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创业精神是学来的吗?
 作者: David Whitford    时间: 2010年05月1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六十四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有人说通过校园学习可以掌握创办企业的经营之道。商学院的批评人士则说这种才能是天生的。争论升级了!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葛瑞格·法布雷斯(Gregg Fairbrothers)并不是生来就是商业奇才。他出生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以前我借贷不分。”他坦承。20世纪70年代,他在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学习地球科学,在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获得硕士学位,后来搬到塔尔萨,在那里进入一家天然气开采公司萨姆森(Samson),并在给该公司“顽强的创建人”当副手期间学到了很多技能。他取得了MBA学位,但那“只不过提供了一套工具箱”。他说,“我的商业才能是在工作中学到的。”如今,作为达特茅斯创业网络(Dartmouth Entrepreneurial Network)的创始主任,法布雷斯在塔克商学院(Tuck)开设了一门极受欢迎的创业学课程。跟这位教授的背景相一致,“创业学导论”课的主旨就是体验式学习。近期,来自全世界的MBA学员挤满了演讲大厅,没有座位的人只好在隔壁的一个房间听课。这里在上一门营销课,课后还有真正有意思的事情——学员们排队兜售他们的创业点子。

    一位学员打算开发新一代家用机器人,其他(很多!)学员正在开发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法布雷斯说,他们最终的得分不是取决于创意本身,而是取决于后续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都要在课堂外完成。学员们必须提炼他们的创意,在市场上进行测试,根据他们收到的反馈进一步提炼创意,并最终兜售给投资人。

    20年前,教授如何创办企业只不过是商学院的附带活动,未来的顾问专家和华尔街人士对此兴趣不大。而今,创业教育无处不在。2/3以上的美国学院和大学——20世纪70年代时为200家,如今超过2,000家——都在教授这门课,并且面向所有人群开设:社会工作者,农场主,甚至是音乐家(参见附文)。这一领域方兴未艾,但我们已经找到传授这类技能的最佳方法了吗?如果没有,我们是否至少正在进行改进?真的能教一个人成为创业家吗?

    法布雷斯听到了批评者的这些声音。一定程度上,他也持有同样的怀疑。他并不能确定是否已经有人找到了界定创业精神的方法,更别说衡量它的方法了。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考夫曼基金会(Kauffman Foundation)研究报告显示,过去30年创业教育的繁荣,并没有“对美国的创业活动带来明显的影响”。即便在塔克商学院,也只有不到2%的学生一毕业就开办了自己的企业。不过,也许这并不是正确的衡量尺度。法布雷斯说,界定创业家的标准并不是他们做了什么,而是他们做事的方式。他认为,创业精神是一组可查明、可衡量的特质,分布在一个典型的铃铛形曲线之上。在这方面,他与霍华德·斯蒂文森(Howard Stevenson)和戴维·甘伯特(David Gumpert)观点一致,这两位学者25年前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共同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研究报告。两位作者写道,创业精神不是“一种某些人或组织拥有而某些人或组织不拥有的‘或全有或全无’的特质”,而是“一系列行为方式”。“因此,问题是,”法布雷斯说,“你是否能在这条曲线上占据一个点并推移这一点?如果‘创业性’位于右边,你是否可以向那个方向推移它?我知道自己能够朝那个方向推移。我做到了这一点。”

    法布雷斯的方法,包括培养学员形成对待风险的正确态度。创业精神的真谛并非热衷冒险,这是一种误解。“你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降低你的创意的风险程度。”法布雷斯说。他指的是:第一,积极找出可能出问题的地方;第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降低这种问题出现的几率。方法就是不懈地学习——了解你的市场、你的客户、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你是这方面的新手,还要学习业务的方方面面。

    如果只是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工具箱,你当然可以去网上下载。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那样做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以现年41岁的丹·肖尔(Dan Schorr)为例。过去的冬天,他报名参加了一个由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举办的创业学项目,共四个学期。该项目近期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地点在位于马萨诸塞州纽顿市犹太人社区中心四楼的教室。肖尔迟到了10分钟,他赶到时已经没有座位了,与会者有企业难民(corporate refugees,指那些决定自行创业以躲避大型企业官僚环境的人——译注)、奋斗的移民、无聊的家庭主妇及IT“顾问”。入门讲座只是稍微涉及课程的内容(“温斯顿·丘吉尔说,‘永不放弃。永不,永不,永不,永不。’”),尤其是针对具有肖尔这种背景的人。在开办自己的体育用品营销公司之前,他在百事公司(Pepsi)任品牌总监。目前,他正在筹划开办一家经营产品的新企业,也许会利用他此前开办另一家新企业PowerBar期间所积累的经验。但在茶歇期间,肖尔非常兴奋。他滔滔不绝地说,“与想法相似的人在一起能触发灵感”,这样能提供学习的“动力”。也许这足以成为参加创业学课程班的理由。

    译者:郑欢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