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上海本土新增311+16766,首设"亲子方舱"

上海本土新增311+16766,首设"亲子方舱"

2022-04-06 10:00
上海市卫健委4月6日通报:5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766例。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1至W5区4日启动病人收治,约4000名患者陆续抵达,其中包括核酸检测阳性的儿童及其家庭成员。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也是上海首次开设“亲子方舱”,采用“亲子”收治模式。据报道,医护人员为儿童病例提供了玩具、奶粉,还开辟了读书角。 | 相关阅读(券商中国)
53
倪受彬

倪受彬

民商法学教授

群里听说门口卖菜的老乡也阳了,不知道是否被会被转运到方舱。听说小区门口的体育公园就建有一座,他倒是可以就近。但是,疫情期间看到各种方舱医院里的乱象,很为他担心。方舱医院已不复是诺亚方舟,却是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无依之地”。

这位老人家是我们无为人,在我们小区门口开了一家社区生鲜超市店。门脸不大,品种倒齐全,还有猪肉、活鱼。但是东西摆放得极不整齐,像他的头发一样总是乱糟糟的。这个糟老头对这家店也不是很上心,坐在泡沫盒子垒成的收银台后,懒得挪窝,也不像其他店主热情地吆喝,爱买不买。他店里的生意半死不活的。有时候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过来帮忙,后来知道是他儿子,30好几,也收拾得不好,穿着邋遢,秋寒时还趿着双塑料拖鞋,一脸不耐烦的样子,他们真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父子。经常我下晚班经过他们店口,父子俩凑着头在昏黄的店里吃方便面,滋啦滋啦的声音听得真切。他们一早就拉开店面,很晚方收摊,确实方便了社区里的上班族,就这样与不远处的菜市场错时竞争。因为大菜场早上7:00多才开门,下午很早就关张了。这对父子的店好歹维持了好几年,周围的邻里对他熟悉。菜虽卖得甚至还比正规菜场贵一些,但是店里总不断买菜的人。晚上我一般8:00左右经过他们店前,喜欢到店里转一下,其实不真为买他的菜。因为自他知道我也是无为老乡后,对我特别亲切,见我喜欢主动攀谈几句。他的声音总是柔和平静,与一般小摊贩的殷勤不定不同。他头发自然卷,细看眉宇间掩不住有几分潇洒。后来交往多了,告诉我他自己曾经也算是富人,很早到上海做生意,挣了不少钱。曾经一下子在浦东买了好几套房子。只是后来有了暴富者的不良习惯,热衷赌博,但运程不佳,几年内输光了所有家产,打回原形,反还背负了不少债务。他兴致好的时候,追忆自己的高光时刻,出入各个赌场,夜宵点心,专车接送,美女近身,好一场京华烟云梦。他的落寞在周围凌乱的萝卜、土豆、菜叶的围绕中尤其明显,我安慰这位虎落平阳的豪侠,“至少人生快意风光过几年”。我确实也觉得自己每天背着双肩包早出晚归,并不见得强过他多少?都是一个乞食沪上的无为人。

疫情期间,大菜场关门了,华联等连锁超市也相继歇业。人们无法出门,这个老先生的生鲜超市成了汪洋大海中人们求助的灯塔。大家纷纷打听他的电话手机号,一时间成了附近几个社区的闻达之士。他平时松懒的身影突然忙碌起来,经常看到他在小区铁门口隔着栅栏,看到他拎着大包小包的蔬菜,叫着房号,像是探监的亲戚。他在热望的人群中看到我,热情地点头,大声问我,但听得不真切,可能是问我的需求。我因为有这样的名人朋友,一时间有点自豪起来。很快他忙不过来,索性请保安作为中间人,发布菜价,收钱找零。过了几日,小区门口歪歪扭扭地贴出他的电话号码与每日的蔬菜价格牌,且日日更新,价格也没见涨得凶,比其他几个团菜群的报价似乎还低一些。看他写的字,很是稀松,不过细看并不丑,字如其人。

他的阳性检测结果,是早晚的事,他对疫情不以为然,口罩总戴得松松垮垮,不严谨,每天接触的人员又多。 我始终不知道他的大名。希望这位老乡此次能够挺过去,毕竟是70岁左右的人了。疫情过后,再去光顾他的小店。

44
陈方勇

陈方勇

HuanXin创始合伙人、筑梦师主理人

还记得疫情最开始爆发时人们对武汉的态度吗?我记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城市治理怎么这么差!”,大家就开始要求问责,要求有人为此负责,后来果然有领导因此下台,接任者来自上海也说明了这是上上下下普遍的态度。

