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如何看清自己与前面的“深洞”的关系?
 作者: 吴岱妮    时间: 2010年09月14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多年前,我也从一家外国办学机构手中买了个澳大利亚的MBA学位。如今,公司宣传册都印着我的这个学位,请问我是不是应当尽量低调处理此事?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我是一家中型民营企业的总裁。几个月前,唐骏学历门事件闹得很大。多年前,我也从一家外国办学机构手中买了个澳大利亚的MBA学位。如今,公司宣传册都印着我的这个学位,请问我是不是应当尽量低调处理此事,或者我仍然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我是小股东,年底要开董事会,我想提提分红的事情,怎么谈呢?

    公司的总部在杭州,如果想升职到VP(副总),就必须去杭州工作,可是我的孩子和丈夫都在北京,我应该辞职吗?

    ……

    这些问题,让我想起《西藏生死书》中的一首小诗——“人生五章”。的确,领导者在路上会遇到许多磨难(深洞):有的要面对令自己不堪的过往,有的要面对对未来利益的争取,有的要面对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在此,我附上这首诗,希望在路上的人们能看清自己和这个深洞的关系,最终回归自己。

    1. 我走在路上,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爬出来。

    2. 我走在同一条路上,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视而不见,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相信我居然会在同一个地方失足。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这一次,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 我走在同一条路上,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惯性。
    我的眼睛睁着,
    我知道自己在那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 我走在同一条路上,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 我换了另一条路走。

    买假文凭的这位仁兄,你应该是第三种情形吧?明知那有个洞,还朝里钻。你说你扎堆儿去看个世博吧,也就算了,买文凭这种事儿哪能也扎堆儿呢?这不,掉里头了吧?好歹你也算是位企业家,怎么连这笔简单的账都算不明白:一个澳大利亚的山寨MBA学位如何能抵得过你一世清誉呢?

    好了,事到如今,怨你误入歧途,怨唐骏高调做秀,怨方舟子狗拿耗子,怨卖文凭的姑息养奸,都无济于事。还是赶紧想想如何爬起来走正道吧!

    有道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看你是躲不掉的,咱们还是来看看怎么“还”吧。其实,你现在面对的也是个品牌危机管理问题。只不过三鹿奶粉啊,霸王洗发水啊,遇到的是产品品牌危机,而你遇到的是人格品牌危机。这场危机处理得好,你或可幸免于难;处理不好,将是你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产品品牌搞砸了,经过修复,过段日子还可能重整旗鼓再开张;人格品牌坍塌了,要想重建可没那么容易。在这一点上,老虎伍兹就是最好的例子。客观地说,丑闻并没影响老虎的成绩,但他现在还不是被广告商无情地抛弃了?试想,如果他当初不是用一个谎言来圆另一个谎言,如果他当初对媒体多少存点坦诚和敬畏,也不至于被穷追猛打,抽茧剥丝般恨不能连幼儿园时的糗事都给挖出来爆料。

    还好,你还没被媒体盯上。这帮嗜血的家伙可不好惹。我建议你鼓起勇气,尽早向董事会说明此事,争取得到这些关键人物的谅解。要相信他们的胸怀,毕竟你买那个MBA文凭多少也有为公司美誉度考虑的意思,还有可能是因为生意太忙脱不开身,而且人多少总有虚荣心,这是人性使然,也是我们一生要修行克服的沉疴。此外,你能感到愧疚,说明你还有道德标准,不像时下很多人拿着山寨文凭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得到董事会谅解的最大好处是:当媒体发起猛攻时,你不会孤立无援,一个知情的董事会将帮你度过难关。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