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经济日报金观平:中国不可能重新大上煤电

经济日报金观平:中国不可能重新大上煤电

2021-11-03 14:00
近段时间,由于煤炭紧缺、煤价飞涨等原因,国内20多个省份电力供应紧张。对此,个别西方人士担心中国重新大规模发展煤电,难以按时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种担心实属多虑。煤是高碳能源,在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背景下,逐步降低煤炭使用是全球的大势所趋,中国也不例外。 | 相关阅读(澎湃)
50
苏牧野

苏牧野

资深媒体人

今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停止在海外新建煤电项目。当时,国际社会的第一反应是,此举非常值得称赞,但中国国内的煤电项目似乎更值得关注。
 
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电项目资助国。根据总部设在北京的国际绿色金融研究院的数据,在2014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曾经计划的在海外资助建设的煤电厂总耗资就达1600亿美元,然而,其中超过880亿美元的项目已被搁置或取消,自2014年以来宣布的52个项目中只有一个已经投入运营。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海外基建项目中没有包含任何煤电项目,这是几年以来的头一次。
 
然而,比起境外,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的是中国境内的煤电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国内发电主要靠煤,全世界新建煤电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根据研究机构Global Energy Monitor的数据,中国在2021年上半年宣布新建几十个新的燃煤电厂和钢铁厂,如果建成,仅此一项就会让中国每年新增1.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大约103亿吨,其中约92%的排放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全球年碳排放量估计约为320亿吨。
 
煤炭是最肮脏的化石燃料,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淘汰煤炭的巨大压力,中国也是如此。但要撼动煤炭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支配性地位,仍然前路漫长。尽管近年来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以2019年为例,上网的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总量,大约只能取代煤炭发电的12.5%左右。
 
好在,在碳排放与新能源的赛跑中,技术的发展正在给后者加速。2020年,全球陆上风电成本较十年前下降了47%,光伏电力成本较十年前下降了80%。价格是最强大资源配置机制。所以,在中国已经提出“3060”双碳目标、技术不断提升的当下,的确是不可能在大上煤电了彻底告别大煤电了。

58
王衍行

王衍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三大主要问题:
一是能源安全是中国重中之重的工作,可能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当务之急。在纲举目张之中,能源安全是纲,而其它的问题是目,人们一定会理解一个浅显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已经认识到能源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并积极应对。

二是中国竭尽全力应对能源短缺。可以从以下两件事管窥一斑,一是2021年10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中国工商银行拟为能源领域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3万亿元;二是中国为应对能源短缺大量购买美国天然气,在2019年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中国几乎切断了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而如今,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天然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中美刚刚签署巨额天然气采购合同。在接下来长达20年的时间里,美国每年将向中国输送400万吨天然气,中国的态度之所以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其原因是推动能源价格飙升的全球能源短缺所致。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10月初,目的地为亚洲的现货天然气基准价格达到每百万英热单位56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0倍以上。

三是解决碳排放,重点在于中国和美国,关键在于中美的合作。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污染国。中美之间的较量对两国减缓全球变暖的行动究竟会发挥建设性作用还是破坏性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关注。不难预计,美中之间若能良性对话,将拉动清洁能源投资并促进绿色钢铁等新兴技术进步,如果出现不好的结果,将抑制低碳解决方案,甚至长期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至于,中国是否可能重新大上煤电等问题,可能已经不是什么主要的问题了,由于,形式要服从内容,内容要服从现实,现实要服从规律。

47
山居一隅伴孤鹤

山居一隅伴孤鹤

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比较矛盾的局势就在这里。一方面,中国希望在气候问题上有一个大国的担当,在全球拥有话语权,也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但如今就算已经在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发展,限制煤电产业的发展,国内能源整个供应链依然还是比较依赖煤电。

尤其是秋冬季,煤炭短缺就已经造成了各省限电风潮,秋冬季供应不足是个大问题。这或许说明能源结构的改良需要很长时间,在已经做出气候承诺的背景下,中国应该不会重新大上煤电了。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