在说长期投资,但多久才算长期?相信每一个熟悉巴菲特的人都知道巴菲特这几十年来一直都采用价值投资理念,而价值投资的关键是长期投资,这也是很多机构和专家都在反复说长期投资,但是到底多久才算长期呢?报告中明确统计发现,所谓长期的概念是和行情密切相关的,行情好时持有2年,行情不好时,持有3-5年,把握住一个经济周期内的较长时间段。截至2022年8月底,之前买入并持有3-5年的用户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7.6%,正收益率概率80.3%。所以,所谓的长期投资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据,而是和行情密切相关,而且这种投资还有时间限制,可不是持有的时间无限持续下去。

第三,牛人操作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基金市场,都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看上去和普通散户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因为往往能够拥有跑赢大盘甚至远超大盘的收益,这些人往往被称之为牛散或者牛人。而这些牛人有什么样的投资操作特点呢?报告统计表明,牛人平均持有期345天,而其他用户平均持有期138天,牛人的持有时间显著更长。牛人的交易行为表现为持有时间更长、操作更灵活、更少追涨杀跌,这三条就是牛人赚钱的秘诀。另外,牛人在每个投资周期内,平均申购次数30次,平均赎回4次,其他用户平均申购次数15次,平均赎回3次,牛人操作更灵活,会更多根据市场行情加减仓。


三、大规模自购下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说完了报告中的一些有意思的特点之外,一些报告中的操作手法其实也值得我们关注,在当前整个市场都处于弱市状态之中的时候,虽然基金纷纷开始自购,但是市场却还没有完全触底反转,从而整个市场的波动反而更大,这就需要我们关注一些操作思路。报告总结了几个关键的操作手法上的关注点:

基金投资的切忌不能做的误区:报告总结为千万不能追涨杀跌、频繁操作、深度割肉、过早止盈、持仓单一。其实,这五句话我们一分析大家就能明白,追涨杀跌是市场最大的错误,一旦追涨杀跌很容易出现标的涨跌幅都明显,却没有足够的收益。而频繁操作则极其容易导致反复横跳,把钱都交了手续费,钱却根本没有赚到多少。而深度割肉和过早止盈其实要放到一起看,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说要投资者有自己的止盈点和止损点,但是一旦一到止损点就割肉,一到止盈点就清仓,就很容易导致出现投资错误,结果就是深度割肉损失惨重,过早止盈则拍肿大腿。最后,则是持仓单一,这个点其实很好理解,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否则赚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那值得做的操作手法有哪些呢?报告给了我们一些建议,比如说长期持有至少3年、交叉购买、下跌时敢于加仓、减少追涨杀跌、学会止盈止损。这和上面我们讨论的误区完全可以对应起来看,减少追涨杀跌、学会止盈止损其实不用解释,其他几个操作手法我们不妨详细拆解一下:

一是长期持有至少3年的关键是看准标的。如果一个指数基金你已经看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长期持有,但是这个的前提就是你要找准方向,不能错误判断,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研究你投资的每一只基金。

二是交叉购买。什么是交叉购买?这就是不要只买一只基金,而是选择多元化投资,通过交叉购买多种基金组合,其实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从而降低一只基金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三是下跌时敢于加仓。这一点需要和减少追涨杀跌联系到一起来看,要放弃无意义的追涨杀跌,而操作的手法是仔细研究每个指数基金的赛道,通过这些赛道的分析找准方向,在其大幅度下跌的时候看准下跌的趋势和点位,在深度下跌的时候找寻机会,从而加大自己的投资收益。

不过,这些建议正如同武功心法一样,需要真正审时度势灵活使用,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其实不妨好好去读一读这份报告,当大规模自购潮真正到来的时候,提前学好招式方法,找准目标,抓住机遇,这可能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

48
谭浩俊

谭浩俊

财经评论员

基金自购,至少有三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强投资者对具体基金的信心,从而主动购买有自购行为的基金;二是增强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心,能从基金自购中看到基金的投资价值、投资前景、投资希望;三是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自购,观察市场的变化以及对市场预期进行有效判断,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能不能有效发挥自购的作用,基金自购行为到底能对基金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一方面要看投资者的反应,另一方面也要看基金的行为。如果能从基金的自购中看到希望、看到自信,那么,基金自购对投资者的影响还是会比较大的,投资者也是会从基金自购中增强投资信心和投资热情的。因此,投资者对基金自购的反应,总体应当是积极的。特别在市场不是很景气、投资的尺度难以把握、分寸掌握不好的情况下,投资者也是希望有更加平稳的投资渠道和产品。自然,基金是重要选择。尤其是对股票投资等缺乏有效知识和耐心,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条件投资股票的投资者,会更加关注基金,关注基金自购,最终做出合理选择和资产的有效配置。