去年西安疫情爆发进而封城,有因为买不到菜而在官方发布会下滚动刷屏的,还有孕妇因为管控进不了医院导致流产引发全社会关注,我看见大家在议论“都两年了,怎么还是一点进步没有?西安这个落后的城市我再也不要来了!”还记得那次的发现是因为有来自上海的老年旅游团,一路很规矩的遵守防疫规定做核酸报告行程,因此才得以发现来自边境的输入源头。人们依旧会拿上海来比较。

上海,中国内地最国际化的城市,没有之一。在此轮疫情爆发前,上海施行的是“精准防疫”,是“瓷器店里抓耗子”,可以把防疫范围精确缩小到一个奶茶店,是可以打脸其他任何城市的,让我们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无比羡慕。这次从华亭宾馆的爆发,我相信所有人开始都以为这难不倒上海,很快就会过去,很快就能如常。谁知演化至今,一切还远没有结束,在“划江而治”的实际封城中,在封控时间远远超出预期之下,上海这座城市正在变味,很多常识中不可能发生在这座城市的事情正在发生,你无法想象这样的城市怎么会这样对待路边求救的病人,怎么会如此对待需要隔离的孩子,怎么会当街扑杀一个无辜的小狗?上海变的不认识了。

我在朋友圈感慨“上海,何以至此?”,有上海的朋友就在下面留言“北京可以试试”。我知道他是误解了我的意思,连忙回复他“不用试,肯定一样”。他不依不饶的说“坦白讲,可能更差”,我干脆认怂“肯定更差,就是困惑为何再好的治理体系怎么在压力下就会变形?”是的,这就是我最大的困惑,人们都说新冠疫情就是对城市治理的压力测试题,那么可有城市交出了完美的答案?有哪个城市的医疗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基层治理体系可以经受病毒这样大规模的扩散?当闪电战被拖成了持久战,又有哪个城市可以承受经济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我们并不想看上海笑话,上海的今天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明天,只要疫情不结束,我们就随时可能要面临这样的拷问。当优雅的“上海神话”被破灭,我能感受到的,只有悲哀。

我看过一本名为《历史,何以至此?》的书,都忘记作者是谁了,就记得当站在百年之后再去看那些历史事件,后人会觉得非常可笑,非常不可思议,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怎么当时的人们选择的都是错的那个?也许就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只能看到自身处境的时候做出的自保选择让我们陷入了更大的绝境。我们现在就像被病毒放在了一个巨大的“鱿鱼游戏”之中,怎么才可能走出去?需要的是大智慧。

相信上海会给我们这个答案,人类终将战胜病毒!

47
李泉林

李泉林

之前上海将阳性感染儿童单独隔离的做法确实不妥当。有些儿童,特别是七八岁以下的婴幼儿,本来可能感染奥密克戎症状都没有多严重,但是单独隔离带来的陌生感,再加上医护人力资源不足,生活无法自理,很容易带来细菌感染等更多并发症,无论哪种情况下,都不该将婴幼儿同家长分隔开。

前两天阳性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隔离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孩子阳性,家长阴性怎么办?如今这个亲子方舱的开设,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奥密克戎不是绝症,也没有那么可怕,政策早应该人性化一点。

54
王衍行

王衍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上海认错。上海官员罕见认错,承认对疫情“准备不够充分”。中国正在实施的可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防疫措施,而上海之举已经使多数人始料未及。上周四,上海一名高级官员承认,当地政府在应对感染者大幅增长方面存在不足,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和金融之都罕见的认错之举。在这个有2600万人口的大都市,官方实施了令许多人感到紧张的严厉限制措施。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病例的激增是该市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他说“针对感染者大幅增长的情况,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我们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正在努力改进,”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值得一提的是,自本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疫情在3月暴发以来,上海党、政面临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指责。譬如,有民众表示,封锁期间难获医疗服务保障,包括那些需要透析和化疗的人,以及生硬的儿童与家长的隔离。必须指出,上海管制的过错,深刻影响了民众,甚至带来了社会悲剧,“管制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知错改之。譬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近千张床位可以满足近500个家庭的隔离收治 。从目前收治的患儿情况来看,八成以上其家长也是阳性(属于家族聚集性感染),这样我们就会采取“同收同治”;而针对很小一部分核酸阴性的家长,他又不愿意和孩子分离,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在家长充分知晓风险的前提下我们也会有相应安排。

违背规律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毋庸讳言,像上海这样知错改之的,这得称道。背道而驰的是,个别人总是“拧着来”:啥事都要跟所有人拧着来,外事拧着来,内事拧着来,跟常识拧着来,跟科学拧着来,跟市场拧着来,跟文明圈子拧着来。这种“拧着来”的人,往往祸国殃民。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