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央行: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

央行: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

2022-02-12 09:30
2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强调,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从市场角度来说,市场利率是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 | 相关阅读(凤凰新闻)
51
钟正生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2年2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一、宽信用的方向与方式更加明确。方向:提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上次没有提及)。方式:“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组合。不搞“大水漫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强调了小微、绿色、信贷增长缓慢地区,作为宽信用的主要着力方向。根据我们测算:2021年小微和绿色两大方向占到202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接近半数。而房地产贷款仅占增量的13%(2020年为26.3%)。本次报告删除了“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表述,确认了近期房地产相关融资政策边际缓和的方向。2022年通过进一步扩大小微和绿色领域贷款、并“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宽信用将逐步取得成效。

二、推动贷款利率再创新低。2021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呈显著下降,全年企业贷款利率“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但其中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比三季度末进一步上升0.09个百分点,贷款利率的变化也呈现结构性特征。本次报告提出还要继续“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不过删除了“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的表述,指向银行净息差压缩的空间逼仄,而新增提出了“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更具化了从存款端进一步“发挥LPR改革效能”的方式(作用于贷款利率-LPR利差的压缩)。此外,降准(作用于LPR-MLF利差的压缩)、降息(作用于MLF利率的下降)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亦有使用空间。

三、货币宽松的掣肘有增有减。本次报告删除了“密切跟踪研判物价走势,稳定社会预期,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一句,指向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趋于弱化。我们认为,当前仍不能轻言“结构性通胀”压力解除。不过,2021年我国通胀问题对货币政策的掣肘就不算太强,2022年在通胀趋于缓和、稳增长诉求提升的情况下,这一掣肘有趋于弱化的基础。本次报告新增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一句,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掣肘显著增强。美联储快加息+缩表(近期市场预期年内加息幅度升至150bp),中美利差不断收窄,都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形成外部约束。因此,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仍然以再贷款结构性工具为主,强调降准弥补基础货币缺口的中性含义,仅当经济减速风险加大时,才会再次打开微调政策利率(降息)的窗口。在外部掣肘增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依然强调“以我为主”,或需要适当减轻人民币升值预期,才能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上获得更大空间。

47
张晨

张晨

关注中国产业经济的“智识分子”

央行这个报告中,涉及金融货币经济政策甚至房地产行业等各个宏观经济方面,其中货币和金融政策的一些精神已经在以往的文件中体现过。而报告中一句“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似乎透露出房地产政策可能会放松的信号,而市场上似乎也是这样解读的。不过,在这句话的前面,还有房住不炒的类似表述。因而新的一年里,房地产基本限购限贷政策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之前困扰房企和买房者的贷款问题,较之去年可能会有很大改善。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