也正因为如此,投资者能否对基金自购做出积极回应、热烈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的自购是真自购还是假自购,会不会是虚晃一枪。如果早班真自购,是真金白银掏出来的自购,哪怕自购的数量不是特别大,投资者也会报以积极的反应,给基金自购予以正面支持。相反,如果基金自购只是虚晃一枪,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局面,做出一个姿态,放出一个信号,作出一个并未真正落实的承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自购,或自购的规模远小于承诺的数量,那么,对投资者来说,就有可能会对基金的信用产生怀疑,对基金的实力以及投资风险产生质疑。

也正因为如此,做出自购承诺的基金,必须尽快将自购承诺落到实处,并将自购的相关手续通过一定的方式公之于众,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基金是真正的自购,而不是虚晃一枪。这不是为难基金,而是基金应有的态度和作风。要知道,在股市大跌时,有些上市公司也做出了回购的承诺。结果,很多都食言了,让投资者失望了。一旦投资者失望,要想让投资者重拾对企业的信心,也就很难了。基金也是如此,自购承诺一旦作出,就得不折不扣落实,不能有半点虚假。谁要是承而不诺,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

中国股市需要更多的机构投资者,需要改善投资者结构,尤其是公募基金,更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股市行情不好、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发挥公募基金的作用,增强市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发挥公募基金的作用,前提自然是基金要有投资者购买,然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才有能力去投资股市。这就是目前状态下,基金自购的意义所在。

近年来,基金业也出现了许多负面新闻,基金经理跳槽,基金经理违法,基金公司行为不规范被查,基金投资收益不佳,等等,也让投资者对基金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面临严峻考验,有些基金甚至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信任危机。所以,此次基金做出自购的承诺和举措,一定要把信任放在首位,坚决做到既承又诺。兑现的可以比承诺的更多,但承诺的决不能不兑现,也不能少兑现。投资者是基金的生命,这话一点没错。只要投资者信任,基金的生命力就旺盛。反之,就将失去生命力。因此,必须把承诺扛在肩上、装在心上、顶在头上,而不是停留在嘴上。

51
兰香

兰香

长期跟踪研究金融和新产业

摘自高毅晓峰基金9月运作报告:

站在当下,资本市场正处在预期极为悲观的时刻,内外部多重压力充分体现。客观审视,如此多个维度的负面因素集中体现、多个“黑天鹅”事件同时发生,在我们过往从业生涯中亦未曾见。

但也正因如此,在过去几年密集地经历了多次压力测试后,许多原来有争议的、未能被探明的重要时代议题也有了初步答案,比如贸易冲突背景下的产业链转移体量和转移速度、中国的房地产风险是否可控、中国的半导体和科技树发展之路是否会被遏制等等。尽管逆全球化的步伐没有停止,但中国依靠自己过去几十年深度参与全球化建立的产业集群优势和难以复制的兼具体量和效率的独特禀赋初步证明了自己的难以被取代,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民也在过去几年艰难的环境中体现了不折不挠的民族韧性,这将为我们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环境中赢得持续发展的时间窗口。

站在当下展望明年,中国有机会走出一条和大多数国家都不一样的曲线,率先迈向复苏,中国资产亦将由此产生超额回报,我们对此心怀期待。

43
不再犹豫

不再犹豫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最近的教育、医疗都是超跌反弹,很有可能已经接近大盘见底了。

58
小弟马十三

小弟马十三

回望过去10年,A股曾经历了2015年的短暂大牛市,而整体来看则呈现出稳步谨慎的上升态势。市值规模方面,A股从2012年底的23万亿元增长到了目前的76万亿元,增长超两倍,总市值稳居全球第二。

在二十大召开的这个特殊时机,五大基金公司发布了自购公司旗下权益类产品的公告,头部公司用实际行动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对于国内投资市场来说的确有不错的带头作用。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相对更加稳定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增持中国权益类资产是各机构基于合理的经济预期所做出的选择。

