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收益一天翻倍!最坏时刻已过去?

收益一天翻倍!最坏时刻已过去?

2022-03-10 18:30
一夜之间,原油和股市的“跷跷板”倾斜发生逆转。隔夜海外市场原油、黄金、美元等避险资产纷纷回落,欧美股市大幅反弹。今日A股指数也一改颓势强势上涨。有投资者称,“最坏时刻可能已过去!”“昨天50ETF虚值认购期权到今天变为平值认购的盘中走势图显示,最大涨幅超过100%。”光大期货分析师张毅表示,“昨天大跌4%,后来反弹回升,今天又跳空走高,极度恐慌杀跌后市场V型反弹,所以有期权涨幅超过100%。 | 相关阅读(中证报)
54
万幸

万幸

财富管理转型专家,北大光华MBA

周一A股收盘,各大主流指数又普遍迎来了大跌。

喋喋不休,很多伙伴感叹,有点累觉不爱了。

还说什么天长地久呢?我只想曾经拥有!

现在是一天、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愿意多待在一起了。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所以,在此时,我们再来探讨“长期投资”的话题,或许更有价值和意义。这篇文章最终想要回答的就是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时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成为投资的朋友,而非敌人”?而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最基础和简单的聊起!

1.为什么要做长期投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同样的,在股市当中,股票的价值决定了股票的价格,股票的价格会围绕着股票的价值上下波动,时间越短,这种非均衡(非一致性)就可能越明显,而时间越长,非均衡就越倾向于走向均衡。

打个比方,我们经常会说,市场像狗,价值像人,在狗和人之间有一条狗绳,狗围绕着人上下乱窜,来回疯跑,但因为有绳子的存在,狗跑累了总还是会回到人的身边。

这也就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说的,“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

2.长期投资有效有没有条件,如果有,这个条件是什么?

答案是有条件的。

长期投资有效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价值。

价值陷阱,价值幻灭,没有价值,长期投资都没有意义。

将股票市场当作赌场的人,认为股票市场只是零和博弈的人,都是不承认股票市场长期价值的。

而我们判断股票市场有没有长期价值的核心,也必须从虚拟经济回归到实体经济,股票的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各行各业的公司企业佼佼者,说白了其就是一个国家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于是这个问题,“股票市场长期存不存在价值”,其实就演变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会持续发展”,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国运是否继续昌盛”。

巴菲特投资的一生,正好赶上了美国自二战以来最波澜壮阔大发展的阶段,所以才有了“股神”的结果和价值投资传播的威力,只是巴菲特自己很清醒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一出生就中了一张卵巢彩票”。

而日本的股市,因为自1991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进入了“失去的30年”,经济基本0增长,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日本的股市才慢慢地爬坡出来,对,下跌再反弹回归到回来的位置,用时间换空间,日本用去了30年。

中国的国运会如何呢?

对待尚未发生的未来,总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

只是,有句话,我觉得可以概括,那就是“悲观者吵赢了架,乐观者赚到了钱”,或也叫“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特别是创业以来,我更是感受到了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从无到有,从0到1,从困难中突围和创造希望的力量,这种力量,我们不缺。

所以,对待未来,是需要为信仰充值的。几组数据或许也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

(1)2020年初,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金,美国是在1979年人均GDP突破的1万美金,日本是在1981年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金,两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主流指数均在此之后的十年里,呈现了大幅的上涨。美国道琼斯指数涨了3倍,日经225指数涨了5倍。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会押着相同的韵脚。因为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金之后,人们的需要和对应的国家的发展模式都会发生重大转变,最核心的就是会像波特在《国家战略》中说的那样,从劳动力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是无法靠间接融资来完成的,只能靠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直接融资方式来推动。这种方式就是资本市场。

(2)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来了GDP的增长目标为5.5%左右,在《2035发展纲要》中,我们对2035年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个地方的分解目标在经济维度上均是,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GDP均要比2020年翻一番。15年翻一番,用72法则简单测算,大概的年均增长目标就在“4.5%-5%”区间。

这就是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前面几年高于5%,后面几年缓慢降低,整体保持在4.5-5%区间,我们国家特殊的制度安排,相当于已经是明牌上场了,只要经济在增长,长期投资就存在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国运面前,任何分析都是雕虫小技。

