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两试点银行暂停基金投顾业务

两试点银行暂停基金投顾业务

2021-12-02 14:30
记者获悉,两家已获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银行,筹备多时的“真”基金投顾业务,目前都处于“暂缓”状态。与券商和基金从战略和战术上都如火如荼推进基金投顾业务不同,展业须受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双重监管的试点银行,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已有多时。券商似乎正在加速进入基金投顾赛道,迫不及待要从卖方投顾转向买方投顾。但事实上,这一转型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 相关阅读(券商中国)
51
陈燕

陈燕

与财富管理时代共同进化的研究员

随着2019年第一批18家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落地,到目前名单扩大到59家,覆盖了券商、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银行及独立三方。一周多前,监管部门又继续密集发布条文,从业务属性、服务边界、业绩展示指标等各方面给投顾机构做出了细致规定,继续努力规范推进该项业务。

然而一些率先开展业务的机构正在遭遇不小的阻力,有的银行称已暂停投顾业务推进,摸清楚监管指示再定;有的券商称第一批尝鲜投顾服务的客户很多,面对今年冷淡极端的市场行情,投顾服务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还有很多机构空守着资格,没有开展实际业务。

细细分析投顾业务的推行背景和监管意图,这原本应该不是一场机构间的新业务抢跑赛,而是国内基金销售领域寻求的一次转型和变革,更是财富管理领域新模式的探索和进化,最终可能是一个从卖方投顾走向买方投顾的时代变迁。因此,这个业务的推进,注定不会简单,三方参与者:资产管理者、产品销售者和投资者,如果无法做到认知一致、行动一致,那么新业务还是用老路子做,换汤不换药,“基金赚钱而基民亏钱”的顽疾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我们可以将基金比作药材,过去患者(投资者)自己去药店配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药师最多是根据描述的症状做一定的“偏好推荐”,或者干脆你要啥药都行,顺手搭一些保健品给你。现在基金投顾要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三甲医院专家,投资者有什么症状,上来不是直接抓药,而是做一番检查,先确定病症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开出个性化药方,并叮嘱多久复诊,长期跟踪调整剂量。卖方投顾与买方投顾的区别正在于此。

现实中我们并没有办法一下子将原来的药师全部转变成三甲医院专家,专业人才的培养成长乃至行业经验积累、定性定量分析透视,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同时患者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该随意找个药店,即便少数到了三甲医院,还因为现行的检查手段实在很简单粗暴(即风险偏好依靠一张所谓的问卷就判定了)而导致病症诊断有了偏差,当中用药又不跟踪调整,迟迟看不到治愈的希望。虽然药不假,医生也尽力了,但患者怨声载道。这正如现时的基金业,资管方各自尽力捕捉α收益,销售机构们努力做推荐和服务,投资者仍没赚到钱。

我们除了要解决投顾(医生)的专业性问题,还要解决投资者(患者)的自觉认知问题。投资组合的收益实现,与吃药见疗效一样,都是后验结果,过程中有很多外部因素影响,更无法保证短期效果,如果投资者半路跑了,一个策略无法坚持到底,就像一副药无法坚持喝,总是不停的换,那么再好的医生和再好的药也没有意义。这也是监管特别重视投资者教育、投顾机构纷纷表示要做陪伴式服务的根源。

目前投顾业务着眼于提供组合投资策略,只是试图在减轻投资者的选择困难、降低波动、优化投资体验方面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如何帮助投资者搭建正确的认知体系,坚守长期投资理念,减少短视和冲动,引导每个人对自身真实风险承受能力的正确判别,才是更重要的突破点。基金投顾业务,如果只是给市场又新增了一类资管产品,给投资者多了一种产品选择,那就走偏了,也完全背离了这场变革的初心。陪伴式顾问服务,任重道远。

49
张鹏

张鹏

财富管理资深人士,清华大学MBA

在财富管理行业,基金投顾业务比较火,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第二批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近期正式落地展业,基金投顾市场战局也更趋激烈。但也有两家已获试点资格的银行,出于谨慎考虑主动暂缓基金投顾业务。

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了解一下基金投顾业务是什么。它是指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协议约定,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标的,向客户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代客户作出具体基金品种、数量与买卖时机的决策,并代客户执行申购、赎回、(未来还将开展基金转换)等基金产品交易。

说白了,基金投顾就是不再是简单地卖基金,而是帮助客户选基金,科学地构建和管理基金的组合,综合提升客户的投资收益和投后体验。它与投资于基金的FOF基金的形态和操作类似,都是通过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对市场上大多数基金进行筛选,帮助投资者优化基金投资效果。两者不同的是,基金投顾是由基金投资顾问在客户所开立的基金账户上实现,可以投资FOF基金。FOF基金是由投资经理在客户所认购/申购并持有份额的FOF产品中实现,FOF基金不能再投资FOF基金。

尽管基金投顾业务是未来财富管理行业的“蓝海”,但不同的渠道对于基金投顾业务的期望和能力禀赋不同。相对来说,券商发展基金投顾业务有很好的权益客户基础和技术支撑,股民对于新生事物学习和接受能力强,股民可能同时也是基民,接受基金投顾业务相对容易。但是,银行就不大相同了,大多数银行及其客户的风险偏好还是相对保守的。对于业务人员来说预防风险是第一位的,对于高风险、高波动的基金产品以及更复杂专业的基金筛选和组合管理尚缺少认知和准备,宁可“暂缓”也别做错是可以理解的。其他相对保守的金融机构打算做财富管理和基金投顾业务的逻辑也类似,难度和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截止目前,基金投顾业务试点一共两批,券商数量最多,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三方)的数量还比较少。作为专注基金销售业务的财富管理行业新生力量,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三方)对于基金投顾业务比较积极,业务使然因此志在必得。当然,谁能试点、谁先抢跑固然重要,一时暂缓肯定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最更重要的是长跑。随着前两批业务试点的逐渐完善,相信后来者也可以吸取经验迎头赶上。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