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2亿年轻人追捧的脱口秀,为何难「复制」李诞和笑果文化?

2亿年轻人追捧的脱口秀,为何难「复制」李诞和笑果文化?

2021-09-30 23:30
笑果文化像一个爆款制造机,先后打造两档爆款综艺,带火了李诞、池子、王建国、呼兰、李雪琴、杨笠、王勉,以及今年脱口秀黑马徐志胜、鸟鸟等一众脱口秀演员。即使很多脱口秀演员早在《脱口秀大会》之前便已签约其他公司,但真正大范围的出圈还是需要经过笑果的推波助澜。这家公司代表一个行业的天花板。 | 相关阅读(it黑马)
35
当仁让

当仁让

这类脱口秀最大的问题是一鸣惊人,再鸣无声。一名脱口秀演员以某种方式出圈,后面连续再用同样的方式反复表演,效果就如同吃腻的大餐,所以只能靠不停地输入新人,给观众不停的新的刺激。甚至都很难做到用新的内容来刺激观众,比如张博洋直接在压力下写不出好的段子了,一系列比赛太容易耗尽他长期积攒的创意,内容一部分靠生活,一部分靠加工,但是生活类似创意有限。除非刻意去训练一部分观众,如果菜系对大众的影响一般。内容最后还是靠编剧,观众慢慢习惯了这种表演方式,内容创新还是可以走下去,如相声。其实大家清楚即便是优秀的相声演员,他们的大部分作品本身也是质量堪忧,只不过观众长期的热爱没有追究罢了。一种艺术如何摆脱快餐文化性质的束缚,成为观众持久喜爱的方式就不能靠哗众取宠,还是要有嬉笑怒骂之后留下的思考、回味等等。参考陈佩斯的小品,富有内涵的作品通过一种大家喜爱的表演方式输出给大家。喜剧本身一部分就是批判,歌颂反而不会让人发自内心的笑。

44
已注销用户

已注销用户

脱口秀已经成为继相声之后为年轻观众所喜爱的一个项目,越来越多的演员的演出票价都被炒得炸了天,但似乎大家都只看到了由头部明星引领的一种捧逗效果,后起之秀大多只是模仿,很难有一些原创性的产出,而一些头部演艺公司也吸收了行业内的大部分演员,演员在平台上的学习动力很强,规模效应逐渐凸显,但这也造成其各从业人员的演绎模式也都大同小异,存在一种同质化竞争,并且演员成长起来就很难留住,这也成为很多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的顾虑。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