3.长期投资,如何让时间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这句话究竟是不是他老人家说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了,大家都这么说),说的就是投资收益伴随着时间(长期)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创造出极大的价值。

而滚雪球,巴菲特又说了,核心是找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坡厚雪”。除了这两点,我还想增加一点,那就是“慢变”。所谓慢变,既是对坡来说的,也是对雪来说的。坡不要急转弯,雪不要忽厚忽薄。

“长坡厚雪”的核心是指保持良好的中长期的投资收益率,而我添加的“慢变”则是要在这份收益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安全垫,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关注回撤对收益的蚕食和复利效应的影响。

其实,关于这点,巴菲特其实也说过类似的话,“投资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条是保护好自己的本金,第二条是记住第一条”,只是巴菲特所说的保护好我们的本金,绝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本,他所说的保护好我们的本金,就是在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我们创造复利的资本,尽可能地控制回撤。

在《普通投资者最合理的仓位管理》一文中,我将保护好我们的本金,界定为整体投资账户的最大回撤不能超过20%,按照中国股票市场在2008年偏股型基金最大回撤-58.6%,整个年度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50.1%来看,我们常规标配的偏股型基金的比例应该就是在40%左右,如此通过仓位管理的方式就尽可能尽大化的保护好了我们的本金,并且同时积极地参与了市场,拥抱了中长期资本市场可以为我们带来不错收益的结果。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还是不完全一样的,具体你适合的投资仓位是多少,可以移步去那篇文章里好好看看。

4.长期与短期的纠结和矛盾,比如单一产品出现了深套,在这一波调整中已经下跌了40-50%的跌幅,是不是一定要赎回呢?

我的答案很简单,单只产品被深套,且该产品和之前购买时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基金经理中长期业绩优秀,管理半径没超出能力圈,未发生风格漂移,未更换基金经理等),并不构成赎回理由,也就是即便深套也无需赎回。

上面不是说整体不能回撤20%吗,现在下跌了40-50%都不赎回,中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呢?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实上市在购买产品之时(前)就要做到两点:

1)仓位管理,提前想到如果极端行情发生,也要尽可能确保账户整体回撤不会超过20%,比如我的情况,标配股类仓位就是40%,也就是偏股基金最大回撤50%的情况下,才会触发账户回撤20%的情况,而在历史上这种情况确实在2008年出现过,但仅出现过一次。

2)均衡配置,产品购买要多元化,分散化,即便再看好,也不要只要1-2只产品,而是各种市场风格的绩优基金都做到了配置,这样才能避免非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即,解决问题的答案往往并不在这个问题本身身上,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站得高,看得远,等得起,熬得住!

这样,时间就会真正成为投资的好朋友,最后给予我们该得的犒赏。

50
兰香

兰香

长期跟踪研究金融和新产业

推荐中金财富0311发布的报告:
危机事件带来增配中国股票资产的机会

年初以来,A股受到三重风险的打击,海外通胀不断走高导致美联储快速转向鹰派,周边和国内地区疫情反弹压力加大,而近期俄乌军事冲突则是继中美贸易争端、新冠疫情之后,过去5年来第三次出现具有“黑天鹅”性质的事件。

从前两次“黑天鹅事件”的结果来看,资本市场虽然短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但事后来看都是长期配置的机会(A股在2018年调整了30%,但之后经历了3年持续结构性慢牛市;2020年的一季度A股调整约10%,但之后当年上涨了50%)。

本轮俄乌冲突事件则可能又一次带来配置中国股票资产的机会。

放眼长远,当前市场酝酿着机会

更低的估值往往会带来更好的长期投资结果。目前中证800指数的平均估值约为13倍,虽然还没有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已经低于过去十年的估值中枢。

历史上来看,估值虽然和短期内的股指走势相关性不大,但随着持有期拉长,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特征都会随着买入时估值的降低而明显改善。

比如从持有期可能得到的最坏回报(这也是投资者最为担心的)的角度来看,历史上持有A股一年最大出现过69%的下跌,但如果控制买入时的估值不高于当前水平,则出现过的最大亏损为23%;如果持有三年,控制买入估值将会使得最低年回报从-29%变为-4%;而如果持有五年及以上,历史上在当前估值买入则全部实现正回报,这比不考虑估值的情况要理想很多。