至于投资技术的角度来看,目前中证500指数处于近5年的低位。长期来看,大盘未来继续向下突破的可能性远小于向上攀升的机率,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在该时点积极自购属于理性共识。

21
刘家齐

刘家齐

新兴z时代贸易小白

我不理解投资的市场,但我还是知道无论是股市还是基金不过是一些“大手”在操盘,所谓的市场信心,所谓的投资理念,所谓的“见风使舵”,都是建立在有效投资上。炒股炒股,炒的来日方长的“金”,而不是血本无归被割到大动脉。
二十大的开幕,是国家五年来未来的规划,此时基金自购是振奋了市场信心。但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要把基金的性质考虑进去,国家的二十大里包含了许多隐晦的信息,在大方向中抓住小细节,是基金管理者和投资者首要学会的基础技能。即使是本身资金不足的前提,做一颗东倒西歪的小草,也要倒的有价值。

28
万幸

万幸

财富管理转型专家,北大光华MBA

市场下跌了,我们会怎么办?常规做法:

1.不看不看就不看,当个鸵鸟也挺好,何必自寻烦恼?(下跌认为是不好的,“不看”的行为是回避不好的,达成了认知和行为的一致)

2.忍不住地想看,看了之后“认知失调”更严重,买的时候认为要赚钱,于是买了,这是“认知一致”,现在却亏了,未免难受且对未来更担忧,而现在还在持有(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怎么办?一万个“想要卖”的想法在燃烧,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卖了再说(达成了认知和行为的一致)

3.都说跌了要加仓,我也认可了所谓的专业逻辑,但是今天加了明天继续跌怎么办?(如果加仓,认知和行为就不一致),于是干脆就不加仓(达成了认知和行为的一致)。

你看,上面我们在面临市场下跌后的各类常规做法,回避、卖掉、不加仓,这些都是在解决自己在市场下跌时自己的“认知失调”,但这些做法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不好的结果呢?

回避,会让我们浪费掉市场下跌给予我们的成长机会。会让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疼,会让我们不明所以,未来在市场好起来后也可能会捂不住。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正视过,感受过市场,而感受波动、理解波动、适应波动乃至到最后喜欢上波动,是成为一名成熟投资者的必经之路。

卖掉,会让我们永远成为市场中被割的韭菜。下跌时卖掉,什么时候再买呢?上涨时再买吗?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操作呢?显然是被情绪占据了投资中的主导,而在投资中时刻被情绪左右,无法摆脱情绪的控制,就只能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

不加仓,会让我们掉入“知行无法合一”的障碍和沼泽当中,无法挣脱。表面上看“不敢加仓,加不下去”这其实是“知道”却“做不到”(知道底部要加仓,实际却做不到)的典型表现,实际是背后的“强者思维”和“预判逻辑”在作祟。

想要在投资中做到“知行合一”,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承认自己的局限,接受自己的不足,用一种“他强随他强,他横随他横”的“弱者思维”和“应对逻辑”去投资就对了。

好一个“杀人诛心”!市场下跌了,不看不对!看了卖了不对!看了不卖不买也不对!

那什么才是对的呢?请注意,这里,我当然不是说,市场下跌了“不看、卖掉或不动”都不对。

行为或叫动作只是表象,而说一千道一万,我想和大家表达的是,我们要借由行为或叫动作去看这个行为或动作背后的动机和想法。如果动机和想法是不对的,按照“认知失调”的理论,这样的动机和想法就会在当下或未来带来不赚钱的行为。

所以,到最后,我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现在下跌了,我们有N种处理方式,什么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呢?我的答案:

1.段永平说过一句话,“所谓的做正确的事,就是不做错事”。现在,买也对,不买也对,但显然卖就是错的;(不要情绪化地卖)

2.不买;最后也不要浪费感受市场、理解市场、适应市场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做到了前面这句话说的内容,你可以与市场保持适当距离,“不看、不争、充分相信”,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认为更加美好的事物上。如果尚未做到前面的话说的内容,我建议你还是花掉时间去感受、理解、适应,因为现在的“看”是为了以后的“不看”;

3.买;有余钱,做好了仓位管理,想要在下跌时把握机会继续投资,那就一定要知行合一,按照自己的规则和纪律严格执行,并将自己是否做到了当成更重要地评判自己“修行”、“成就感”的标准,而不是短期是否赚到了钱。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