在更低估值时,A股在投资组合中也应该占有比平时更高的配置比例。根据我们的战略配置模型的计算,假定投资者希望持有期结束时不发生亏损,那么考虑到A股的波动性,一年期能够配置的股票比重只有4.5%,但如果能够在不高于当前估值的阶段进行配置,那么股票的配置比重上限将会提高到12%(因为低估值时的回撤幅度显著降低)。

同样的,如果投资期限能够达到三年,在低估值窗口期,投资者能够将股票配置比重上限从12.3%提高到39%。如果投资期限在五年及以上,低估值时的理论配置上限甚至可以达到100%。

股票只有在期限比较长(三年以上)的情况下才有明显的配置价值。本次的股市下跌再一次证明A股的波动是比较大的,如果期限只有一两年的话,历史上出现亏损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此外,投资者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中都需要保持稳定的风险偏好,围绕战略配置比例进行再平衡,而不是追涨杀跌,特别要避免在较低估值的时候放弃权益的配置仓位。

事件的发展结果仍未定,但出现持续的能源、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在俄乌冲突及其后续风波中,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这些风险因素是否会导致 “最坏的情况”(比如持续的能源和金融危机)发生?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从近期表现来看,制裁不光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制裁阵营本身也已经开始出现重大的观点分歧。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本国能源供给相对充足的国家进一步制裁俄罗斯能源业,但作为俄能源的主要消费者、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俄罗斯能源进口的依赖度高达1/3)对此明确反对,这使得完全切断俄罗斯能源的危机可能性较小。近期,德国、法国领导人与我国领导人进行视频会晤,表明欧洲支持和平谈判解决矛盾的诉求在增加。

往后看,随着冲突和经济制裁带来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各方在冲突中承担的成本越来越不均衡,立场差异可能更加明显。

从“金融危机”的角度来看,对俄国的金融制裁(如切断SWIFT联系、冻结俄海外资产)可能带来各种金融风险,比如冻结没收俄国海外资产可能导致连带债务出现违约风险,大宗商品衍生品合约交割异常导致剧烈波动(比如LME镍合约事件)等,一些投资者担忧可能出现类似“雷曼时刻”的流动性危机。

目前来看,西方国家的流动性紧张程度确实有所上升。但从CISS为代表的金融风险指标的读数来看,目前金融体系压力最紧张的是欧盟和英国,不过指数读数只有雷曼时刻的1/3,美国的紧张程度其次(相当于雷曼时刻的1/6),中国的读数则仍很低,表明当前金融系统性风险不高。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的金融机构杠杆率较次贷危机时有明显改善,同时,当前的金融风险是政治博弈的结果,和次贷危机这一市场内生的危机有本质的差别,在必要时可以主动干预和调整。我们认为出现堪比“雷曼时刻”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往后看,中国的基本面比较有韧性。自俄乌冲突以来,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走高,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相对偏好。中国在前两年的挤泡沫、降杠杆已经排除了一部分金融风险,整体通胀压力比较缓和。

往后看,政策方面“稳”信号已经明朗,中国经济有望加快增长,这也将为资本市场的企稳回升带来重要的助推力。

54
康小悠

康小悠

疯涨的油价带来的股市大跌,也终于迎来油价下跌带来的股市大涨。俄乌局势下美国主导的欧盟博弈每一点风吹草动都让投资者过山车一样,在收益的峰谷间跌荡,自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作为产业链最上游的石油,油价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其中游、下游等相关行业的景气情况。从成本的角度而言,油价回落将使中、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有助于其景气的转暖。石油产业链相关行业的成本变动与油价变化紧密相关。欧洲经济对于布伦特原油价格敏感,一时间,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拖累欧洲股市下行,此轮油价下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如俄乌局势可能缓和的乐观预期,避险资产大幅回落,一些投资者获利了结,更有阿联酋成为首个支持扩大增产规模的欧佩克产油国等等,这些消息都缓解了投资者对于原油市场供应紧张的担忧情绪,股市迎来强劲反弹。这种态势会否持续,同时取决于多重因素,俄乌局势之下,各种变数都有可能。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